APP下载

生命的寓言

2019-03-11江梅JiangMei

艺术当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犀牛寓言彼得

江梅Jiang Mei

Yuan Kan at the SPSI

生命的寓言

——袁侃作品展

2018.12.8—2018.12.23

上海油画雕塑院

“在这终章的展示中,期待与悬念并置,最终我们将走向何方。”这是四年前袁侃以提问的方式在“明天的寓言”展上宣告“熊猫系列”创作结束时的一句话。四年之后,在同一空间中,袁侃倾力打造的一批新作亮相。这些新作品被冠以“生命的寓言”主题,显示了艺术家思考的重点回到了最基本的关于生命本质及其存在的层面。

袁侃的创作一直以来非常注重个人体验以及随之延展出的相关社会性思考与批判,他的作品体现了自身的情感、记忆与时代生活之间的某种交叉共构关系。“寓言”是他喜爱的一种表达形式,他也很善于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塑造一系列具有特殊内涵与意义的“生命形象”(通常是拟人化的动物形象)来进行传达,如他前些年所做的那些为人们所熟悉的“熊猫家族”系列。

2014年在上海油雕院美术馆举办的“明天的寓言”个展,是袁侃“熊猫家族”系列创作的一次最具规模的集中展示。“熊猫”作为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的文化符号,以雕塑、装置并置的方式,将艺术家对现实和未来的忧虑与反思做了一次非常形象化、场景化的生动展演。“熊猫”这一具有独特中国文化符号指称但在生物学意义上处于濒危物种的动物,在袁侃的作品中或被拟人化处理,或被批量复制,扮演了带有象征和隐喻色彩的新角色。现场那些充满浓郁预警意味的情境处理与氛围渲染,由不同排列组合的熊猫群所构筑的一幕幕惊情或危机场景,以及熊猫本身所面临的物种生存危机,无不指向今天人类自身所面临的复杂处境。作品中所传递出来的对于现实与人性的多重思考,以及对于未来的某种不安、焦虑和警告,也引发观众在观看的同时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所处的生活现实,以及即将面对的未来世界。

此次“生命的寓言”主题个展,虽然也是以构筑戏剧化的场景来暗喻或指涉充满危机与不安的当今现实世界,但与“明天的寓言”展中通过单个或集群出现的“熊猫”形象有所不同,此次展览更像是一个由多种“野生动物”共同“出演”的多幕剧,塑造的生命形象和场景,在视觉上也显得更为自然和诗意,更多一些对于广义的生命存在及其境遇的关切。

与“明天的寓言”开场从美术馆外具有反讽意味的作品《幸福摩天轮》开始一样,此次“生命的寓言”展由一件名为《破》的雕塑在场馆外揭开序幕。美术馆混凝土外墙高处,一支如闪着寒光的巨大匕首般的鲨鱼鳍“破”墙而出,在高楼耸立的现代街道景观中超现实般植入了一抹“野性”的色彩,并于耐人寻味中提示着墙内可能正在发生的奇异故事。

步入展览的现场,犹如进入一个幽深静谧的“动物剧场”。由海狮、鲨鱼、企鹅、兔子、河马、犀牛五组动物构成了最主要的剧情内容,巧妙分布于美术馆的一层、二层空间。这些不同种类的动物,艺术家根据它们各自的自然习性,结合它们通常给予人们的印象,包括在某些经典文学叙事中的角色演绎,来进行塑造和组合。戏剧性的灯效,不仅增强了现场的野性气息与感染力,还制造出了某些特殊的氛围:或带有强烈的宗教意味和仪式感,或具有浓重的个人情感色彩。

一楼的场景犹如夜晚宁静的海域,前景是一只头顶蓝色气球玩耍的海狮,海狮的造型颇似一般海洋公园里常见的海狮表演节目中的样子,看上去活泼可爱、无忧无虑,立于展厅的入口处,好像在迎接宾客的到来。然而随着目光后移,进入展厅内部,光线陡然变暗,数条排成队列的鲨鱼正悄无声息地从后方游近,展厅的地面被设想成海面,鲨鱼的大部分身体潜在水下,只露出巨大而光滑的背脊,在幽幽灯光的照耀下闪着银色的光辉。对于前方顶球玩乐的海狮来说,后方逼近的鲨鱼其实意味着危险将至,只是正在卖力表演的它浑然不知。展厅一侧,一束聚光之下,一张极简的四腿小桌上密密排放着高矮大小不等的玻璃沙漏瓶子,光照下玻璃瓶散发出水晶般的折光,随着瓶内的细沙流动,光波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夜海的平静,欢乐的表演,美丽的巨物,潜在的危险,变化而永恒的时间……一切于表象的温情诗意中让人感觉到时光与生命中所充斥着的惊心动魄。

由一楼拾级而上至二楼空间,一队由低向高前行的企鹅引导着观众的视线。企鹅的身姿由站立渐渐下伏,队列最前方的企鹅完全是匍匐的姿态。这件被命名为《荣耀之行》的作品,名字似乎暗示了企鹅行为的目的和意义,然“荣耀”为何,却是个让人各种猜测的谜。这些身影显得日趋疲惫的企鹅们,身上似乎担负着某种使命,它们不知是从哪里来,也不知身至何处,又将去往何方?企鹅队伍前方高高竖立的旗杆本是另一件作品《彼得的悲伤》中的一部分。《彼得的悲伤》改编自童话《彼得兔》,故事里顽皮的小兔子彼得不听妈妈的警告,触犯禁忌,擅入农夫的领地差点被捉吃掉,后来千辛万苦逃回家,掉落的外套却被农夫高高挂起作为警示。《彼得的悲伤》塑造了伤心拭泪的小彼得兔手指远方悬挂衣物的旗杆仍心有余悸的场景,撑开的外套和直立的旗杆构成颇耐玩味的十字架形式,一束圆形聚光又将这一形式以剪影的效果投射到墙面,进一步丰富了视觉的效果,强化了这一极富意味的形式所蕴含的无声而强大的威慑力。高高竖立呈十字架型的旗杆在彼得兔眼中是可怕的、威权的象征,而当它立于企鹅队列的前方时,却又似乎成为某种神圣的象征物,为“荣耀之行”披上了一层苦难而光荣的色彩。《彼得的悲伤》和《荣耀之行》本是两件独立的作品,却因为在空间中的部分交集而生发出更多新的涵义。

视线回转,围绕中央楼梯“天井”两侧,地面上赫然潜伏着三三两两的河马,河马也是大部分隐没水中,只有硕大的头部和耸起的背脊露出水面。慵懒的外表、微闭的眼睛,看上去河马们似乎在休憩,但经过这些大家伙身边时,却令人担心它们会突然增开双眼发动令人措手不及的攻击。涂绘的赭红色皮肤加强了这种令人不安的感觉。所谓的《河马乐园》,表面的祥和之下同样是危机四伏。

《独舞的犀牛》或许是整个展览中最富于人性化的一件作品。这只壮硕的雄性犀牛安静地立于二楼展厅偏僻一隅,后腿直立呈舞蹈的姿态立于基座之上,它的头向上仰起,双眼微闭,前腿如双臂般张开,尖尖的犀角令看似笨拙的身躯有了向上提升的引力。犀牛显然正沉迷于一种忘我的陶醉状态。这种陶醉之态与它那厚重的身体、艳丽的肉红色肌肤共同对观看者形成视觉与心理的双重冲击,将一只本质上应该是冲动好斗的犀牛形象以一种孤独而自得、骄傲又脆弱的动人形象固定下来。虽然“独舞的犀牛”这一形象看上去既荒诞又浪漫一体现着笨重与灵活、粗野与优美、欲望与超然的奇异混合,但形式上却显得颇为顺理成章,具有一种特殊而暧昧的迷人之处。在周围野兽环伺的场景中,安放这只旁若无人、独自舞蹈的犀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艺术家自我形象與情感的投射,并由此而在其中品味到某种内心的千回百转以及对于生命的百感交集。

玩乐的海狮、游弋的鲨鱼群、列队行进的企鹅、彼得兔、休憩的河马、独舞的犀牛,这一组组动物组成的场景,既形成相对独立的现场,又显然处于一个系统性的叙事场域之中。这些单独或集群出现的动物们,传递出不同的信息,如无知、危险、迷惘、恐惧、希望、执着、超然……某种意义上,这也恰如今天人类面对自身处境时所体现出来的各种不同心理状态——现实如此复杂多变,表面活色生香,实则危机四伏;未来似充满着无限可能,却也前途莫测、祸福难料。

全球化浪潮之下,人类的宗教、信仰、政治、科技、文化、经济都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有些在不断的边界消弭融合中形成紧密的共同体,有些却在不断筑起新的高墙或产生新的裂痕令世界有陷入分崩离析之虞。而“生命”(自然之生命)本身,如此灵性又独特,体现了造物的神奇,也显示了演化的力量,是所谓物竞天择的产物,今日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地球生态日益恶化、自然物种不断消亡;另一方面随着当今生物工程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生命”的构成与定义可能在不远的未来都会面临颠覆性的变化,挑战人类的伦理底线和固有的生命认知。

袁侃“生命的寓言”个展正是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将自己对于危机与希望并存的当今世界的思考与忧虑生动展现出来。通过对自然界动物生命的细致观察与深入理解,他将自身对于人性的分析以及对于现实的反思投注其上,不动声色地将动物的世界与人类的世界进行对照、类比。面对这些充满寓言色彩和神秘意味的动物形象与场景,观看者可以从不同角度进入和解读,从中可能不仅会感受到自然生命的独特、神秘、尊贵与脆弱,也会读解到艺术家自身的某些深层情感以及心理图像在作品中的投射,甚至发现自我的内心与作品间的某些意会与共鸣。

展览中值得注意的还有穿插于作品中的两只具有征兆意味的乌鸦,以及二层空间一处墙面上的一组表情夸张怪异的鸵鸟像灯箱。乌鸦在传统的印象里是不祥的预兆,在这次展览中它的出现虽然不算引人注目,但不经意中人们的目光与之相遇,确实增加了现场的不安感。鸵鸟在米兰·昆德拉的《笑忘录》中被描述为被敌人切断声带的信使,到达目的地后只能徒然地张嘴闭嘴却发不出一点声音。袁侃引用了这个描述并加以视觉的发挥,在二楼展览空间中成组出现的面相奇怪的鸵鸟像,如在平静的氛围中添入了些许不和谐的因子,显示出一种面对危险却又欲说不能的焦虑。这些类似配角或客串的角色,包括前文提到过的那件玻璃沙漏装置,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并深化了剧情的内涵和意义。而具象的塑造手法,手工涂绘的着色方式,材料属性的对比,细腻或粗粝的表面处理,以及形象之间的组织和关联,则在创作的方法层面体现了袁侃的个人艺术偏好以及综合的把控能力。

在这次展览中,艺術家不仅是角色形象的塑造者,实际上也是这场关于生命的寓言剧的编剧和导演。在美术馆这一特定场域中,借由奇异、梦幻、野性、荒诞场景的营造来映射并观照人类在今天所处的前所未有的特殊境遇——真实与幻境、动物剧场与社会景观、生命法则与科学竞技、深度时空与现实世界……在这些意象的交错与重叠、语义与寓意的暗合与融汇中,吸引观者渐次沉浸其中,从而在视觉的激荡中不断展开想象,并进入内在的反思。与此同时,艺术家自身对于生命的认知与情感、对于现实的态度和立场在此过程中亦得到含蓄而有力的表达。

猜你喜欢

犀牛寓言彼得
彼得,彼得,吃南瓜
彼得潘
彼得潘
时装寓言
暴脾气的犀牛
犀牛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犀牛哥哥道歉
A FABLE寓言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