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卫开国大典

2019-03-11孟昭庚

湘潮 2019年11期
关键词:开国大典北平

孟昭庚

1949年7月,中共中央成立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周恩来为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彭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林伯渠,中共中央委员、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北平市军管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聂荣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等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

开国在即,为了保障开国大典的绝对安全,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公安部,调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十九兵团政治委员罗瑞卿担任公安部部长,同时组建一支集军事与公安业务于一身的新型人民武装——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隶属于中央军委公安部指挥,主要担负党中央机关、中央首长的安全和维护北平治安等任务。

为了将北平“打扫得干干净净”,以迎接开国大典,在中央军委公安部统一领导下,解放军和公安、情报、保卫等部门,与公开的、隐藏的敌特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军统飞贼“赛狸猫”无从下手

1949年8月,在北平护城河畔一处大院子内,一支600人的特殊队伍悄然成立,它的名字传奇而神秘——北平市公安局便衣警卫大队,其使命就是保证开国大典的绝对安全。

便衣警卫大队人员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政治素质好是先决条件,不怕牺牲是必要条件。便衣警卫大队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由北平纠察总队抽调一个连队组成,负责担任路线警卫,他们的任务是装扮成小商贩、修鞋匠、黄包车夫等,分散在中央领导出行沿途,秘密精心保卫首长安全;一部分由华北军区情报处抽调一部分侦察员,装扮成小商贩、修鞋匠、黄包车夫等,担负党中央领导和重要民主人士住地、活动场所附近的秘密警卫;一部分是从各部队、各部门选调而来的女便衣警卫,其任务是在开国大典进行时,在天安门城楼上以服务员身份保护领导和贵宾安全,最主要的任务是保证城楼水源的安全。天安门城楼上的饮水都是专供的,毛泽东和中央其他几位首长的饮水由他们贴身的卫士负责,而其他领导和贵宾的饮水就由这些女便衣警卫提供。为防止敌人下毒,饮用的水由专人负责烧开和看管,女便衣警卫必须保证从专人手中取水,再送到领导和贵宾手中。服务过程中,她们不但壶不能离手,而且还要眼观六路,时刻注意城楼上的动向。

1949年9月21日,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蒋介石闻讯十分震惊和恼怒,密令保密局局长、特务头子毛人凤,让隐藏在北平的特务采取行动,同时从外面选派精悍特务到北平扰乱社会秩序,要不惜一切代价做到暗杀四处出击,破坏四面开花。军统飞贼段云鹏就是从外面派来北平的特务杀手中的高手之一。

有“赛狸猫”之称的军统飞贼段云鹏奉令从台湾悄悄地潜入到北平,其任务就是在中共开国大典前后伺机刺杀毛泽东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同时展开破坏活动。

对于段云鹏,中共保卫部门再熟悉不过。

原来,1949年1月,被蒋介石下令撤职的前北平市市长何思源先生力劝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将军停止内战,早日与中共接头谈判,接受中共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傅作义将军同意派何思源等于1月18日出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接头和谈。

国民党保密局北平站侦防组组长谷正文奉毛人凤之命,派段云鹏去暗杀何思源以阻止和谈。

1月18日凌晨2时许,有着一身轻功的段云鹏,“飞上”何思源先生住宅屋顶安放了定时炸弹。两个小时后炸弹爆炸,何先生的二女儿何鲁美被当场炸死,何先生与家里其他4名成员全部受伤。

这一次,国民党又想故技重演。

然而,当段云鹏潜入北平后,凭其职业的敏感,很快嗅出北平已布下天罗地网,要害地方根本踏不进半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如期举行,段云鹏一直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10月底,他取道广州、香港,返回台湾。

从“飞马”牌香烟

烟头看出端倪

1949年9月下旬那几天,公安中央纵队一师二团排长刘拴虎一身北平普通市民打扮,总是在天安门到中南海这段路上“闲逛”,观察着路两旁的一草一木。一天,在夜幕降临时分,地上的一个烟头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捡起来一看,是“飞马”牌香烟烟头。

“飞马”牌香烟是驻扎在淮南的原新四军四师供给部新群烟草公司1943年开始生产的一种新品香烟,其质量和价格仅次于上海产的大前门香烟。沦陷区的老百姓管它叫“四爷的烟”。

刘拴虎仔细地观察了留在这里的皮鞋印。他站在扔烟头的地方四下望去,心里不免产生了疑问:这烟产自南方,这样高档的香烟,不是北平城里一般平民百姓所能抽的。那么,这是谁扔的烟头?他到这里干什么?如果他有什么企图,一定还会“旧地重游”。

此后,刘拴虎每天都到这里“转悠”。刘拴虎是个老八路,在延安时期就是中央警卫团的战士,完成过许多重要任务,积累了丰富的警卫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开国大典前两天,一个头戴礼帽的人出现在他的视野内。远远望去,这人一边观察,一边低头在本子上写着什么,神情十分专注。刘拴虎凑到跟前一看,发现那家伙是在画线路图。

于是,刘拴虎便严厉地喝问:“你是干啥的?画的是啥图呀?”

没承想那人抬头瞧了一眼刘拴虎,二话不说,掏出匕首就刺了过来。

刘拴虎是擒拿格斗的高手。他一闪身,躲开刺来的匕首,然后右手抓住那人的胳膊,就势一扭,脚下一个绊子,左手一推,将匕首打飞,同时,摔了那家伙一个嘴啃泥。

经过审讯,发现这人叫王以才,是原国民党国防部二厅华北督察二处北平情报组的特务。北平和平解放前夕,他随特务组织撤到上海,不久之前又奉命从上海潜返,执行爆破天安门的任务。敌特认定开国大典那天,毛澤东等开国领袖的车队从中南海出来必经此地段才能抵达天安门城楼。敌特机关交给王以才的任务就是绘制爆破线路图,准备在开国大典时按线路对毛泽东等中华人民共和国领袖的车队实施爆炸。

敌特没有想到,我公安中央纵队、北平纠察总队、北平市公安局对北平城里每一条街道、每一条胡同都进行了拉网式清理,又先后逮捕了国民党党通局北平区第二分局行动组杨金富等14名案犯,捕获惯匪、恶霸3000多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使得其破坏开国大典的阴谋纷纷破产。

开国大典一天天临近,便衣警卫大队的队员们心情也一天比一天紧张。他们最怕敌特在天门广场埋炸药,在城楼上放置定时炸弹。大典前夜,战士们拿着扫雷器仔仔细细地把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城楼、观礼台探了一遍又一遍,每个座椅下面、每个旮旯边角,查了又查,确认安全了,再派武装卫兵严密封锁。从10月1日凌晨5点开始,整个天安门会场中心地带全部警戒。天刚蒙蒙亮,周恩来专门前来视察天安门城楼的警卫工作,查遍了城楼的每一个角落、休息室、观礼台,甚至厕所都去了。他事无巨细,查问得清清楚楚。

“菜农”现形记

现在的前门饭店,当年称亚洲饭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部分代表和陆续到北平参加开国大典、观看阅兵式的各方代表就住在这里,客人每天进进出出,络绎不绝。

逃到台湾的国民党保密局局长毛人凤获悉这一情报后,密令潜伏在北平的特务吴瑞金潜入饭店,进行暗杀破坏。

9月24日,天刚麻麻亮,吴瑞金怀揣匕首,化装成一个叫“吴双喜”的菜农,肩挑两筐蔬菜,步履匆匆地出现在饭店门前。这时,住店代表还没起床,饭店内显得很宁静。

“你是干什么的?”饭店门口执勤的卫兵挡住了吴瑞金的脚步。

吴瑞金很和气地对卫兵说:“同志,你好!俺叫吴双喜,是离此两里地的贾家楼菜农。昨天饭店采购员王强跟俺约好的,叫俺早一点将菜直接送到伙房,饭店早餐等着用。”

卫兵知道,饭店里确实有一个叫王强的采购员,约菜农早上送菜上门也不是第一次,但每次都由王强本人在门口等,待卫兵检查完后他才允许菜农将菜挑进伙房。可今天怎么不见王强出来迎候这位菜农呢?

卫兵颇觉蹊跷,便弯下腰查看筐里的蔬菜,菜真新鲜真水灵,菜叶上还挂着露水珠,鲜嫩欲滴,分明是刚刚从地里采摘的新鲜蔬菜。

卫兵起身对菜农“吴双喜”说:“请等一下,如果是王强约你的,他一定会出来带你进去的。”

菜农一听,脸上显出一丝慌乱,为了掩饰忙用袖子擦了擦脑门上的汗。这一切都没有逃脱卫兵警惕的眼睛。当他抬手用袖子擦额头上的汗水时,终于露出了破绽:整日风吹日晒的菜农怎么可能有如此白净的胳膊呢!

“吴双喜”被“请”进了饭店警卫值班室。

审问开始时,人名、地名、菜名,“吴双喜”答得都对。随着审讯的深入,“吴双喜”讲话的破绽越来越多,后来竟无言以对。卫兵叫来王强一核对,王强根本就不认得菜农“吴双喜”。

吴瑞金见身份已暴露,知道等着自己的将是什么样的下场,便企图服毒自杀,被眼疾手快的卫兵当场制伏。

自投罗网的高级特务

1949年8月11日,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收到一条绝密情报:蒋经国专程飞渝,与国民党“内政部调查局局长”季源溥密议遣特务破坏新政协之事。不久后,他又获得第二条情报:季源溥在该局一处秘密地点,单独召见一名“体态较胖”的中年男子。李克农与社会部副部长兼北平市公安局局长谭政文分析后认为:这个“体态较胖”的中年男子,肯定就是执行蒋经国破坏新政协命令的那个特务。

这个特务会是谁?来北平会在哪里落脚?中共中央社会部和北平市公安局对此一无所知。

北平市公安局侦讯处处长冯基平想出了一个侦察思路:此人来北平不太可能干出暴力性破坏活动,肯定是要投靠那些民主党派领袖,然后伺机从内部破坏新政协会议。我们可以从那些新冒出来的、密切接触著名民主人士的来访者下手,顺藤摸瓜,从中发现线索,挖出“体态较胖”的中年男子。

9月11日傍晚,前门外廊房头条撷英饭店23号房间,住进了一对港商模样的夫妇,箱子、行李挺多,看样子像是要在北平“安营扎寨”。男的50岁出头,体态较胖,西装革履,戴着副金丝眼镜,谈吐不俗;女的年轻一些,皮肤微黑,旗袍高跟鞋,一副阔太太的样子。饭店登记簿上显示,男的叫赵冰谷——香港安通公司总经理,女的叫杨淑平——赵冰谷的妻子。

赵冰谷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等都算有些交情。来北平后,他一天也没闲着,马不停蹄地拜客访友。

他先拜见了李济深,与其畅叙在香港的“旧情”,后说他“追求进步,反对蒋的独裁”,“为反蒋吃了不少苦”,正在准备策动川康起义,迎接解放,为人民立功。

拜谒张澜时,他请求张澜举荐他担任新政协委员。

他知道起义将军李明灏在策动程潜、陈明仁湖南起义中为中共立有大功,受到中共领袖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的接见,成了中共领袖周恩来的座上客,便到北京饭店拜访李明灏,请求李介绍他谒见周恩来和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他还到六国饭店去拜访在上海解放前夕,因通过担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的女婿周力行的关系,在国民党特务大屠杀中掩护并营救民盟领导人张澜、罗隆基而受到中共中央特别礼遇的原国民政府监察委员杨虎夫妇;去协和医院拜访《新民报》主笔陈铭德夫妇等。

经过北平市公安局一番侦察和情报汇总,“中统”特务赵冰谷的面貌越来越清晰了——

赵冰谷先后在湘军、奉军做过帮办文书等。1934年,在南京参加“CC”特务集团,深受陈立夫、陈果夫器重,编过《中国共产党之透视》一书,对共产党极尽造谣诬蔑之能事。后升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实际上是一个高级特工。1936年,分管国民党“四川反省院”和“行营感化所”,从精神上、肉体上摧残被捕的共产党员和被俘的红军战士。1942年,秘密潜回沦陷区上海,与日汪代表“和谈”。1945年,與日本派遣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秘密签订“五项协定”。抗战胜利后,赵冰谷“辞官经商”了。1947年,代表川军陈万仞将军,组织“在乡军官联谊会”,并与李济深接触,共商“合作反蒋大计”。

不过,赵冰谷此番来北平,表面上是“弃暗投明”,像个“民主人士”,实际上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那是1947年2月的一天,陈立夫在南京密召赵冰谷,授意他以赴香港做生意为掩护,必要时“以反中央姿态”出现,博得李济深信任,劝李济深“不要走极端”,并密切加以监视。

1948年,陈立夫又在上海愚园路自己家中召见赵冰谷,面授机宜:“你速回香港,结束私事,放出你要北上的空气。”8月,赵冰谷先入川,假意与陈万仞将军联络,散布一些“反蒋”的言论。国民党保密局、“四川省肃奸委员会”还联合导演了一出“苦肉记”,将赵冰谷拘押了40天。

戏做足了。1949年7月中旬,赵冰谷悄然飞往广州,在长堤交通银行三楼向陈立夫领取北上任务:首先谋取“政协代表”或“民革中委”身份,以便长期潜伏;二是刺探搜集情报,尤其是新政协筹备会和开会情况、会议文件,张治中、邵力子、傅作义的实际生活和居住情况,共产党政治、军事、经济和工商业情况;三是建立政治俱乐部,搞挑拨分化;四是利用小报散布政治谣言。

此外,两人还商定了联络方式、密码和化名,陈立夫还给了赵冰谷1万港币,作为活动经费。

赵冰谷回重庆接受“内政部调查局局长”季源溥的具体指令后,便携妻子乘轮船到上海转道北上,于9月11日到达天津,当日换乘火车抵达北平,住进了撷英饭店。

第二天,他在西河沿偷偷刻了陈万仞的私章,伪造了陈万仞致李济深、张澜、李明灏等人的信以及《川康将领配合起义方案》等。

伪造好信件后,赵冰谷就开始了上述招摇撞骗式的特务活动,充当了蒋介石破坏新政协的“撒手锏”。

9月20日晚11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开幕的头一天夜里,北平市公安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赵冰谷夫妇逮捕,从他们的行李中搜出了国民党“东南工作团”证件、电台密码等。

赵冰谷“弃暗投明”真相大白,只落得个飞蛾扑火的结局。

受阅机带弹飞行

做好空战准备

开国大典前夕,中共中央社会部截获的情报显示,国民党将派飞机来轰炸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庆典会场。

1949年5月4日,盘踞青岛的国民党空军派出轰炸机空袭北平南苑机扬,投下30枚炸弹,毁伤中国人民解放军飞机4架,炸毁房屋196间,死伤军民24人。青岛解放后,盘踞在舟山群岛的国民党军飞机,仍可能对北平进行长途空袭,这是对开国大典的重大威胁。

根据几个月的观察、总结,有关方面发现国民党空军的美制B-24轰炸机时速488公里,载弹4吨,最大航程3380公里。舟山群岛至北平直线距離2460公里,的确在B—24轰炸机航程之内。按其最大航速,3个小时左右就可以飞到北平。考虑到风速等因素的影响,B-24轰炸机往返需要7个半小时。如果加上沿线解放军防空炮火的影响,没有夜航能力的B-24轰炸机要在天黑前返回舟山群岛,必须在下午3点前飞临北平空袭,否则它就飞回不了舟山群岛。这也是开国大典确定在下午3点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开国大典在10月1日下午3点举行,这个消息之前对外一直是保密的。直到典礼开始前5个小时,即10月1日上午10时,才由北京新华广播电台通过电波向全世界公布。

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飞行中队在南苑机场正式组成。8月底,中央决定,开国大典上除了陆军、海军外,空军也要受阅。9月22日,空军受阅方案出台。受阅飞机共17架,从南苑机场起飞,先飞往通县方向,然后飞过天安门广场。

按惯例,受阅飞机是不许带弹飞行的。出于保卫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大典阅兵总指挥聂荣臻请示党中央后,确定其中4架“带弹受阅飞行”。一旦出现危急情况,这4架飞机就直接在天安门的上空,和敌人真刀真枪地干。

这是一个绝密的计划,除了4名飞行员外,知情者只有六七个重要领导人。

当受阅的战车师行进到长安街中段时,受阅飞机分别以三机、双机编队,一批又一批地飞过天安门广场的上空,圆满地完成了受阅、保卫两项任务,安全返回南苑机场。

为了防止敌机空袭,有关方面除命令4架受阅飞机带弹飞行外,还命华北军区航空处处长油江、科长李裕制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飞机拦截作战方案,划定了几条警戒线、起飞线、拦截线。国民党飞机从哪条航线进犯,解放军飞机在什么地方起飞、在哪条线上拦截等,方案中都有明确、周密的部署。方案中还绘制了对空作战图,有关方面安排我军战机进行了演练。

由于当时还没有雷达预警系统,中央军委航空局在华北地区及相关解放区,建立了专人对空监察哨,组成肉眼防空通信网。万一开国大典时发生敌机袭扰,城楼上的领导人立即到门洞里躲避;广场上的群众就地卧倒;广场外立即组织高炮对空射击。

开国大典那天,蒋介石确曾决定派出飞机轰炸天安门广场,计划都由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制订好了。但在10月1日那一天,在周至柔的反复催促下,蒋介石最后却下了取消任务的命令。

开国大典进行时

冒出的美军上校

当开国大典第一项议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正在进行之时,负责警戒和保卫开国大典安全的北平市公安局便衣警卫大队发现了一个异常情况:一个穿军装的美国军官正站在原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的围墙附近,频频用照相机进行拍摄。这名美国军官虽说离天安门城楼的主会场较远,但离受阅部队却很近。受阅的解放军部队战车师、骑兵师、炮兵师、步兵师等都列着整齐的队形一字排开,集结在天安门东面长安街上,正好离东交民巷原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比较近。

便衣警卫队认为这个美国军官不再享有外交官待遇,只是居住在东交民巷的侨民,并没有办理拍摄开国大典的申请,更谈不上得到批准。要不要对其采取行动?便衣警卫队队员立即将此情况向指挥部做了紧急报告。

位于天安门城楼下黄房子里的指挥中心得到报告,很快就弄清楚了这个美国军人的身份:此人是原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武官戴维·包瑞德上校,是个中国通。此人在抗战后期曾作为组长率领美军观察组到过延安,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都有过交往,对我党我军有过友好的态度,是主张美国政府也要援助中共的史迪威将军的部下。如今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彭真、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等高级干部都曾在延安见过这个高个子美国上校军官。

考虑到这些复杂的情况,指挥中心不敢擅自对这个非法拍照者采取行动,立即用紧急电话向阅兵总指挥聂荣臻报告。

聂荣臻接到电话,觉得这涉及外交事宜,需请示毛泽东。聂荣臻遂直接登上城楼,走近城楼前侧栏杆旁的毛泽东,小声地报告了情况。

毛泽东听后,说:“哦,是包上校呀,我认识他。”

“阅兵式能让他随便照吗?没收他的胶卷吧!”

毛泽东望着广场上欢呼的人海,想了想,说:“这样不好吧!让他照,不管。我们这是公开的嘛,让他给我们当个义务宣传员吧!”

聂荣臻于是命令有关人员不予理睬,但继续观察,看他后续有没有违规的举动。

后来,据便衣警卫队队员报告,包瑞德上校从容地继续拍照,比较守规矩,没有远离原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的围墙附近。

其实,开国大典的前一天,包瑞德已经到天安门广场上去拍了一些照片。其中,有一张是从天安门正面拍摄的毛泽东巨幅画像。据说,这张照片后来在美国报刊上发表了,但细心的包瑞德发现:这张照片与10月1日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天安门正面的毛泽东画像有一点不同。

这当然是包瑞德所无法弄明白的。原来,10月1日拂晓,周恩来来到天安门作最后一次巡查。城楼正中高悬着毛泽东画像,画像是根据毛泽东自己选定的照片所放大而绘制的。这是解放区的老百姓很熟悉的一张照片,著名画家周令钊花了整整20天才绘制完成。周恩来巡查时,一眼就发现画像下沿有一行毛泽东手写字:“为人民服务。”周恩来对身边的人说:“毛主席怎么会那么不谦虚呢,在自己的画像下面写自己的名言?”听了周恩来的话,在场的人赶紧动手搭脚手架,开聚光灯。周令钊按照周恩来的要求,挥动刷子抹掉了白边黑字,涂成中山装的颜色,又加了一颗扣子。这下,周恩来满意地笑笑,握着周令钊的手说:“谢谢!”

因此,包瑞德在9月30日白天所拍的那张照片,就成了绝无仅有的绝版。

猜你喜欢

开国大典北平
南行通信
遥想右北平(散文)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北平的零食小贩
10月历史大事记
解放军进北平
董希文与油画《开国大典》
陈氏父子的上海往事
2009年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预测专辑
傅作义与北平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