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利用有限条件发展的有特色大学英语微课
2019-03-11戴军张耀健
戴军 张耀健
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现代教学技术被应用于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这些技术不仅仅包括现代高科技的应用,也包括最新的教学设计和授课方法,虽然这些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面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实状况,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来弥补西北地区英语语言环境落后,技术条件不成熟的问题,成为我们这些工作在一线大学教师们深思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十三·五”项目的研究过程,针对大学英语微课使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希望能帮助以后进行研究的教师得到可以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微课技术 翻转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放羊式”、“鸭填式”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课程现代化,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然而由于地域差异和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很多地方在实现教学信息化方面存在困难,尤其是大学英语,大部分教学仍然处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微课”技术研究被大家所关注,但是当客观条件影响到信息技术的利用时,又显得非常无奈。在没有先进的硬件设施,缺乏支持的技术力量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应用微课技术,使其发展成特色且符合自身院校的微课模式,逐步成为研究的焦点,接下来笔者将根据项目研究中所遇到的具体案例进行探讨和反思。
一、学院现状
微课理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2008年提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设计微课通常有五个步骤:列举、做出视频、设计、上传和管理。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微课应当是以视频的形式为载体,用来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无论国内国外的学者如何对微课进行讨论,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最大化利用现代影音技术,促进传统课堂的变革。
在微课应用过程中,制作、上传和管理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三个必要环节,软硬件的条件直接关系到微课质量的高低,对于我院目前的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局限:
首先,微课制作设备的局限。作为一所民办高校,经费会最大限度的被用于有利于学院进一步发展的教学需要中,作为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必然要给专业课程让路,因此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硬件条件进行微课研究。
其次,在制作和管理中技术力量的局限。微课设计中最需要的是懂技术的专业人员,我们中大部分大学英语的教师都是从传统课堂教学中走出来的,自己本身就缺乏相关的教育背景,之前一直进行的也是传统英语教学,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部分英语教师对于微课自主设计非常陌生,大部分教师的微课视频是使用PPT制作,然后用录屏软件来制作视频,从本质上说就是把PPT转换成了一种视频形式给学生播放,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并没有太大差异,微课根本没有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第三,上传和管理系统化上的局限。目前我院还不具备为公共英语建设专门的教学系统,也没有条件让所有师生都能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使用最多的是微信或者QQ进行互动,这些平台并不适合英语学习,甚至有些互动都会由于学生或教师的现实条件影响而变成无效的,因此这个环节就变成了研究中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四,学生学习能力的局限。作为西北地区的民办院校,其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基础教育的资源本身就受到限制,对“微课”感到无法适应,甚至不能很快把握视频资料的重点,許多学生还存在欠缺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内心依然无法转变对传统课堂的依赖,因此造成了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利用现有条件的“微课”开发与应用
针对我院的现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利用现有的条件,总结出一些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微课”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课前教师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视频任务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针对我院设备比较落后,学生基础较差的现实情况,我们把微课的“设计”环节提到了第一位,如何能够通过现有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我们设计目标。首先,我们想到了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虽然MOOC给我们提供了网络平台,但是课程内容主要还是由制作者收集资源,并且以视频为主要部分,而我们的硬件设施和技术力量都无法通过这个平台做出很好的“微课”。实现中,我们的学生因为自主学习能力有限,缺乏对教学资源
*基金项目: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S[2017]GHB0339。
的选择性和理解力,因此对于我们推荐的MOOC中的教学资源兴趣不高,是这些资源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经过几次尝试之后,我们放弃了用MOOC来作为“微课”内容的想法。
后来我们注意到尽管我们的硬件设备有限,但学生手中的手机正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之后经过探讨,我们决定放弃“短小精干的微课”,以激发兴趣为主,利用了现有的WIFI条件,推荐学生观看电影,学习歌曲,并根据推荐内容布置相应的内容。例如,在给艺术系的学生讲到“Every dog has its day”的时候,我们为学生推荐了“一条狗的使命”这部电影,并要求学生在看完电影后说出这条狗究竟经过了几次轮回。严格的说,这个视频并不符合“微课”内容,但由于我们不具备专业技术人员,不能把电影中需要的情景进行再编辑利用,所以我们选择了把电影直接推荐给学生,并布置一个与电影有关又与课堂任务相关的任务,希望因此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关于动物的谚语。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我们推荐的60名学生中58名观看了这部电影,其中98%的人能够准确说出狗的轮回次数,90%的学生能准确回忆起其中的环节,这给我们的进一步上课做出了积极的保障。
(二)课上教师选取重要片段加深学生理解记忆,结合自制PPT微课进行知识点内化
在98%的学生可以说出狗轮回的次数的同时,我们利用多媒体把每一次轮回的图像又播放一次,并且在每次播放完都会附加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谚语,例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If the old dog barks,he give the counsel.(老狗叫,是忠告。)”等,由于看过整个电影内容,很多学生对于情节非常了解,自然而然对于由情节而引发出的谚语产生了兴趣,接着我们针对这些谚语和情景展开联想,同时对我国和西方动物文化的认识进行了比较,比如“在汉语里只要与狗沾边的词组是什么样的?英语中又是什么样的?”对于这些问题,学生讨论非常积极,并且自己得出了结论“In western countries,“DOG”is always used as a commendatory term or a natural word.”。借助学生的高涨情绪开始展示PPT,从中又扩展出了一些与其他动物相关的谚语,例如“sheep without a shepherd(指乌合之),follow like sheep(盲从)”等。
虽然教学中的“微课”是用PPT录屏制作的,但由于之前的引导,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课前的测试表面60个人中,38人全部记住了谚语的内容,占整个班级的63.3%,而记住一半以上的48人,占80%,从数据上看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通过这种“微课”学习,学生们自发的把知识内化了,为自主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心理基础。
(三)课后分享自制PPT视频,同时利用QQ平台进行趣味问答,强化所学内容,并布置新的内容
下课之后,我们把PPT分享到了自建的QQ群中,并且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这些图片都是根据上课所学的谚语内容选取的,让学生根据这些图片猜一猜是哪个谚语,如果不知道就从PPT中找。学生们对于这种作业形式表现出极大热情,最先上传所有答案的学生仅仅用了五分钟,正确率达到96%,而最后上传的学生用了十五分钟,正确率100%,全部正确率达到89%,上传率达到95%。
相比平时交作业的情况,我们对于这个结果感到非常惊喜,于是布置了下一项任务,继续观看一个与动物相关的视频,并且记住其中的一句台词,为下节课的语法学习进行准备。
三、实践之后的反思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具有主题鲜明、内容开放性、选择灵活性、知识易于分享等特征,强调知识点,弱化重难点,促进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进行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建构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微课的确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学习需求,同时也能循序渐进地促使英语教师业务水平提升,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弥补了很多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了给学生推荐好的视频材料,教师必须首先重组整个教材的教学内容,把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以便能通过相关视频让教学达到统一,进而能為学生合理的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对知识传授及内化进行颠倒的安排,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解决了目前我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尤其是利用原声动画、音频、视频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在课堂中教师引导他们释放这种欲望,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哑巴英语”的现状,最终可以弥补西北地区外语环境落后的劣势。
虽然微课教学有诸多优势,但还是存在很多弊端:首先,由于无法截取有利的视频,是很多学生在观看推荐视频时抓不住重点,导致思想不能集中,学习效果差;其次,庞杂的视频资料对于教师的选择能力是一种考验,如何选择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的视频材料成了备课的中心;第三,微课需要相对应的硬件进行支持,一旦两者脱节会导致微课无法使用,最终只能重新回归传统教学,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微课的引导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在课堂控制中发生偏差,会使学生集中力欠缺,而教师在使用视频的过程中不方便管理,很容易发生课堂秩序差的现象。
目前,对于微课的研究依然在不断发展中,而我们的探索也会继续下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在有限的条件下真正找到适合我们发展,有特色的微课教学模式,并将它不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Shieh 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A1-A13.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