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图标在大班幼儿自主规则建构中的作用
2019-03-11盛文娟
一、传统规则教育中的弊端
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需要遵守的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保证社会生活、工作、行为有序规范。规则意识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学习、生活的保障,对人的一生具有重大的作用。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成了每位教师的重要职责。正确合理的规则教育能促使幼儿在活动中自觉遵守、维护秩序,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获得自主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老师为了自己的方便和利益,在一日活动中垄断并制定了班上大大小小的规则,主观性、强制性成分太大,幼儿执行起来很被动,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违背了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事实在这样的状态下,幼儿是无法专注进行活动的,他们的内心体验并不愉快,甚至会用叫喊、发泄等行为表达自己对活动规则的不满。活动中,我们不必担心规则“束缚”孩子的自主活动,重要的是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自觉遵守。既能维护班级秩序,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使幼儿真正得到自主发展。
在班级管理和实践中我巧用图标,运用图标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间接的指导,引导幼儿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促进幼儿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发的主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二、图标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们制定了规则,但是制约性不够,指令或标志不够明确都有可能造成一部分幼儿对规则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而不按照规则进行活动。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巧用图标,让班级自主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例如:每天的喝水环节,我们常提醒幼儿:人多排队,不要拥挤。可幼儿喝水时还是能看到插队、拥挤现象。可见我们制定的规则对部分幼儿不能起到制约作用。而小脚丫标记的投入使得幼儿的喝水秩序井然有序,远远胜过教师无数次的叮嘱和说教,幼儿能很自觉的执行并实施,同伴之间还能相互督促提醒。由于我们大班在幼儿园三楼,幼儿人数较多,每天都要去楼下参加户外晨间锻炼活动,而孩子们集体上、下楼梯成了我们老师每天最担忧的问题,因为其中不乏出现一些拥挤、推撒现象。在和班级老师商量后,我们给上、下楼梯帖上了不同方向的箭头标志符号。第二天,我便看到许多孩子主动沿着标记符号上、下楼梯,大大消除了孩子们上、下楼梯的安全隐患,加强了班级规则建构的管理。同时也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三、图标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作用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区域活动时如果让孩子自由选择,往往会出现争抢角色的状况,告状声此起彼伏。图标像一位不说话的小老师,默默地发挥着它在周围环境中的獨特作用,通过标记图的启发,幼儿可以自主、有序地游戏,还可以避免由于幼儿拥挤而引起的争执和矛盾。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商讨着各个区域的游戏规则,并让他们把这些规则画成易懂的图标张帖在各区域内。游戏中每个区域都会受到相应人数限制,一般情况下每个区角以2-6人为宜。而孩子们在游戏时总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或想法或多或少地自由安排。作为老师,我总是一味地在一旁说教:“某某区最多只能进5人。”或采用生硬的“太多了,太少了”的效果相比,利用标记图来融合进区域规则,实际效果也好多了。比如:美食美客只要求4个人游戏,孩子们在帖游戏卡的卡片上画了四个大头像,拿到游戏卡的孩子把自己的卡插在头像上,插满表示人数已满。孩子们的关注程度很高,能自觉执行并遵守,即减少了老师的唠叨,也更加体现游戏的自主性。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各个区域制定了相应的规则,孩子们通过观看各组粘贴的标记,便能很好的提醒自己、约束自己。图书区粘贴了“大嘴巴、幼儿认真看书”的标记,告诉幼儿安静地和同伴合作看书。美工区粘贴了“垃圾分类”标志,提醒幼儿不乱扔垃圾,还有不同物品、材料的分类标志,培养幼儿自觉整理收放材料的好习惯。
四、图标在幼儿午睡活动中的作用
开学初我根据班级幼儿现状进行了一节社会活动《我会睡觉》。幼儿通过观看其他班幼儿的午睡视频,讨论出午睡中正确的行为和做法。并把它画成简洁、明了的标记,制订出午睡中正确的规则标记,并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和孩子一起讨论、粘贴在午睡房中适宜的位置。现在当他们走进午睡室时看到门口左边墙上贴的一个醒目的大嘴标记时,他们会很有意识地安静下来。当上铺的幼儿在床上互相嬉闹时,我会轻轻走近床前,提醒他们看床边帖的安全标记。就这样,没有训斥、没有喊叫,一学期下来图标无行之中成了他们的“老师”,让他们学会了自我管理,遵守午睡规则。虽然他们设计的画面很幼稚,但孩子们能理解,愿意去遵守,比起老师强加给他们的规则更容易接受,因为在这里他们就是主人。现在幼儿已由被动的执行变为主动的接受,标记成了看午睡的“小老师”。
五、图标在幼儿晨间锻炼中的作用
为了充分体现大班幼儿的自主管理,我在孩子们每天的晨间锻炼中也投放了不同的活动标记。在投掷区我制作了数字标记,幼儿一看数字就知道投掷几个皮球才能获得胜利,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数的概念,寓教于乐。不同脚丫和箭头标记督促幼儿有序地排队、活动。不同的图形配对标记是为了让幼儿根据所站的标记位置更快地找到合作伙伴。还有一些立体的活标记,便于幼儿自愿摆放,一物多用。在通过实践我们发现:适当的标记能起到良好的隐形调控作用,可以调控锻炼的规则、线路、起始的距离、区域的划分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幼儿参与制定,大家共同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标,让每一个幼儿都了解图标的意义和作用。
由此可见,图标像一位不说话的小老师,默默地发挥着它在周围环境中的独特作用。图标的使用不仅有效的实现了环境支持与教师指导之间的转换,更实现了幼儿的自主管理,让教师们体会到了无声的语言胜过有声的语言。然而孩子的自主性规则管理并是一、二天就可以形成的,因此规则教育没有终点。教师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积极采纳幼儿合理、可行的规则建议,让幼儿成为班级规则建构的主体。相信幼儿一定会由被动的执行变为主动的接受,由强制的管教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这样的规则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
作者简介
盛文娟(1978.10—),女,学前本科,南京市江宁区淳化天景山第二幼儿园,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