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顺风车杀人案的侦查与预防
2019-03-11张启飞
张启飞
一、乐清“滴滴快车杀人案”的时间轴
2018年5月5日晚,21岁空姐李某在郑州航空港区乘坐滴滴顺风车,结果惨遭司机杀害。8月24日下午,温州乐清市20岁女孩赵某在搭乘滴滴顺风车时遇害。仅仅三个多月时间,就发生了两起顺风车司机强奸杀人的恶性事件。乐清这起案件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因滴滴平台反应迟缓,导致被害女子在发出求救信息后仍错失黄金救援期。从案发时间轴可以看出,被害人的朋友8月24日15点42分第一次联系滴滴平台到得到确定反馈,耗时151分钟。值得注意的是,民警第一次与滴滴平台联系到警方18点13分收到滴滴平台发来的车辆信息,仍花费92分钟。需要说明的是,警方先后三次联系滴滴平台,但滴滴平臺反应迟缓,在警方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向平台提供介绍信、警官证之后,才获取车辆相关信息。这也是滴滴事件引起公众愤慨,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原因。
二、警方处理网约车案件的做法
警方接到网约车案件报警后采取如下处理办法。首先,接警后要对报案情况进行初查,根据案件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启动调查程序,排除报假案的情况。其次,对报案也要分情况进行处理。若是被害人直接报案,能够说清案发时间、路段、车辆等信息,警方直接出警;若被害人报案信息不详,警方在作出情况紧急判断的情况下,会通过“雪亮工程”查看关键路段监控视频,进行跟踪查找,也可以通过微信、手机定位等技侦手段追踪被害人手机关机之前的定位,但这种办法涉及到技侦手段的运用,需要审批程序,比较耗时;若是平台报案,通过平台提供的司机和车辆信息,锁定车辆和嫌疑人;若是第三人报警,警方接警后,先核实报案信息是否属实,若情况紧急,马上联系网约车平台,请平台提供司机的电话和车牌号码,通过GPS车辆定位系统,调取行车路线,判断行车路线是否有异常,查看车辆运动轨迹,锁定车辆和嫌疑人。但这种情况下,若滴滴平台配合不及时,难以实施有效救援。
三、滴滴平台存在的问题
通过滴滴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滴滴平台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过分追求社交化。对社交化的过分追求,会营造一些暧昧的氛围,甚至是一些色情的擦边球,可能会对滴滴司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暗示。“互联网+出行”本来是一种顺路的拼车行为,若企业缺乏自制能力,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能会失效,这种情况下,法律这只有形之手就必须及时作出回应。
其次,投诉处理不当。在温州乐清涉事女孩被害过程中,其亲友先后七次联系滴滴客服,均未引起重视,导致错失挽救一条生命的窗口期。需要说明的是,在温州乐清滴滴案件事发前一天,嫌疑人曾被乘客投诉,但未引起滴滴平台重视,导致第二天悲剧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滴滴平台应该重点防控,深入研判和跟踪,主动和警方进行联系,使警方能及时预判,避免悲剧的发生。
再次,接警机制不通畅。滴滴平台曾声明,成立安全专项组配合警方开展案件调查工作,提供乘客和车主的行驶轨迹,协助警方破案,但真实功课并不到位。在温州乐清女乘客被害案中,当民警向客服表明身份之后,间隔92分钟才收到滴滴平台的反馈信息。在人命关天、分秒必争之际,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妥。若被害人发出求救信号后,平台即与警方沟通,由警方辨别真假,若情况属实,则由警方立即启动重大案件处置机制,布控拦截抓捕,效果会好很多。
四、预防和制止网约车犯罪的做法
事件发生后,警方对此高度重视,不断加强对重点路段、时段加强车辆巡查,在案件多发路段增派警力,增加巡逻班次,加大路面巡逻管控力度,通过固定执勤和巡逻执勤相结合的方式,以遏制网约车违法犯罪。遗憾的是,当前警方难以通过传统手段来有效预防网约车犯罪。网约车的下单约车行为属于线上行为,要进行实时监控难度非常高。预防和制止网约车违法犯罪活动,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大数据分析预防网约车犯罪。警方通过数据分析、对潜在的犯罪嫌疑人提前预测,对犯罪行为进行干预,这是预防网约车犯罪的重要方法。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警方定位追踪犯罪提供了重要依据,云计算基地的建设便于警方数据采集和实时访问,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则有利于嫌疑人信息的分析、便于警方对犯罪高发地、犯罪作案类型、犯罪作案时间制作犯罪模型,提高犯罪预测准确性,及时调派警力对犯罪行为进行制止。通过对行为人上网记录中潜在的犯罪意识流露,犯罪证据等信息的观察,可以成为侦查案件的重要情报来源。比如,在乐清滴滴事件中,犯罪嫌疑人钟某作案之前的犯罪意思流露等信息对警方破案起到巨大作用。
第二,打通网约车企业与警方的重点人员数据库,建立网约车从业人员和警方的重点人员数据库之间对比、碰撞的常态机制。网约车企业安全问题的数据应该向公安机关提供,以便进行监管。在网约车准入背景调查方面,建立警方与平台企业联通的机制,使背景调查更符合真实情况。例如,警方将网约车的从业人员数据库与有犯罪前科、吸毒、暴力犯罪、性犯罪等重点人员的数据库进行对比、碰撞,把结果反馈给网约车平台,可以把大量的危险人员排除在外。由于网约车从业人员情况变动不居,注册时可能没有犯罪记录,但随着情况的变化,可能产生犯罪记录。因此,这种数据库的对比、碰撞应该是常态的。
第三,警方和网约车平台高效联动,在明确双方职责边界的基础上,打通接警高速公路。思路有三,其一,实行平台接诉与警方处警联动,平台接到求救报警信息后,主动向警方提供车主、车辆、路线、方位等详细信息,配合警方布控处置。其二,平台和警方深度合作,通过技术手段,在APP上开通一键报警功能,将数据对接110,一旦按键报警,平台会发送信息到警方后台,显示车辆运行轨迹。其三,在滴滴平台派驻警务力量,第一时间甄别和处理紧急事态。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短信12110报警平台。这一平台主要针对聋哑残障等不方便语音报警及特定环境不方便或不能语音报警的情况。报警人首先要准确选择报警受理单位,原则上是案件发生在哪里就往哪里的110短信报警台报警,即12110+区号后三位,如事发在杭州发短信到12110571。在网约车案件中,被害人不便语音报警,可以用简洁的短信说明事件的时间,地点,以便警方准确施救。因为在车内短信报警,为防止警方的短信回复被发现,手机短信的提示音要设置为静音状态。
第四,建立网约车平台投诉处理的分级处理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诉,采取不同的措施。客服收到的投诉五花八门,要把投诉情况归类处理,做好安全策略。例如,把投诉分为不同等级,可以通过客服解决的,及时反馈;因客服权限问题,需要上级处理的,要及时跟进;对于情况紧急的,滴滴公司自己也无法处理,要及时向警方通报。
第五,网约车企业要严格落实整改措施,避免形式化。案件发生之后,滴滴出台了一系列整改措施。例如,去社交化、增加一键报警功能、添加紧急联系人、提高顺风车准入门槛等,这些措施对于预防网约车犯罪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整改措施重在落实。例如,去社交化不能改头换面就卷土重来;再如刷脸程序,不能搞形式化,刷脸的时间要能不定时反复刷,并应有不同光线和情况下的应对机制。还有滴滴司机的从业资格审查要落到实处,已发案件中有相当犯罪的滴滴司机是有吸毒和犯罪前科的,需要与警方合作进行数据核实。一键报警也要落到实处,避免出现无法与警方实际联系和及时联系的情况。
最后,我们也要正视网约车这一新生事物,通过全方位、多渠道、多平台宣传网约车乘车安全须知,提升公众安全乘车意识,保障自身安全。我们相信,通过警方、网约车企业、社会公众共同努力,一定会撑起互联网出行的一片安全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