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钧儒的教育救国思想

2019-03-11沈铱

上海人大月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救国体育学校

沈铱

沈钧儒先生一生中最伟大的精神和最显著的业绩在于爱国救国。作为沈钧儒的曾侄孙女,我非常认真研读过先生的教育救国思想。

“立宪救国”,是他一生追求的理想,他为此兢兢业业,贡献了毕生力量。“堂上一笔朱,阶下千滴泪。”是先生的名句(1927年日记中提到),意思是讽刺当时的官员腐败、不察民情,总是误判使得百姓遭遇冤情。中国数千年的封建法制早已不适应当时的环境,“国家积弱成弊,危若垒卵,其根因在于匮乏栋梁之才、驭时高人”。青年时期的他对此就有极其清醒的认识。1904年,他在《殿试策论对》中就把教育与强国联系在一起,表达“育贤才”等思想。

先生在1946年4月23日《我的生平》中首先谈的是他办教育的经历和原则,而后才谈他的议会生活、律师生活及爱国宪政运动等,可见他对自己的教育经历非常看重。

在沈钧儒先生看来,国家的强弱视教育发达与否为标准。先生先后创办或参与创办学校4所,在私塾、中学、中专、大学等6所学校里做过教师、讲师、教授、教务长、校长、董事、董事长等各类工作,前后时间长达59年。

在他参与创办的学校里,有两所学校在上海。其中最有名望的当属上海法科大学,该校1930年更名为上海法学院。当时,上海法学院名师云集,引领现代校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影响中国政治、司法、教育、社会等领域的重要人物,如著名法学家沙千里、林亨元等。

1933年7月,先生在上海创办正行女子中学,亲任董事长,至1935年春,兼任校长。先生对校中重大事务皆亲自处理,并叮嘱主要教职员:学校应以学生为主,好比一个国家,应以人民为主,处处以人民利益着想。“我主张德、知、体三育并重,并以德为先,尤其是女校,老师要以身作则。这是校名以取‘正行两字的意义”。女校常请进步人士到校作报告,如钱俊端、范长江等。

沈钧儒先生主张学生应德智体全面发展,不可偏废,小学以体育为先,中学以德育为先,大学以智育为先。从中可以看出先生尤其重视体育教育。1912年,先生在浙江嘉兴创办了一所体育学校,发展浙江体育会,自创了“四十二式运动”健身方法,还计划建设图书馆和公共体操场,号召浙江人民踊跃参加体育会和体育活动,强调拥有硬朗体质和强健体格,是追求理想、坚持前行的生理保障。

先生生平的第一份“公干”,是参与教育管理——1901年1月,应胞叔沈卫(时任陕西省学政)之召,赴陕西三原学署任了两年多的文案、阅卷等工作,直到1903年夏赴河南开封参加乡试。1912年2月至11月先生任军政府浙江省教育司司长,同时还任浙江教育会副会长。先生在任内对省内学校进行了整顿,罢免一些滥竽充数的校长;制定了一整套教育规章制度,要求校长专家化、教师“认真任事”;规定学校学生冠服程式;建立学校卫生研究会,制定校规等。一系列举措不仅有利于当时浙江省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思想的传播,也对今天的教育事业有所启发。

关于为办学拉赞助,先生不仅自己出资,还以自身“名人效应”积极筹款,这点从1939年5月29日陶行知请先生为香港的“中华业余学校”筹款信中可见一斑。为了办学,先生花光了自身积蓄、入不敷出,日常生活一边靠夫人变卖嫁妆贴补生活,一边在报上撰写社论及政论性文章赚取稿费。

纵观沈钧儒先生的教育思想,我发现其具有鲜明的特点:他要坚持教育救国,必然反对为盈利办教育而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因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他必然主張办学要公开账目,接受师生监督;他要坚持教育救国,必然强调教育的受益主体是学生,教育要围绕培养救国人才的核心运转;要实现培养救国人才的目的,必须专家治校。这些对于今天中国的教育发展,仍具有巨大的借鉴价值,仍值得我们今天来继承和发扬。

最后,移用先生评述陶行知时的话来评价他也甚是恰当:“他是一个彻底的爱国者和彻底实行的救国者,他的教育思想是救国的教育”。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烟草集团浦东烟草糖酒有限公司金桥专卖管理署(分公司)副署长〕

猜你喜欢

救国体育学校
柬埔寨主要反对党被解散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常人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听谎有瘾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