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攻坚,打造东西协作的升级版

2019-03-11陈世海

群众 2019年3期
关键词:张家港沿河张家港市

陈世海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扶贫开发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其中,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出发作出的大战略、大布局和大举措。2017年3月,小康路上“先行一步”的江苏省张家港市,与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正式建立协作对口帮扶关系。由此,乌江畔的沿河与长江尾的张家港开启了全方位宽领域扶贫协作新模式,以到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整县退出为总目标,携手决胜深度贫困攻坚战,全面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升级版。

“攻坚战就要用攻坚战的办法打,关键在于准、实两个字”

脱贫攻坚责任制是实现全面脱贫目标的组织保证。张沿两地的扶贫协作重在找准强化组织领导机制这一工作总抓手,做实领导工作、做实任务责任、做实资金保障、做实督查验收。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主体。两地分别成立“东西部扶贫协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张家港市发改委和沿河县扶贫办具体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对口帮扶工作。全国首个东西部扶贫协作办事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驻张家港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办事处成立运行,专职干部常驻港城,常态化推进对接联络、招商引资和劳务协作等相关事宜。完善考核细则,落实各自责任。两地在组织领导、人才支援、资金支援、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社会帮扶、携手奔小康等方面,明细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细化工作细则和考核细则,明确考核方式和考核结果的运用。统筹四级财政,确保资金充盈。建立省、市、县、镇四级财政专项拨款机制,累计落实帮扶资金6594万元,重点支持63个项目,惠及21个乡镇街道72个村,带动9223名贫困人口脱贫。

“携手奔小康,不仅可推动县与县精准对接,还可以探索乡鎮、行政村之间结对帮扶”

张沿结对探索出了一条“五位一体”东西部扶贫协作全面结对帮扶新模式。市县层面,两地党委政府和市县12个对口部门分别签定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镇级层面,张家港10个镇(区)与沿河22个乡镇街道结对帮扶,在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县市中率先实现乡镇结对双向全覆盖。村级层面,张家港18个行政村与沿河18个深度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村企层面,6个市级国资企业与沿河6个深度贫困村分别结对;12家民企与沿河10个深度贫困村和2个贫困村分别结对。园区层面,2家国家级开发区、1家省级开发园区共同参与贵州省级沿河经济开发区的共建。

“五位一体”其实质就是将脱贫致富这一大战略、大布局、大举措进行任务分解。“一人难挑千斤担,万人能移万重山”,让脱贫致富成为全社会都关心、参与的事。沿着这个思路,张沿结对扶贫协作将脚步迈向了更广空间更深领域。2018年张家港总结结对扶贫协作前期经验,结合两地村庄的乡情村风,打造出文明引领、社会组织、对口扶贫协作领导小组成员、经济强村、规模企业、国资企业结对帮扶等6类结对帮扶模式,通过有针对性的村村结对,让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界人士都真正参与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来,最终实现沿河全部50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激发内生动力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是对党的扶贫理论的新发展。做好“扶志”与“扶智”工作就是撬起贫困这座大山的支点。张沿两地扶贫协作从抓教育入手,加大教育支持,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多层次人才交流培训,将教育培训作为实现脱贫、奔小康致富的关键一环,为贫困地区培育发展内生动力。

全面实现县域教育三个全覆盖。教育是改变贫困家庭命运的重要途径,也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武器。张家港利用自身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发动11所市直属学校、51所镇属学校与沿河12所县直学校、63所中心园校结对。34名张家港骨干教师来沿河支教,20名沿河教育从业人员到张家港跟班学习。沙洲职业工学院定向录取214名沿河籍学生,由市级财政保障每位学生安心就学。在全国县域教育系统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率先构建乡镇、学校、学段“三个全覆盖”的一对一帮扶机制。

全面深化干部双向挂职培训。“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干部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围绕“长江水·乌江情——党建引领促脱贫”主题,张沿两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干部人才交流。2018年,张家港市委组织部组织两期共82名年轻干部赴沿河开展党性锤炼体验式培训,各区镇安排141名年轻干部到沿河结对帮扶乡镇挂职锻炼;沿河组织31名干部赴张家港挂职学习,安排三期共167名干部到张家港现场培训学习。

全面开展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育。乡村致富带头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新技术、新路子的实践者和带动者,同时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好他们的平台,对培育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扶贫精神和文化,对实现精准脱贫无疑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张家港市善港农村干部学院开设“苏州——铜仁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班”,沿河贫困村186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参训,其中33名学员成功创业。8名农业专家定期到沿河张家港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帮扶。张家港市2018年输出各类技术14项。

“要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集聚各方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伟大战斗。党和政府领导和主导、多元力量参与是我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特色。张沿两地扶贫协作通过搭建多形式、宽领域的扶贫平台,让更多潜在扶贫主体真正参与到对口帮扶行动中来。

党政主导,确保项目落实。有序、有效推进脱贫攻坚系统工程,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张沿两地建立高层联席会议和对口协商协作机制,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交流互访。2018年,双方组织召开高层联席会议2次、市(县)部门工作对接会议2次,共计146批次1682人次的港城干部和50批次896人次的沿河干部赴对口部门、单位交流考察学习。

部门结对,丰富项目内涵。人社部门深化劳务协作,成立全国县级首家东西部劳务协作服务站,帮助103名沿河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赴东部省份稳定就业。文广新系统联合举办“长江水·乌江情”文化交流周活动,以文艺轻骑兵的形式弘扬先进文化,激发贫困人群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文旅部门共同开展文化旅游推介活动,探索沿河特色精品线路,借助市场力量以租赁形式融资1.5亿元,开苏黔两地金融扶贫之先河。商务部门对电商平台予以优化,助推“沿货出山”,沿河被评为“2017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健卫系统组织开展异地坐班接诊、医院结对、人才进修,张家港市红十字会一连7场的应急救护培训填补沿河当地应急救护培训的空白。

多元参与,创新项目形式。2018年,张家港市企业、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等捐赠沿河县款物达603万元,其中资金508万元。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大事业,不仅传递了正能量,更通过发挥自身特殊优势对接贫困地区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将贫困群众纳入现代产业链条,极大地丰富扶贫开发路径,为建立脱贫长效机制进行积极探索。

(作者系江苏省对口帮扶贵州省铜仁市工作队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工作组组长,挂职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

责任编辑:何 乐

猜你喜欢

张家港沿河张家港市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完成首次核燃料组件装载
张家港市侨商会正式成立
张家港市 念好“三字经” 用好“123工作法”
张家港高校侨务工作联盟:发挥地方发展智库作用
张家港经开区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九九歌
张家港市德积小学
张家港开展千名侨界人士看港城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