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县域实体经济建议
2019-03-11张循
张循
近年來,沐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发展、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传统工业向新型生态工业、传统服务业向生态养生·休闲度假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三个转变”。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善实体经济金融服务为根本,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取得良好工作成效。但“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存在,为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沐川县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健康发展,特提出相关建议。
增强信贷投放有效性
各金融机构要按照有保有控的要求,科学合理安排信贷投放。
对于符合沐川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要求、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符合银行信贷原则的企业和项目,如粮食生产、畜牧水产养殖、菜果茶等农林优势特色产业,农资、农机、农技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农田基础设施,以及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家庭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农村新业态,要及时高效保证信贷资金供给。
对产业链中辐射拉动作用强的骨干重点产业企业,要采取银团贷款等模式加大信贷支持。对基本面好、产品有市场、信用记录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的信贷需求,要按规定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
对县域内各类涉农企业、组织和个人,重点聚焦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微农业企业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要综合考虑产业的周期性风险、组织协作网络、融资担保关系等,着力改进金融服务方式,不断提高金融支持的深度和广度。
鼓励金融服务创新
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创新信用模式和扩大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通过动产质押、第三方保证等方式构筑多层次的风险共担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散转移机制。
要认真总结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经验,规范发展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质押、存货质押、股权质押、组合担保贷款等,满足重点产业和新兴行业中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短、频、急、小”的资金需求。对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积极研发适销对路的金融创新产品,优化信贷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加大配套金融服务和支持。
要加快互联网金融创新步伐。当前,最具普惠性、覆盖面和渗透率最强的金融创新当属互联网金融。目前诸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已经为许多传统金融难以覆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了其急需的金融服务,不少金融机构也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创新,大大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有效提升了客户体验。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是未来的必然趋势。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资金、经验和专业人才,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于创造力、大数据和后发优势。两者如果能优势互补,巧妙结合,就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对此建议:一方面,应鼓励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满足社会各阶层消费者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各种不同的金融需求,为规范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空间。另一方面,也要完善金融监管。互联网金融业务本质上没有超越金融运行的规律,网上技术层面的创新并不会改变网下业务的金融本质,金融服务的对象、工具、法律关系没有根本性变化。因此,对同一类金融业务,无论网上网下,适用统一的监管标准,坚守合规经营;同时,可通过健全法规、行业自律、普及公众教育等举措,引导互联网金融趋利避害,防范金融风险,特别是在技术安全、信息不对称及流动性管理等方面产生的新风险,切实保护普通消费者的利益。
优化实体发展环境
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政策的协调配合,深入开展银企对接,搭建面向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融资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三农”信贷投放。要深化政银合作,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担保公司资本金补充和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银行资金向中小微企业倾斜。
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有效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转型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要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查核收费项目及价格,列出清单在营业场所公布,并鼓励在公众信息网公布。加强对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登记、审计、保险等中介机构和有关部门收费行为的监督,取消贷款融资服务中的一切不合规收费。
要构建良好社会信用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深入推进各领域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处处守信,处处方便”的制约机制。同时,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信用宣传体系,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的道德氛围。
(作者单位:四川省沐川县农村信用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