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历史脉络

2019-03-11陈寒苗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共享发展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便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究。从毛泽东时代建设“均平”的社会主义,到邓小平时代追求“共富”的社会主义,再到习近平时代构建“共享”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征程中实现了发展理念的梯次跃进。厘清党的发展理念的实践脉络,寻找政策背后的政治逻辑,才能真正理解党的政策,坚决贯彻党的制度安排,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坚定四个自信。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均平发展;共同富裕;“共享发展”

[作者简介]陈寒苗(1993-),女,汉族,四川广汉人,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制度与政治文明。

[中图分类号] D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2-0004-02

一、社會主义建设的最初30年,社会主义在“均平”的原则下缓慢发展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30年,由于中国共产党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而将社会主义简单的理解为“一大二公”,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上秉持“计划平均主义”的原则。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受到传统思想和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首先,平均主义思想盛行,“均贫富”业已成为人民潜意识的存在。即使已经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人们仍深受平均主义思想的影响。再次,意识形态的对立使得新中国成立后,采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政策。因此,为了突出两大制度的根本对立,以公有制来对抗私有制,以计划经济对抗市场经济,以平均分配对抗雇佣劳动,将贫富差距作为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靶子,而将“均平”看作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一化三改造完成后,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实现了国民总产值的飞跃。因此,中国所构建起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工业化道路,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第一桶金。但是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基础薄弱,同时复杂的国际环境也使得人们仅从公有制、计划经济等方面来理解社会主义。特别是“文革”时期,“四人帮”进一步扭曲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将物质奖励与修正主义等同起来,鼓动广大群众加入到“斗私批修”的队伍中来。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都足以证明,通过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不仅不能实现共产主义,反而将落入“共同贫穷”的境地。同时计划经济在发挥其快速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卓越功效之后,也将逐渐暴露其弊端。

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在“共富”的目标下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但却不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支持,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很低,处于共同贫困的状态。纵观世界各国发展态势,资本主义国家并不像列宁所预见的那样是垂死的,反而在信息革命后表现出更强的综合实力。然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很难打开国门实现和世界市场的互动,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共产党必将面临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实现市场化的重要选择。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基础决定的。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将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系列的政策调整都是建立在实践过程中党对于社会主义本质不断认识基础之上。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其中,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基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邓小平提出了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迂回发展的致富道路。先富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地区和先富人民将会产生示范效应,带动其他地区和其他人民共同富裕起来。在“共同富裕”战略指导下,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生活也逐渐由温饱迈向小康。改革开放以来,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对“富”的探究,取得令人惊叹的“中国奇迹”。贯彻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坚定不移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和制度保障,可以说很好的完成了“富”的目标。但是在“共”上,离既定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大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地区、行业、民族、阶层之间逐渐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先富带动后富的基本战略,在一方面实现了社会经济整体提高,另一方面也拉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中国引进资本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因,在短时间内激活了促进社会发展的因子实现经济的腾飞。资本的逐利本性而导致马太效应,无时无刻不制造分化,因此仅仅通过支付转移等输血式的发展策略来实现让后富地区和后富人口的发展,是极其困难的。

三、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在“共享”的理念下实现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

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化版本,共享发展既符合社会主义价值立场同时也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要“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长久以来我们将经济建设放在了国家发展大计的中心,而忽视了人们对于发展成果的分享。这一思想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将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多次强调共产党的责任就是要坚定不移的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便成为了“共同富裕”战略的现实版本,体现了共产党人对于国情的准确把握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等八个方面,对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任务。因此,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拥有着日益雄厚的物质保障、不断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坚定不移的政治保障。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研讨班上,习近平指出“共享发展”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是渐进共享。作为新发展理念的立足点和落脚点的共享发展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面的内容:

(一)“共享发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集中体现

共享发展所追求是全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人民是否从改革中获益是检验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蛋糕”越做越大,如何分好“蛋糕”俨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只有让全体社会成员尝到改革开放的“甜头”,才能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社会才能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只有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全面小康才能得以实现。追求公平正义是效益与公平的统一,因此既反对忽略生产力因素而空谈公平的唯心主义,同时也反对只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公平的唯GDP论。

(二)“共享发展”与“五位一体战略”的统一

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它是党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科学回答。全面共享发展成果,就是要享受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建设的成果,这五个方面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缺一不可。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不仅享有五个方面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果,同时也享有五个方面的发展机会。“共享发展理念”就是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现实路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知,人们在满足了生理和安全等基本的需求之后,就会产生如情感、自我价值等更高的需求。因此,在确立“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快“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满足人民更高的发展需要。

(三)“共享发展”体现了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

“共享发展”要求“发展为了人民”,蕴含着发展“为了谁”的价值理念。历史唯物主义将实践看作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每个具体的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目的,而一个个具体的实践抽象出人类整体实践的终极性目的。马克思认为人类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因此,社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实践都必须要排除非人的因素,自觉指向“自由人的联合体”。而“共享发展”还指出“发展依靠人民”,蕴含著“发展依靠谁”的价值理念,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观。对于未来社会的构想需要由实践活动来完成,实践又需要主观与客观的互动来得以实现。因此,手段便成为实践的内在规定性。人是特殊的“工具”,具有区别于物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自我目的现实性力量。如果否认人的手段价值,那么就会出现等、靠、要等消极的社会现象。如果肯定人的手段价值,那么就可以激发人的聪明才智,调动人的积极性。人在实践过程中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那么就必须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如果只有共建没有共享,以人为本就无从体现。如果只有共享而没有共建,那么共享发展将无从实现。因此,必须认识到“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坚持“共建共享”,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环境。③

(四)“共享发展”是持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运动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共享发展也必然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均衡到均衡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必须要立足于本国国情,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共享发展”的内容是五位一体的,“共享发展”的覆盖面是全民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时必须要坚持“渐进共享”的原则。在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时必须分析目前的各种客观条件,各部门各环节相互配合,实现良性互动。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也成为了党和国家必须重视的工作。通过舆论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坚定的信心,同时也清晰的认识到“共享发展”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只有在了解了中国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才能够让人民群众真正拥有四个自信。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3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22页.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215页.

猜你喜欢

共享发展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促进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