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热点业务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2019-03-11耿欣
耿 欣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太原 030032)
1 移动互联网简述
1.1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务,是互联网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随着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Web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且以移动应用固有的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特点,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成为各类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
1.2 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热点业务
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传统互联网日趋饱和,移动互联网却呈现出爆发趋势,截止2018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超过11亿。移动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短信、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的热点业务主要集中在:移动社交、购物、出行、影音、游戏、移动支付、资讯、生活服务、移动办公等。移动互联网几乎涉及到我们衣、食、住、行、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些热点业务迅速发展离不开各类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
1.2.1 移动定位服务(LocationBasedServices,简称LBS)
LBS是通过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的配合,确定用户的实际地理位置,从而提供用户所需的与位置相关服务信息。国内的LBS商业应用始于2001年中国移动首次开通的移动梦网下的位置服务,而目前90%以上的移动应用(如社交、出行、商业、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类等)都应用了LBS技术,同是它也是O2O业务两个最为核心的要素之一。
1.2.2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
移动支付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交易的新型支付方式,也是O2O业务的另一个核心要素。2017年移动支付规模达到了117万亿元,线上场景的移动支付渗透率达到了85%以上。当前的移动支付主要包括扫码支付和NFC技术的刷机支付,中国主要基于二维码支付,而支付标记化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将进一步推进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1.2.3 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和交易验证的安全是互联网业务开展的前提和核心,移动应用的身份认证方式经历了安全密码认证、数字签名、生物识别认证等阶段,从短信验证到指纹验证,到人脸识别,再到活体认证等,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从未停止过,单一因子的认证技术存在被假冒、被窃取的风险,融合多种认证技术的多因子认证方式将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图1 支付标记化业务架构
1.2.4 HTML5
在当前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中,Android、IOS、Windows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HTML5技术对跨平台的移动应用意义重大,它不仅具有非常优秀的兼容性和通用性,还能够显著地提高开发效率,可以说HTML5是为移动互联网而生的技术。尽管现阶段HTML5还存在种种不足,它的分裂性和不成熟会产生许多实施和安全的风险,随着HTML5及其开发工具的成熟,移动网站和混合应用的普及将不断增长,HTML5技术将取代APP开启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
2 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2.1 “移动互联网+区块链”
互联网解决了信息传递、共享、链接的问题,而区块链解决了互联网信息信任的问题,并通过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方式解决了互联网中心化暴露的问题。简单来说,区块链就是一个分布式账本,通过密码学方法让达成一致的双方直接交易,并由代码而不是第三方来保证交易的安全可靠。区块链技术对移动互联网影响巨大,尤其是移动运营商:区块链可以通过网络层来支持商业模式转型,实现“区块链即服务”的生态,整个移动网络将变成产品和交易的数据库,通过区块链基础设施进行访问控制和货币化,同时也将彻底改变数据完整性的验证方式,将价值和权利通过基础设施传输及跟踪到用户。
图2 通信行业区块链构想
2.2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
物联网扩展了移动通信的服务范围,从人与人通信延伸到物与物、人与物智能互联,使移动通信技术渗透至更广阔的行业和领域。目前已有超过10亿的物联网设备,到2020年预计会达到50亿,其中包括智能家电领域的家电联网、智能小区中的自动抄表、智能穿戴中的各种检测设备等等。全球物联网应用处于高速发展的初期,M2M(机器与机器通信)、车联网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重点应用领域。鉴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模式、渠道和成功经验,物联网将从行业领域向民生领域渗透,将在终端、网络、平台等各个层面进行多形式的融合,基于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的物移融合将带来更为突出的马太效应,而电信运营商仍是M2M的主要推动者。
2.3 “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
在智能化引领产业发展的阶段中,人工智能正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移动互联网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以其特有的普适性、自主性等特征能够在数据处理环节应对更加复杂的数据结构和业务场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集中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学习等阶段,机器学习主要还是基于神经网络的各种扩展算法,它对移动互联网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智能化应用和对大量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经历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业务赋能、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海量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各类垂直细分领域应用的深耕,最终达到普通大众“人机交互”的应用生态,其将在社会服务、教育、金融等多个领域发挥巨大价值。
3 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中的潜在问题及对策
3.1 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已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报告(2017)》指出,2016年CNCERT/CC捕获及通过厂商交换获得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样本数量达到2,053,501个,一是移动终端在操作系统、软件平台、硬件、应用软件等各方面尚缺乏安全防护措施,二是在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用户信息,如身份信息、消费信息、位置信息等的非法滥用。与传统终端不同,移动智能终端与生俱来的用户紧密耦合性决定了其信息的敏感性,而其具有的移动特性又对于信息安全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寻求对策:一是通过行政途径制如:完善适合中国国情及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的法律法规、制定多部门联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二是通过技术手段如:如保障信息安全的电子签名、代码加密、反跟踪调试及仿生网络免疫系统等,如保护隐私的区块链零知识证明(ZKP)技术和ChinaLedger提出的基于中央对手的方案等。
3.2 网络速度及稳定性
网络速度和稳定性仍然是制约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的最大因素数。数据研究机构Newzoo在2018年全球移动市场报告中称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将达到33亿,而据Statista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物联网连接设备的数量将超过230亿。为了应对爆炸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的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5G网络除了拥有极高的速率、极大的容量、极低的时延等能力,更重要的,还有对海量物联网的支持。同时,LIFI即可见光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可见光频谱来实现无线数据的传播可能结合WIFI技术成为未来移动网络的补充手段,而LIFI技术的抗干扰、抗截获、高速宽带接入等能力,将在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等通信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3.3 复杂及海量数据处理
据预测到2020年,由于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的迅猛发展,全球联网设备将达到280亿台,其中160亿台与物联网有关,而全球移动数据将达到400EB。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存在如下特点:多源异构、广泛分布、动态增长、先数据后模式等,导致数据的高效采集、管理及挖掘面临着巨大挑战。移动大数据分析将逐渐成为云计算和物联网的研究焦点,AI技术中的机器学习将结合分布式流数据分析方法提高数据的智能处理能力。对于通信行业,一些发达国家电信运营商已经走在了前面,他们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内部管理,包括客户维系、精准营销和网络运营与管理等;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确立商业模式,创造外部收益。作为拥有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最多的我们,对移动大数据的真正应用才刚刚开始。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已经快速、全方位的渗透人们的生活,它可以利用在人们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以便捷、迅速、高效的优势冲击着各个领域,而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将给整个社会带来更大的冲击:物联网将构建更先进的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将打造更先进的生产力,而区块链将创造更先进的生产关系,多学科多技术的融合发展将是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