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2019-03-11闫海娟
闫海娟
一、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内涵
政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专业的审计组织或者审计机关受到权力机关的委托,按照有关的审计法规以及制度展开工作。审计工作有规定的流程,审计的对象是政府领导干部,审计的内容是他们在职期间展开各项经济财务活动数据,同时还对其本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发挥监督作用。
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经济监督活动,重在评估政府领导干部各项经济财务活动以及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产生的效益性。其作为新经济形势下产生的审计监督机制,要在审计监督中发挥正向效应,以推进基层政府工作的稳定运行,对国家建设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政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实现了法制化、制度化,相关的规范完善,但是,县级政府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展开,依然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保证县级政府在地方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就要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二、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
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由于审计力量不足,就会导致各种矛盾问题出现,没有将基层政府的审计特点突出,不能很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虽然县级政府都设置有审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由专职的机构承担,各项工作有专职的工作人员执行,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很有可能在操作上存在问题。审计人员的各项工作以及审计项目多是统一安排的,工作中也是统一调度,对于审计资源的分配也是采用同一个模式,当落实到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工作中,计划上没有与时俱进,而是维持多年前的工作计划,当需要有所变动的时候,就对工作临时性调整,如果审计人员在人事上有所变动,就临时追加。
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会出现很多的临时项目,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由于时间紧张,而审计人员人手不够,就会在工作安排上产生矛盾。审计人员工作繁忙,在细节上就不能做到精益求精,一些审计案件不能够深入,影响审计质量。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所提供的审计结果报告就不能将干部考察工作的实质体现出来,不能实现参考价值。
(二)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不够
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要具备非常强的职业能力,就能够在审计工作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遇到突然发生的事件做到触类旁通,即便是出现临时项目,也能及时解决。但是,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由于综合素质不高,在处理问题上能力不够,就不能很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审计工作环境。
新形势下,必然会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各项新规定以及实施细则出台,审计人员要积极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能力。但是,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职业观念上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人事的调整都会受到编制的限制,还对专业性质提出限制性的要求,导致审计人员缺乏流动性,在年龄结构上以及知识素质上都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求。
审计人员长期从事基层工作,机械性的操作已经成为习惯,繁忙的工作中没有时间对审计工作的方法以及操作技巧进行探索,要接受系统化的培训就更是无从谈起了,通常都是需要某种技能,或者新的规定出台,临时组织培训。这种培训形式化成分较高,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依然按照自己习惯使用的方法,因此,审计质量不能得到提升,审计报告的质量也不会提高。
(三)县级经济责任审计中与相关部门配合度不高
审计工作为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但是其工作性质决定了这样工作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县级政府的审计部门在开展工作中,没有积极使用配合机制,使得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都受到影响。一些县级政府为了更好地展开工作,根据审计项目需要将审计领导小组建立起来,对于小组成员明确,还制定了联席会议制度。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审计工作中,联席会议制度并没有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发挥作用,仅仅是用开会的形式体现,将审计的工作情况在会议上报告,表达自己的工作感想,提出一些建议,甚至存在年度会议被取消的问题。领导小组成员没有根据工作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没有切实地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导致审计部门在工作中不能得到积极配合,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四)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滞后性
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领导干部任用相比较,存在滞后性。审计问责执行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导致经济责任审计不能很好地发挥权威效应。经济责任审计在制度的安排上是按照“先审后离”的原则展开的,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从当前的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展开情况来看,多是在领导干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审计,不能够对领导干部起到刚性约束的作用。
当审计工作进入到处理阶段,会存在处罚不及时的问题,即处罚为继任者承担,对当事人不能产生威慑力。这样,就会导致审计结果报告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及成绩,都是规定化的问责,不能将直接责任落实到人头。
审计责任被划分为三类,直接责任、领导责任和主管责任。但是,对于责任的描述在规章制度中没有明确,对审计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不够明细,执行中就能够将责任落实。审计结果报告不能作为业绩考评的参考指标,也不能据此做出领导干部的任免以及奖惩的结果。对于审计结果没有采用强硬的约束力,就会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被社会成员误解,认为审计工作就是走过场。
三、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量力而行
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量力而行,不可以过多地接收审计项目,导致审计质量问题,出现重复审计的问题。审计项目要一次性过,就要有计划地展开工作,将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共同进行,审计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审计机关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不能过多委托,使得审计作用被制约。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审计是主要的内容,将重点落实到任中审计上,辅助以离任审计,如果对任职时间过长的领导干部进行审计,要合理安排审计时间。确定审计对象上,对于群众所反映的领导干部要重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独立进行是不够的,要结合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以及相关的审计项目同时进行,做到审计一次性完成。
(二)县级政府要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工作
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质量问题,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导致审计结果报告不能成为评定领导干部成绩的参考依据。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要有所提高,就需要做好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要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对自身的知识结果不断完善,使得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县级审计部门要定期组织培训工作,还要积极参加上级审计部门所组织的业务培训,参与审计理论的研究和讨论。审计部门要从工作需要出发派送审计人员到上级审计部门学习,有机会还可以参加行业审计项目,提高业务能力,使得审计人员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而且操作技术水平得以提高。
(三)审计工作的规范制度予以完善
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要对审计制度不断地完善,特别是一些条块界限要打破,强化上级审计机关监督下级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要发挥指导作用,保证审计工作正确实施。
做好审计宣传工作,鼓励其他的部门配合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积极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之间做好协调工作。采用相互配合的方式促使审计工作顺利展开,而且保证审计质量。县级政府组织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完善,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会议的运行规范不断地健全。
审计项目按照计划展开,做好计划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计划管理工作中要积极投入资金,提高重视程度,包括各项规范和制度都要不断健全。比如,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领导干部要按照相关规定运用,就需要将使用办法明确。对于领导干部责任追究的问题,要不断完善暂行办法,以在执行中有据可依。将监督检查问责机制建立起来,以在审计工作中有问有责,使得审计工作具有执行力和权威性。
(四)审计方法要不断创新
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对于评价指标的设计要科学化,以提高审计效率。审计工作按照操作指南进行,还要考虑到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审计对象的单位特点,据此制定评价体系,使得审计操作更具有合理性,获得良好的审计效果。
对审计对象的任期经济责任要合理划分。将问题范围确定下来,将各项审计元素明确,使得审计工作条理清晰,有步骤地进行。在审计党政领导人员的时候,有关的责任人也要接受审计,将审计结果作为人员任用和奖惩的重要参考依据。
对于审计的程序要优化,以提高审计效能。承担项目多的单位以及承担收费职能的单位,要作为重点审计对象。展开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有理有据,全面评价,提高审计的可信度。
结束语
中国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对县级经济责任审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根据审计工作实际实现创新,强化监督作用,使得腐败现象得到遏制,净化政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