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文,县级医院迎来大变革
2019-03-11苏青
■ 文 苏青
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其发展一直影响着整个基层医疗格局的变化。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文,县级医院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决定在完成第一阶段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国的县(县级市)开展第二阶段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
预计到2020年,500家县医院(包括部分贫困县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将分别达到“三级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要求。力争使我国90%的县医院、县中医院分别达到县医院、县中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要求。
一、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强化依法执业。县级医院对本医院依法执业承担主体责任,院长是第一责任人。医院要明确专门部门负责依法执业管理工作,定期对本医院依法执业情况进行自查、检查和整改,并向属地卫生监督部门报告自查整改情况。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与工作机制,运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树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落实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和预警制度,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分析医疗安全风险点。建立临床科室医疗安全上报与反馈、改进机制。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严格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细化职能科室、临床科室及相关人员责任。
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重点改进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增强群众获得感,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构建有序的就医格局
落实县级医院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承担起县域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指导,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做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
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县级公立医院要为基层转诊患者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依托县级公立医院建立医学影像诊断、检查检验、病理诊断等中心,推进县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加强医联体建设。在县域内加强医疗共同体建设,重点探索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以多种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市三级公立医院分工协作机制。
三、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各级各类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强化县级医药卫生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业务、医疗保障和综合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积极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开展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以县医院为纽带,向下辐射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向上与城市三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对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示教等多种形式,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稳步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大力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发展,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促进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与效率。
四、认真落实健康扶贫要求
强化贫困县县级医院能力建设,要充分借鉴援疆援藏经验,深入推进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工作,建立稳定的对口支援关系,明确对口支援目标,签订对口支援协议,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目标管理。上级支援医院要在县级医院院长、医务部主任、护理部主任、重点学科带头人等重要岗位人员的选派和培养方面给予支持,重点提升贫困县县级医院管理水平和专科能力,推动一批有基础的贫困县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能力要求,重点帮扶、加速达标。
深入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提升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等大病救治能力,按照“定临床路径,定定点医院,定单病种费用,定报销比例;加强责任落实,加强质量管理”的“四定两加强”工作模式,推进“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切实降低贫困患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