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D-1/sPD-L1与Th1/Th2及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研究①
2019-03-11李姜惠子王秀娟孙明玲庞楠楠哈力达亚森秦玉婷郭新红
李姜惠子 刘 洋 王秀娟 孙明玲 庞楠楠 哈力达·亚森 赵 芳 秦玉婷 郭新红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血液病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以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出血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严重者可有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危及生命[1]。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量研究显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该病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是重要的负性协同刺激分子,sPD-1/sPD-L1为其可溶性形式,以往研究发现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多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发挥一定作用[5-7],但在ITP疾病中所起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初治ITP患者血清中sPD-1、sPD-L1与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分析sPD-1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中心住院的ITP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6~66岁,中位年龄42岁,其中男性14名,女性21名。纳入的病例均符合2016年版《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排除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者、1月内接受过血小板输注、施行过脾切除术者;同时选取2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年龄16~65岁,中位年龄41岁,其中男性8名,女性12名,年龄、性别等均与病例组无统计学差异,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期感染、肿瘤等疾病。所有受检者在参与研究前均通过伦理委员会认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样本采集 收集35例ITP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静脉血样本,低速离心机离心(2 500 r/min,10 min),收集血清并分装于1.5 ml EP管中,放置-80℃冰箱中储存备用。
1.2.2ELISA法检测血清中sPD-1、sPD-L1、IFN-γ、IL-4、IL-17及TGF-β水平 sPD-1、sPD-L1、IFN-γ 、IL-4、IL-17及TGF-β的ELISA试剂盒均购于美国eBioscience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取出待测标本室温放置20 min,于各反应孔依次加入50 μl 稀释后的标准品、血清标本、生物素标记的抗体,盖上膜板后振荡混匀,37℃温育1 h,每孔用洗涤液人工洗涤3次,于各反应孔加入亲和链霉素-HRP 80 μl,振荡混匀后于37℃温育30 min,每孔用洗涤液人工洗涤3次,每孔加入50 μl的底物A、B,振荡混匀后于37℃避光温育10 min,取出酶标仪,加入50 μl终止液,读取酶标仪450 nm处吸光度(OD)值,根据绘制的标准曲线计算两组标本中sPD-1、sPD-L1、IFN-γ、IL-4、IL-17及TGF-β的浓度。
1.2.3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 采集35例ITP患者治疗前及20例正常对照组空腹静脉血样本4 ml,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并对ITP患者血小板计数进行人工复检,取清洁小试管1支加入血小板稀释液0.38 ml,准确吸取静脉血20 μl置于血小板稀释液内,吸取上清液洗3次,立即充分混匀,待完全溶血后再次混匀1 min。取上述均匀的血小板悬液1滴,充入计数池内,静置10~15 min,用高倍镜计数中央大方格内四角和中央共五个中方格内血小板数,根据五个中方格内血小板计数×109/L计算每升血小板数。
2 结果
2.1初治ITP患者外周血中sPD-1、sPD-L1的表达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中sPD-1、sPD-L1水平,初治ITP患者sPD-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D-L1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ITP患者体内存在sPD-1表达增高的现象(表1、图1A)。
2.2初治ITP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表达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35例初治ITP患者及20例对照组血清中IFN-γ、IL-4、IL-17与TGF-β水平,数据显示初治ITP患者血清中IFN-γ、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31、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4、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28、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ITP患者体内存在Th1、Th17型细胞因子增多,Th2、Treg型细胞因子减少,T细胞亚群失衡的现象(表1、图1A)。
2.3初治ITP患者sPD-1与细胞因子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ELISA法检测出sPD-1在ITP患者血清中表达增高,IFN-γ、IL-17表达亦增高而IL-4、TGF-β表达降低。通过Pearson法分析初治ITP患者血清中sPD-1与IFN-γ、IL-4、IL-17、TGF-β及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数据显示sPD-1与IFN-γ呈正相关(r=0.516,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562,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IL-4、IL-17、TGF-β无相关性(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与IFN-γ呈负相关(r=-0.531,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sPD-1、IFN-γ的升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ITP疾病的发生(图1B~D)。
ITP patients(n=35)Healthysubjects(n=20)PGender(Male/Female)14/218/12>0.05Median age(year)42(16-66)41(16-65)>0.05Platelet count(×109/L)17.6±12.2120.0±20.0sPD-1(pg/ml)106.80±32.561)83.57±21.690.008sPD-L1(pg/ml)63.77±20.8254.49±20.200.107IFN-γ(pg/ml)316.48±101.421)249.69±81.130.031IL-4(pg/ml)292.22±89.031)361.48±110.200.028IL-17(pg/ml)10.52±3.301)7.88±2.560.005TGF-β(pg/ml)2 601.70±703.781)3 121.56±938.840.042
Note:Compared with healthy group,1)P<0.05.
图1 血清中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及sPD-1与IFN-γ和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Fig.1 Levels of related factor in serum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sPD-1,IFN-γ and platelet count
3 讨论
ITP是一种由于体内免疫失衡所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经典的免疫机制是抗原特异性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过度破坏,但仍有约1/3的患者无法检测到自身抗体,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T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衡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平衡紊乱参与了ITP发病过程[2-4]。
初始CD4+T细胞经第一信号和共刺激信号激活后分化为效应T细胞,通过多种细胞因子以及CD28/B7、CD40/CD154等协同刺激分子与自身反应性B细胞相互作用,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并大量产生自身抗体,进而持续破坏血小板,导致疾病的发生[8]。PD-1/PD-L1属于CD28/B7家族,是一种抑制T细胞增殖与细胞因子产生的负性调控因子[9]。sPD-1/sPD-L1为PD-1/PD-L1的可溶性形式[10]。Liu等[5]研究发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及滑膜中存在异常高表达的sPD-1,增高的sPD-1可能与mPD-L1发生结合,阻断膜型PD-1/PD-L1信号通路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引起机体免疫失控。研究发现,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PD-1转录因子表达量显著增高,血浆中sPD-1的表达也显著增高[11]。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ITP患者血清中sPD-1水平高于对照组,这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sPD-1可能通过抑制PD-1/PD-L1负性信号通路,减弱免疫抑制信号,从而参与ITP的发病机制[11]。进一步分析发现患者体内sPD-1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表明sPD-1升高与血小板破坏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关系。
以往研究提示Th1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高表达与ITP疾病发病密切相关[12,13]。根据分泌细胞因子及功能的不同可将初始CD4+T细胞(Th0)分为不同的细胞亚群:Th1细胞主要分泌Th1型细胞因子,包括IFN-γ、TNF、IL-2等,发挥细胞免疫的效应;Th2细胞主要分泌Th2型细胞因子,包括IL-4、IL-5、IL-10及IL-13等,可辅助B细胞活化,产生浆细胞及自身抗体,发挥体液免疫的作用;Th1细胞与Th2细胞相互抑制、相互调节。研究发现ITP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升高,ITP可能属于Th1优势应答的免疫反应[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ITP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水平升高,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降低,这与郭新红等[1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ITP患者体内存在Th1/Th2比例失衡,Th1细胞免疫偏移的现象。Liu等[5]研究发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sPD-1与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ITP患者外周血中sPD-1与IFN-γ呈正相关,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sPD-1升高能够促进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进一步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与IFN-γ呈负相关,IFN-γ升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血小板破坏程度有关。
近年来研究发现Th17细胞在ITP中比例显著增高,与Th1细胞发挥协同作用[16]。Treg细胞数量减少和免疫抑制功能减弱在ITP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17]。本研究结果显示ITP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升高,TGF-β水平降低。Yazdanbakhsh等[12]研究发现Th17/Treg比例失衡导致ITP患者体内免疫失衡,可能参与了ITP疾病的发生。Th17细胞主要通过分泌特异性IL-17刺激多种细胞参与机体免疫防御,Treg可通过分泌TGF-β、IL-10等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本研究发现Th17型细胞因子升高,而Treg型细胞因子降低,提示Treg细胞的减少可能会打破机体的免疫平衡,导致机体免疫抑制功能减弱,T细胞异常激活,Th17/Treg失衡可能在ITP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研究发现sPD-1与IL-17呈正相关,同时可抑制Treg细胞[5,18]。我们的结果并未发现sPD-1与IL-17、TGF-β存在相关性,这与上述研究结果不一致,考虑可能在ITP患者体内不只存在PD-1/PD-L1负性共刺激分子这一种调节机制,或存在其他调控因素混合影响,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总之,sPD-1与IFN-γ呈正相关,血小板计数与sPD-1、IFN-γ均呈负相关,提示增高的sPD-1可能通过抑制PD-1/PD-L1通路的负性调控作用,使Th细胞功能未受抑制,导致Th1细胞活性增高。
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发现在ITP患者体内存在Th1/Th2、Th17/Treg细胞失衡、sPD-1表达水平升高的现象,增高的sPD-1可能通过抑制PD-1/PD-L1负性通路,导致T细胞亚群失衡。至于sPD-1对PD-1/PD-L1通路如何发挥作用,将进一步通过完善体外实验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