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慢肺阻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9-03-11胡霞

医药前沿 2019年2期
关键词:氨茶碱呼气用力

胡霞

(四川泸州叙永县人民医院 四川 泸州 646400)

慢肺阻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及多痰等,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慢肺阻疾病常用药物氨茶碱进行治疗,但其疗效不甚理想,因此本文旨在考察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肺阻的临床治疗效果[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200例慢肺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纳入标准:(1)经确诊患有慢肺阻的患者。(2)患者对本研究属于知情、配合的状态,同意书已签署。排除标准:(1)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2)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患者。(3)药物易过敏体质的患者。

将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观察组100例,男女比例为52:48;年龄35~83(55.70±10.27)岁;病程1~15(8.90±1.67)年。

对照组100例,男女比例为59:41;年龄31~81(54.76±10.33)岁;病程2~14(8.67±1.90)年。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口服氨茶碱片(100mg/次,每日两次)。连用3个月。

观察组:常规治疗+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常规治疗内容同上,呼吸功能训练治疗的具体操作如下。

(1)腹式呼吸。让患者将左手放置于胸前,右手放置于腹部,待吸气后腹部凸起,随之抬起右手,呼气后腹部慢慢塌陷,然后在左手姿势不变的情况下慢慢用右手按压胸背部。该过程中患者呼气和吸气的时间应保持1:2的比例。

(2)缩唇呼吸。均匀缓慢地使用嘴巴呼气、鼻子吸气,患者呼气和吸气的时间应保持3:2的比例。

1.3 观察指标

以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流速及治疗效果为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用无效、有效和显效三个标准来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或有恶化倾向。

有效:呼吸困难、喘息及咳嗽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显效:呼吸困难、喘息及咳嗽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慢肺阻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流速及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测定。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分别用t检验和χ2检验。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流速及呼吸问卷评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总有效率用“%”。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指标

如表1所示,观察组治疗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2.98±1.15)和呼气峰流(377.50±44.17)显著高于对照组(2.15±0.88、308.69±27.51),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呼气峰流速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呼气峰流速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呼气峰流速(L/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00 1.69±0.812.98±1.15 282.33±19.57377.50±44.17对照组 100 1.72±0.792.15±0.88 282.29±20.72308.69±27.51 t - 0.265 5.732 0.014 13.223 P - 0.791 0.000 0.989 0.000

2.2 治疗效果

如表2所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较对照组高(73.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氨茶碱是临床上治疗慢肺阻的常用药物,但其疗效并不理想[3]。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4]。若在临床中联合使用氨茶碱和呼吸功能训练,将有助于慢肺阻的治疗。

表2 两组慢肺阻患者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使用氨茶碱和呼吸功能训练治疗后,慢肺阻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流速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2.98±1.15、377.50±44.17、96.00%)均优于对照组(2.15±0.88、308.69±27.51、73.00%)。说明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在治疗慢肺阻疾病疗效更好,值得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氨茶碱呼气用力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持续静滴氨茶碱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用力!用力!再用力!
西替利嗪与左西替利嗪对大鼠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