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未来之城

2019-03-11王璐

投资北京 2019年2期
关键词:通州规划中心

文/本刊记者 王璐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首都北京的东大门。历史上,由于大运河漕运的缘故,通州地位显赫,享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称。如今,通州更是令人瞩目,皆因北京城市副中心在这里规划建设。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一道,被确定为北京新的两翼,被称作“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属于国家战略。

新年来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批复的第一个控规。新年伊始,第一批市级机关迁入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办公,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在城市副中心正式挂牌。这些都标志着作为北京重要一翼的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北京空间格局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北京市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城市副中心控规的批复精神,落实好控规,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新时代的精品城市,不一样的和谐宜居之城。

决策“千年大计”

近年来,人口、资源环境和交通等领域的大城市病成为困扰首都发展的难题,亟待把过度积聚于北京中心城区的人口和功能大规模地疏解出去。与此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也需要重要的枢纽之地。由于通州在北京及京津冀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成为城市副中心的不二之选。

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为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外围控制区即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进而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 城市副中心的设立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

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通州发展定位经历了从卫星城到重点新城、现代化国际新城、城市副中心的演变过程,在北京市、京津冀区域乃至国家层面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升。

1993年,通州镇被定位为北京14个卫星城之一。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确定通州新城与顺义新城、亦庄新城成为北京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城,其中通州新城还被定位为“北京未来发展的新城区和城市综合服务中心”,是中心城行政办公、金融贸易等职能的补充配套区。

2009年底,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更高的标准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作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际国内资源,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的战略部署。

大约在2010年前后,北京人口增长过快、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开始凸现出来。为了治理“大城市病”,2012年,北京市政府在借鉴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尝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提出打造功能完备的通州城市副中心。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在通州建设城市副中心的设想,开始步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提出,北京要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5年6月,在经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对外颁布。在这份纲要中,要求有序推动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副中心转移,并要求在2017年取得成效。

2016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为城市副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建成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视察北京,并专程到通州视察城市副中心建设,提出“站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有21世纪的眼光。规划、建设、管理都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

2017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批复指出,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批复提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有序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带动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

201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市通州区调研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工作。韩正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管理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北京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2018年6月8日,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召开第36次全体会议,研究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报稿)。市委书记、首规委主任蔡奇讲话指出,要着眼于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北京的重要一翼,实现与雄安新区比翼齐飞。要坚持“副中心质量”,打造高质量的一翼;要构建大尺度生态空间,打造绿色的一翼;要以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为目标,打造宜居的一翼;加强文化传承保护,打造人文的一翼;要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发展,打造协同发展的一翼。

201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的批复指出,要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使城市副中心成为首都一个新地标。

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于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规划执行好、落实好,把蓝图变为实景,使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这座千年古都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正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深思熟虑,作出在通州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大决策部署,使通州发展定位完成了从卫星城到城市副中心的嬗变。城市副中心应运而生,是落实北京“四个中心”定位,充分发挥首都功能的必然抉择。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承载地,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事关首都功能的充分发挥、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盛世美颜”

初建城市副中心

自城市副中心设立以来,北京市一直在推进着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在行政办公区、生态环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以及科教文卫的配套升级都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刚刚过去的2018年,城市副中心建设进展喜人。

城市副中心初步建设取得的成果为下一步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进入新的一年,中央批复的控规正式发布,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发展也步入了新的阶段,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一是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副中心控规获中央批复,同时通州区总体规划、镇域规划,以及和河北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规划正在加紧深化完善。

二是副中心城市框架稳步拉开。在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轨道交通八通线二期、7号线二期以及广渠路东延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再生能源发电厂、有机质资源生态处理站分别进入试生产和调试阶段。

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北京五中通州校区落成,北京学校小学部主体结构封顶,景山学校通州校区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诊,潞河医院四期主体完工。

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城市绿心完成1000亩绿化工程,温榆河综合治理工程正在开展河道清淤和树木伐移。

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管理平台、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已基本完成设备安装,行政办公区政务协同平台、移动公共服务平台正在开展系统需求分析。

三是推进重要功能节点建设。行政办公区一期主体工程全面竣工,第一批市级机关正式入驻。城市绿心起步区详细规划方案国际征集工作圆满完成,剧院、图书馆和博物馆基本确定建筑设计方案,园林绿化已开工建设。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设计方案已完成,正在推进编制初步设计方案。运河国际商务中心于8月完工,富华水乡区、新光大中心等12个在建项目加快推进。环球主题公园项目主体工程于8月底开工建设,各子项目的设计、施工有序推进,市政道路、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4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加强北京城市副中心政策集成创新的意见》,该意见围绕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土地集约、投资改革和产业发展明确了改革措施。目前正在积极主动稳步推进机构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政策。

加快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原通州规划分局、国土分局整合组建为市规划国土委通州分局,并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规划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及市规划国土委向通州区派出的工作小组合署办公,更好发挥市区两级积极性,构建运行顺畅的工作体系。推进通州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在潞城镇辖区范围内新设立潞源街道办事处,为行政办公区所在区域,同步推进新设通运街道办事处。

城市副中心初步建设取得的成果为下一步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进入新的一年,中央批复的控规正式发布,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发展也步入了新的阶段,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规划未来之城

建设发展,规划先行。新年伊始,《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以继往开来的姿态呈现在众人面前。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有了法定蓝图。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批复的第一个控规,既有许多创新之处,也具有示范意义。这份规划历经5年磨砺而成,“开门编规划”的理念也让更多公众献计献策,参与到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当中。

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复共11条,是未来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总纲领、总指南,城市副中心控规文本共七章72条,是将来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具体要求。以控规为蓝图,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建设成为新时代的精品城市,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作出示范。

城市副中心要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打造“一带、一轴、多组团”空间结构,减量发展治理“大城市病”,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协同发展。未来,城市副中心大概是什么模样?就让我们走进控规看一看。

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在控规中,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定位是三个示范区:将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控规提出,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彰显人文魅力、富有城市活力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建设低碳高效的绿色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公平普惠的宜居城市。

未来,这里将建设市级行政中心,构建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主副分明、运行高效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建设国际化现代商务区,引导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企业总部入驻;建设文化和旅游新窗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与亦庄融合发展,与城市副中心三大主导功能互为支撑和依托。

通州自古为京畿咽喉重镇,未来将形成长安街东延长线规整有序、端正大气的畿辅门户形象。以“一带、一轴”作为城市基本骨架,城市副中心将构建水绿空间格局,将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美丽家园(街区)作为生产生活单元,建设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城市社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特色。

城市副中心将建设大尺度生态绿化,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同时营造自然宜人的滨水环境,让滨水空间回归居民生活。

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将得到充分展现。在“一河三城、一道多点”的整体保护格局下,蜿蜒而过的大运河,通州古城、路县故城、张家湾古镇三座古城,以及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将与现代城市文明相映成辉,蔚然成景。

城市副中心要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区。首先要减量发展。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城市副中心严格控制城市人口、用地、建设规模。到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以舒适宜居为标准,城市副中心人口密度控制在0.9万人/平方公里以内。同时,城市副中心生态空间面积达到总面积的40%。约9平方公里的战略留白地区,为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预留空间。

城市副中心将按照“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小汽车”的次序分配街道空间,实现道路红线内人行道、自行车道和绿色空间比重大于50%。到2035年,新建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达到10公里/平方公里,真正实现小街区、密路网。

控规把居民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将实现城市副中心住房供需平衡、职住就近平衡。

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基础教育设施千人用地面积达到2992平方米,城市副中心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力争达到7.7张。

控规提出,同步推进新城区建设与老城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为老城区复兴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城市副中心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未来,通州区将形成城市副中心—亦庄新城(通州部分)—镇—新型农村社区的空间体系。城市副中心将发挥北京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承担中试孵化、科技成果转化、高端制造、配套服务等外溢功能,对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引导适宜产业向廊坊北三县地区转移,促进本地就业,实现职住均衡发展。

城市副中心,将是一座具有京华风范、运河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的未来之城。

蓝图已描绘,关键在实施。城市副中心的控规必须经过高标准、高质量的实施,方能化作美好现实

一张蓝图干到底

蓝图已描绘,关键在实施。城市副中心的控规必须经过高标准、高质量的实施,方能化作美好现实。

1月2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的批复。会议强调按照《批复》要求,努力把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典范,成为新时代的精品城市。

1月11日,北京市召开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动员部署大会,全面部署城市副中心控规实施工作。市委书记蔡奇在会上强调,要准确把握中央批复精神,要抓住工作重点,强化责任担当,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控规实施。蔡奇提出七个“把握”,一要把握城市副中心的目标定位,二要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三要把握关于城市副中心的空间布局、规模和主导功能的要求,四要把握关于城市副中心城市特色的要求,五要把握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的工作导向,六要把握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责任,七要把握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1月12日,中共北京市委城市副中心工作委员会、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的成立意在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实施好控规,加快推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今年北京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副中心。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精神,制定副中心建设指导意见、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方案和年度行动计划。推动适宜的功能和产业向副中心转移。启动行政办公区二期工程。全面实施城市绿心绿化工程,开工建设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高品质抓好运河商务区建设。推进环球主题公园建设,启动建设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抓好北京学校、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开展通州老城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向北三县延伸布局。

北京“两会”期间,蔡奇在参加通州团审议时强调,以最先进理念最高标准最好质量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市长陈吉宁参加通州团审议时指出,要保持历史耐心,推动城市副中心跨越式发展。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落实城市副中心控规的开局之年。控规发布后,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全面开局。在1月11日召开的“北京市实施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通州区政府、市发改委、市交通委等七部门对副中心控规下一步实施进行了详解。

据市发展改革委介绍,2019年,将以城市总规和控规批复为统领,集中推动副中心交通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信息化和智慧城市、产业等领域240余项重大工程,当年计划完成投资750亿元左右。

在交通体系方面,2019年城市副中心将建成轨道交通7号线二期、八通线二期,加快推进京唐铁路北京段和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开工建设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未来中心城与副中心将形成“4+5”主通道体系,其中“4”指四条轨道线,包括6号线、7号线、八通线和已开通运行的市郊铁路副中心线;“5”指的是五条主干路、快速路,包括京通快速及通燕高速、广渠路二期及东延、京哈高速,以及朝阳路、朝阳北路两条主干路。

城市副中心将继续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开工建设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一期、北京卫职院新院区、北京二中通州校区和北海幼儿园,确保北京学校小学部按期交付使用。开工建设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建成潞河医院四期和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工建设剧院、图书馆、博物馆。

蓝绿交织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底色。马驹桥湿地公园约785公顷,东郊、东南郊森林公园1160多公顷,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一期449公顷等19个绿化工程将于年内完成。到2020年,城市副中心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将达到90%,高于中心城85%的指标。

按照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定位,将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符合功能定位的总部经济向城市副中心搬迁,带动相关产业资源转移落户。推进环球主题公园主体工程及配套等在施项目进度,开工建设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通州院区、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

据介绍,目前2019年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行动计划已经编制完成,按照滚动发展的思路,未来三年项目的储备和研究工作也已开展。

1月19日,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要求,高质量推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

上述一系列的部署举措,让我们看到了北京市实施控规,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决心和信心。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之路虽然艰苦而漫长,但这座未来之城已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猜你喜欢

通州规划中心
雪落通州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通州侨商:海外创奇迹 国内献爱心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