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2019-03-10李志强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性

李志强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制观念,以道德约束自身行为,让学生明白遇到问题时,要依靠法律手段解决,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性;道德教学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是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法治意识。优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能较好地发挥导向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并且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具有更好的优势和更高的素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应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引导他们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质量。

一、道德法治课堂教学遇到的问题

1.教学目标被考试分数模糊化。

道德与法治课堂目标要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注重提升学生对于思想道德的认识,树立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在当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思想已经被教育界普遍认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每一章节都有明确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面对考试的压力,分数的诱惑,不少教师都多少偏离了教学目标,课堂上老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生活的体验,情感价值观的引导,行为导向。

2.形式大于内容,漠视教育对象。

随着教育改革推进,各个学校都在推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比如一节课程很多老师会采取图片展示、辩论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整个课堂热闹、活泼,学生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了。但课后我们经常发现整个课堂热闹有余但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却有限,活动本身占去了课堂教学过多的时间。或者在教学活动设计中,由于缺乏对教学对象的研究使教学环节脱离学生现状和社会环境,忽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这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缺乏思考、探索的过程,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抱怨教师讲述的内容与自己的知识基础发生冲突,教师对于学生的能力做出想当然的假设,这都是因为教师在课堂设计时没有顾及教育对象的现状,即使设计的内容逻辑合理,也无法让学生认真听讲,只会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产生畏惧,觉得它晦涩难懂、枯燥无趣。

3.学生考核过于简单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它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搜集教学信息对教学过程和结果做出判断,被评价者可以以此完善自我。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评价主要是考核学生,但学校过于重视考核的鉴定作用,忽视了它的诊断功能。为了追求分数一些课堂出现课堂“简单讲,多背诵”的情况,而学生也功利地对待考核结果,教师过于轻视考核过程,学校也没有严格要求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考核。因为考核标准较低,考核内容和形式过于简单化,学生对此丧失学习积极性,这也进一步削减了课堂有效性。

二、利用 “音乐”创设情境——播放音樂,带入新课情境

音乐艺术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联想、想象、激动、共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和渗透,从而使人们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音乐可以诱发人内在的感情,触发人内心的积极情感,使消极的情感得到宣泄。音乐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通过聆听音乐,使人们对大千世界有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播放音乐,能较快地将学生带入新课的情境当中。如教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欢天喜地过大年”时,我首先在教室里播放《春节序曲》,使孩子们马上感受到过新年的热闹喜庆,较快地把孩子们带入新课的情境当中。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思维被传统的应试教育所局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对于考点和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于学生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因此有许多初中学生都觉得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在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开辟新的教学路径。教师只有在真正地了解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意义并积极地改善课堂教学方法之后,才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道德与法治。

四、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课程,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并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贯通。

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生活化,把生活带入教学,用教学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比如:生命的独特性时,我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世界,通过寻找相同的指纹了解生命的独特性。在通过“我的独特性展示平台”创设情境,充分让学生理解自己、认识到自我生命的独特性。这就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摆脱从书本到书本,从知识到知识的状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引导学生以道德约束自身行为,懂得遇到问题要依靠法制手段去解决,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振红.将开放性教学法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相融合[J].华夏教师,2018(22):24.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