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特教学校送教上门教学实践的有效性研究

2019-03-10翟秋利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送教上门特殊教育教学实践

翟秋利

摘 要:推动送教上门教学实践能够有效提高我国中、重度残疾儿童的入学率。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送教上门的相关概念,随后从健全组织机制、完善管理机制、推进全纳教育以及优化服务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特教学校送教上门教学实践的有效性的具体措施,希望这些观点能够有效维护特殊儿童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关键词: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学实践

大力推进特教学校送教上门教学实践,是普及和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特殊儿童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提高家庭康复技能和心理疏导技能,从而有效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维护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一、送教上门的相关概念

送教上门是特殊教育学校针对重度残疾儿童制定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与“全纳教育”和“零拒绝”观点具有密切的联系,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理念,解决中、重度残疾儿童入学受教问题的重要的途径[1]。为特殊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就是让学校教师深入到中重度特殊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之中,为其提供教育支持和心理支持,集中体现了我国“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的教育理念。倡导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开展送教上门的服务的原因在于,很多中、重度残疾儿童由于自身身体的局限性以及特殊教育学校本身的招生规模限制,不能参与到全日制的学校生活之中,再加上其父母文化素养的缺失,难以维护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面对这样的客观情况,特殊教育学校为了保障这些孩子能够接受到正规的文化教育和康复训练,特意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制定和提供了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实现及时跟踪指导,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

二、提高特教学校送教上门教学实践的有效性的措施

1.健全送教上门的组织机制。

在优化特殊教育学校的送教上门的教学实践额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领导作用,将送教上门工作纳入特殊教育管理体系之中,充分认识到送教上门对我国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敦促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与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的协作沟通,落实对残疾人的残疾评定、教育发展、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工作,关注特殊教育学校组织开展送教上门实践活动的科研状况和管理机制。以此同时,各地方政府要在特殊教育学校内部建立相应的送教上门工作指导中心,承担送教上门的经费和交通经费,并提供相应的特殊教育补贴,以保障送教上门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送教上门的管理机制。

完善送教上门的管理机制,需要明确其教育对象和服务原则。特殊学校的送教上门工作是针对6~15周岁具备接受教育能力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的义务教育服务活动,其残疾标准可以依据我国制定的《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进行评估,在遵循“家长自愿申请、送教服务免费”的原则的基础上,由重度残疾儿童的家长先提出申请,再由相关工作人员在此基礎上进行筛查、审核和备案,以最终确定送教对象。在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残疾儿童基本信息的保密工作,积极开发其教育潜能和学习热情,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确保每周的服务次数不少于1次,每次保障3小时的服务时间,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加强与孩子家长之间沟通交流,缓解家长的负面情绪和消极心理,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和康复理念。

3.推进送教上门的全纳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在开展送教上门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强化因材施教理念,采取点面结合、分类指导、按需培训的方法,针对其服务对象的残疾评定结果和发展现状,合理的筛选送教上门的服务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教育档案,精选多样化的康复课程、生活课程、文化课程和技能课程,保障每位学生每周获得3小时的教育辅导和康复训练。其次,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特殊教育学校要为家长提供有利于残疾儿童参与学校教育的条件,拓展多元的送教形式,促进家庭送教、社区送教以及回归特校的有机结合,提出家庭支持和社区支持在送教上门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将具备一定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学生定期接回特殊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训练,并将定期回归效果良好的学生转为全日制在校生,以充分发挥特校、社区和家庭的合力效应。最后,要完善送教上门效果评价体系,从发展性、激励性和补偿性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长,并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和规范标准,促进送教上门服务效果的提升。

4.优化送教上门的服务体系。

优化送教上门服务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首先,特殊学校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独立的送教上门指导中心,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规范条例,构建由专业组织、社区机构、特教学校、普通学校、志愿者、家庭等组成的送教上门社会支持体系,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提高其开展送教上门教育教学的能力。其次,要充分发挥指导中心的作用,落实对服务人员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培训,大力研制送教上门教学体系,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教材,及时解决教师在送教上门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最后,要做好送教的后续工作,落实对教师的经费补贴,最大限度的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康复知识,并积极呼吁相关部门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以缓解当前特殊学校的送教压力[2]。

综上所述,完善特教学校送教上门教学实践,需要优化送教对象选定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执行机制,结合残疾儿童的特殊性和发展性特征落实“一人一案”和“及时反馈”,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理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互动交流体系。

参考文献:

[1]杨赛男,赵斌.“送教上门”内涵、困境及建议[J].绥化学院学报,2018,38(10):20-23.

[2]王洁,马金晶.我国送教上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绥化学院学报,2018,38(10):33-36.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特殊教育学校优化送教上门活动的行动研究(编号:(2018)-JKGHYB-149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送教上门特殊教育教学实践
融合教育架构下“送教上门”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