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药学监护

2019-03-10许英黄兵杨洁张兰

上海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药学监护重症监护室

许英 黄兵 杨洁 张兰

摘 要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ICU)中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护方法,以此为基础提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方法:选取198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多重耐药菌的类型、分布情况以及与发生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试验中共培养出480株致病菌,其中多重耐药菌为398株,发生于患者呼吸道系统310株。药学监护干预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多重耐药菌是造成ICU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通常发生于患者的呼吸道系统,通过及时给予针对性的药学监护,能够有效减少滥用药物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药学监护

中图分类号:R181.34 文獻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9)03-0049-03

Clinical pharmaceutical care of the infection of multiple drug resistant bacteria in ICU

XU Ying1*, HUANG Bing2, YANG Jie1, ZHANG Lan3**

(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2. Department of ICU, 3. Department of Disease Control, the 97th PLA Hospital, Jiangsu Xuzhou 221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onitoring methods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and propos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based on thi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ninety-eight cases of ICU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o analyze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 Results: A total of 480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cultured in this study, in which 398 strains were multidrug-resistant, and 310 strains occurred in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fter pharmaceutical care intervention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Conclusion: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are the main pathogens resulted in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ICU wards and usually occur in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The drug abuse accidents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by timely giving the targeted pharmaceutical care.

KEy WORDS intensive care unit; multi drug resistant bacteria; nosocomial infection; pharmaceutical care

由于重症监护室病房的特殊性,例如患者患病情况危重、免疫能力低下、治疗措施较为复杂、侵入性检查较多以及住院时间较长等,使得ICU病房成为耐药菌感染的多发场所,而且通常为多重耐药株,其是引发患者出现多器官衰竭以及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1-2]。近几年来,克雷伯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均是重症监护室检出的主要病原菌。这些细菌通常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容易增加相关器械发生感染的几率,已经成为ICU并发症发生感染的主要菌群[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198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其中,男性118例,女性80例,年龄为20~82岁,平均年龄(64.22±13.27)岁。所有检验标本均来自于患者的血液、切口分泌物、尿液以及痰液等。

1.2 方法

将所收集的标本按照《全国检验操作规范》中有关细菌的培养和鉴定方法进行逐步操作。药敏试验需要根据美国的标准化委员会所推出的试验标准进行判定。所有操作均按照检测仪器所配备的操作说明书进行。

临床药学监护的具体措施:

1) 针对全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更加细致化的系统培训,更加完善多重耐药菌有关感染等方面的知识和事项,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更加充分而又全面的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危险性因素、感染后的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的具体特征等,增强全科护理人员有关多重耐药菌的了解程度和防范意识。

2) 增加消毒和隔离力度。消毒和隔离措施是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菌群发生聚集的有效措施,对于已经出现多重耐药菌患者而言,则需要立刻实施隔离或者是将同一菌群感染患者安排在同一区域的方法,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或者是感染扩散的情况。与此同时,需要在患者病床边上悬挂明显的隔离标志,按照医生医嘱制定隔离护理和干预,并详细做好病程以及护理服务的相关记录,注重交接班过程[4-5]。患者的医疗用品,如体温计、听诊器等,则需要是做到一人一用的原则,对于不能够专门使用的医疗用品而言,则需要在患者使用后及时进行消毒和灭菌。患者的护理服务人员需要相对稳定,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前,需要穿戴好口罩和隔离衣,避免发生感染传播的情况。与此同时,需要注重患者周围物品以及所在环境的消毒和灭菌,定期进行房间内的消毒。对于院内感染患者所存在的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则需要使用专门的垃圾袋进行密封处理后分类摆放。

3) 医护人员在任何操作前后,均需要使用消毒液和洗手液等进行双手清洁和消毒,避免患者分泌物直接接触双手,严格进行手部卫生的操作规范。

4)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在进行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日常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严格相关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进行操作,从根本上减少感染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加强一般护理同样重要,做好患者的呼吸道、口腔以及皮肤等方面的管理,减少呼吸机肺炎、静脉导管血流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使用人工鼻或者密闭式的吸痰方式,能够极大程度减少飞沫传播感染的几率。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而言,需要做好支气管镜的消毒工作,确保消毒和杀菌的效果。

5)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制。护理人员通过密切监测ICU病房所收治的重症患者以及需要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及时采集患者的尿液和痰液送至监测,严格按照所制定的体制进行隔离和消毒干预,进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发生交叉感染。

6) 做好用药解释工作和统计工作,解答患者家属关于用药的相关咨询,对用药常识知识进行整理并发放给患者家属。

1.3 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多重耐药菌的类型、分布情况以及与发生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 1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致病菌的分布情况

本组试验中共培养出480株致病菌,多重耐药菌为398株(82.92%),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是最为常见的耐药菌,占据186株(46.73%),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占据176株(44.22%)。多重耐药菌感染通常发生于患者呼吸道系统,占据310株(77.89%)。

2.2 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

398株多重耐药菌中,发生院内感染为272株(68.34%)。通过给予针对性的药学监护,干预后的医院感染发生75株(18.84%),显著低于干预前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8.276,P<0.05)。

3 讨论

根据本文研究认为,针对ICU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结合动力学以及药效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患者不同部位以及难以透入药物部位的细菌感染,则更加应该重视对于抗菌药物的吸收作用、分布以及代谢等药动学特点。当药物处于患者感染部位一段时间后仍然得不到改善,将会加快多重耐药菌的衍生,进而可能使患者错过宝贵的治疗时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同时导致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频发,甚至危及其他ICU患者。临床研究证明,ICU患者情况较为特殊,由于各项器官功能的改变将会使得药物进入体内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清除率以及分布容积等方面的改变,容易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通过给予药学监护和护理干预,加强对于药物安全性的研究力度,特别是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而言,由于自身患有严重疾病,并且使用了多种非抗菌性药物,对于抗菌药物的选择十分有限,因此选择对抗多重耐药菌的抗菌药物,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滥用药物的情况发生。

多重耐药菌感染通常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主要是由于重症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等治疗,将会严重损伤患者的呼吸道黏膜,使患者失去保护屏障,导致致病菌的入侵;与此同时,重症患者在患病期间的身体十分虚弱,难以顺利排痰,大量痰液在患者肺部聚集,为致病菌构建一个良好的培养基;除此之外,加之患者在患病期间的免疫功能十分衰弱,难以抵抗致病菌的入侵,而医院的吸痰等医疗措施和操作若不规范,将会增加呼吸感染的发生几率。因此,在实际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的具体特点给予对症的护理指导和干预,通过专业的训练、加强隔离护理以及方法意识等,能够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万自芬, 余红, 夏婧, 等. 呼吸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菌分布及多重耐药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医生, 2014, 42(2): 33-35.

[2] 吴艳春, 曾金莺, 伍丽霞.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2): 124-125.

[3] 黄湘宁, 郑俊, 刘华, 等.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及定植与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13): 3357-3359.

[4] 温德良, 李智博, 温艺超, 等. 重症监护病房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 2016, 32(13): 2178-2181.

[5] 劉璐璐, 牟作峰, 杨会香, 等.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现状及综合干预对策[J]. 护理研究, 2015, 29(2): 144-147.

猜你喜欢

多重耐药菌药学监护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肺炎危险因素的多中心调查
舒心通脉组方治疗慢性心衰心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与药学监护
集束化干预措施在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药师对糖尿病患者提供临床药学监护的效果
试论重症监护室的实习带教体会
基于信息管理平台优化多重耐药菌监测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