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营改增”背景的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2019-03-10黄志强
黄志强
【摘要】建筑行业是维持中国经济运行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但随着经济结构的日臻完善和市场政策的多元变化,建筑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营改增”税务变革措施在全国推行,既给建筑业加大了税务风险,也给建筑企业带来转型升级的发展良机。降低税务风险,改革税务管理,促进企业的财税管理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如何在“营改增”的政策环境下,逐步建设、完善起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企业税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建筑企业;“营改增”;税务;财务管理;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2.42;F426.92;F406.7
建筑企业税务风险,指建筑企业在其税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因为涉税的财务工作存在的不确定性会导致企业出现经济损失,或者违背税法相关规定的情况。建筑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体现了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成效的高低,而且也关系到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所以,要全面正确应对税务风险,大力提高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或降低税收损耗,进而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这就是建筑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终极目标。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其实就是财务系统之间相互调配、统一的过程,既要做到税务风险的精确识别和精准评估,制定科学、有效、条理清晰的风险管理措施,也要充分、科学利用税收红利统筹安排,形成企业内部资金链的健康、持续供给。
一、建筑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框架以内部环境为基础,首先对企业的文化等管理制度、薪酬体系等进行管理;进而设定目标,进行风险评估和识别;风险识别要及时,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应对方案。最后可以结合智能信息技术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形成建筑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基于COSO框架管理体系流程,如图1所示。
二、建筑企业的涉税风险种类和成因分析
建筑企业涉税风险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违反税法规定造成税款少纳或未纳等情况,进而导致面临补交税款、罚款等处罚的风险;另外一种是企业在税务工作过程中因所用税法不当,未充分考虑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造成企业缴了不必要的税款,额外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而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的原因可以追踪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淡薄,很多建筑企业过度看重以产值或者工程进度等工程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成本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精细化管理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说明了企业粗放型经济模式的落后性。只有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和风险识别、应对体系,才能在瞬息万变的企业竞争发展中获得较高的经济利润。外部因素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复杂、税务政策变化频繁,未能及时正确应对相关政策变化等情况,从而导致税务风险的发生。
三、基于“营改增”后建筑企业涉税风险分析
(一)企业内部环境税务风险点
建筑行业由于其项目地点多,管理层级较多,增值税抵扣链条长,增值税的征管以扁平化的企业管理为宜,这种扁平化的管理方式无形中会增加税务风险。增值税是国家强制性的征税,其政策较为严格,可通过发票控制税收。然而建筑工程从方案到竣工,合同、物流、资金流等情况产生的发票数量巨大,导致企业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购买增值税发票等情况,给企业税务管理增加了难度,因为发票不能统一管理,并且很多项目部的税票来源也存在严重的问题,给税务管理增加很大的风险。建筑工程的合同金额巨大,“营改增”后原合同的条款很多不能满足要求,新的合同签订容易因忽略一些因素导致税务风险增加。如未按税务部门的要求核定增值税计税价格会造成企业增值税计算偏高、未注意付款方式、结算时间会导致企业迟交税款等不利情况。与营业税相比,“营改增”后会额外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因为增值税的科目繁多,如转出“未交、多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另外增值税的税率有五档税率,如果相关财务人员未能正确掌握相关税务规定,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税务风险。
(二)企业经营环节税务风险点
营业税制度下,很多业主的信息存在不对称性,建筑企业就无法识别业主的纳税人身份、计税方法等,导致企业无法正确给出报价方案,不利于后期的增值税管理。针对“营改增”前成本预算可以忽略价税分离,而“营改增”后其成本计算费用的估价方式发生变化,会给企业的工程成本增加风险。“营改增”后建筑企业供给侧的材料供给、合同支付方式、合作发票等有较为详细的要求。如材料供应商直接开票的对象是业主,该部分的税款由业主抵扣,但是又不会向建筑企业开具相关发票,直接导致企业对税款的科学性预估发生偏差。项目工程存在分包的情况下,若分包单位无法提供增值税发票给总包商,不但进项税无法抵扣,而且分包单位的成本也因没法扣除而导致运营成本升高,进而严重影响了总承包单位的税负。
四、构建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模式
结合企业的管理特点以及“营改增”后企业潜在的风险,以节约企业的成本、提高工程效率等为目标,建筑企业应从企业内部环境、企业经营环节两个方面建立税务管理体系。
(一)企业内部环境税务管理
建筑企业应该调整当前的业务管理模式,根据项目的合同、资金流以及发票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架构完善、组织完备的增值税抵扣链条,充分完成进项税的抵扣。另外应优化企业的组织架构,明确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管理职责,去除不必要的中间管理层,缩短增值税的管理链条。发票管理的工作应设立专人专管的模式,即设置专用发票管理的岗位职责,由管理人员按照要求存放保管。对发票的源头进行认证管理,从源头严格审查发票的内容,辨别发票的真伪以及查明发票是否可以进行抵扣等。此外,针对专用发票的领购和发放要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发票的合理、合规性。合同签订前,要建立好客户的档案信息,通过技术管理人员修改合同条款。合同中应该事先明确增值税税款由哪方承担,以及税率等条款均应明确责任方,同时应按照合同条款来开具发票,并在设置发票认证后进行付款,可以避免进项税无法抵扣的情况发生。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应派专人进行监督,保管好发票并记录好发票交易的详细情况。必须要按照国家的税务规定,在企业工程项目所在地进行增值税申报,以确保纳税申报的真实性。
(二)企业经营环节税务管理
建筑企业在承接工程项目前,应先对业主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弄清业主的纳税人身份等信息。在项目投标阶段要明确工程项目税前造价的工程量范围,提前做好“营改增”后的项目投标定价管理。加强工程成本预算管理,应采用增值税价税分离的计税方式来预算工程项目的成本。确保发票的合法合规性,并严核发票价款的合理性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同时设立成本考核指标,分析增值税的成本和成本抵扣情况。选择(材料、设备)供应商时应尽量以价税分离的方式进行报价,再根据提供增值税发票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修订分包的合同条款,应明确开具增值税发票时间等。另外通过合理方式拆分专业分包去取得材料的专用发票也可以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五、结论
本文通过“营改增”税务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简要提出了财税工作的应对措施,以为建筑企业谋取最大的利益。除了规避风险的一些应对措施外,我们还应该设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管理机制,如此才能真正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完善体系。
主要参考文獻:
[1]陈红波.基于“营改增”下建筑施工企业的增值税纳税筹划[J].中外企业家,2016.
[2]陈林.“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J].财会综述,2016.
[3]崔东顺.“营改增”对建筑业会计核算的影响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2015.
[4]高喜臣.“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影响研究[J].山西农经,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