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毅记者会表达中国态度

2019-03-09李司坤萧达陶短房青木李珍陈一王伟

环球时报 2019-03-09
关键词:王毅外长记者会

●本报记者 李司坤 ●本报驻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特约记者 萧达 陶短房 青木 李珍 ●陈一 王伟

“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仍是金科玉律”“‘一带一路绝不是什么‘债务陷阱,而是惠民的‘馅饼”“支持中国企业和公民拿起法律武器,不当‘沉默的羔羊”。8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的连珠妙语纷纷被世界媒体转引。当天,王毅就中美关系、朝鲜半岛局势、“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关系以及世界众多热点问题一一作出精彩回应。在回答《环球时报》记者的提问时,王毅特别强调,每一个国家的主权和独立都是宝贵的,都应该得到同样的珍惜和爱护。有中国学者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王毅外长的发言是对中国当下的外交政策最权威的表态,在各热点问题上鲜明地说出中国声音,同时也是通过回答一个个看似独立的外交热点问题,自信地向全世界传达中国外交基本方略和态度理念。正如王毅在回答西方记者有关“中国强硬论”时所说:“中国必将走向强大,但不会更加强硬;中国崇尚独立自主,但不会独断专行;中国当然要坚决维权,但不会谋求霸权。”

“不当‘沉默的羔羊”

3月8日上午10时,北京梅地亚中心700多平方米的新闻发布厅座无虚席。中国外长王毅在这里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每年两会期间的外长记者会都备受各方关注,因为这被认为是中国外交展现亲善与智慧的场合,更是权威阐述中国外交政策理念与对外关系方略的渠道。

这次是王毅第六次在两会记者会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了。据不少记者同行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为抢到好的位置,不少记者凌晨5时就来排队等待入场。8日上午接近10时,当王毅一行出现在大厅时,记者们蜂拥至主席台前方,近距离对王毅进行拍摄,主席台前瞬间出现了一片由手机和相机组成的“森林”。由于这片人流太密集,急得后面的摄影记者大叫,要求台前记者让出空间。

同去年的外长记者会一样,首个被提问的国际热点问题是朝鲜半岛局势。“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关键是各方都要跳出历史的局限,打破互不信任的魔咒。”韩联社8日称,王毅在记者会上表示,这次朝美首脑会晤是政治解决半岛核问题进程当中的重要一步。国际社会应该鼓励朝美保持耐心。只要对话不停、方向不变,半岛无核化的目标最终一定会得以实现。报道称,在朝鲜半岛事务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中国,提出了实现半岛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的总体路线图,这引发外界关注。中方还首次提出共同监督体制问题。韩国外交人士对王毅在记者会上提到的“半岛无核化路线图”非常感兴趣。

中美关系无疑是国内外媒体最关注的问题。在记者会上,中国和西方记者都就中美关系提出了问题。王毅表示,中美之间在开展合作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竞争,这是国际关系的正常现象,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一味放大竞争,就会挤压合作的空间。聚焦扩大合作,才符合中美的共同利益,也是两国对世界承担的责任。对于西方记者有关中美是否正在走向冲突的提问,王毅称,个别人声称要让中美“脱钩”。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与中国“脱钩”,就是与机遇“脱钩”,就是与未来“脱钩”,某种意义上也是与世界“脱钩”。

各大国际媒体几乎都着重报道王毅对华为和孟晚舟案件的回应。美联社称,针对华为起诉美国政府,王毅表示:“支持相关企业和个人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不当‘沉默的羔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王毅在记者会上还指责美国针对中国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是“蓄意的政治打压”。他表示,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和公民的正当合法权益,这是中国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今天要维护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权益,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正当发展权利,更是世界上所有希望提高自身科技发展水平国家的应有权利”。

在回答《环球时报》记者有关委内瑞拉局势和中拉关系的提问时,王毅表示,任何国家的内部事务都应该由本国人民自己决定,外部的干涉和制裁只会加剧局势的紧张,只会使丛林法则再度横行。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已经够多了,不应再重蹈覆辙。

发展中国家更关注合作

8日的记者会持续了约两个小时,王毅外长共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21个问题。有海外媒体同行在记者会后称,从2014年到今年的6场外长记者会,王毅共回答了116个问题,最高纪录是去年回答了22个提问,今年仅比去年少1个。其中许多提问非常尖锐。

在当天的记者会上,最“尖锐”的问题要数美国彭博社记者的问题:“中国大使指责加拿大‘白人至上,说瑞典警方‘不人道,并且表示特朗普的政策正在让美国成为全世界的敌人。为什么中国外交官在世界舞台上使用这么‘有侵略性的语言?”对此,王毅说:“这位先生微笑着说出了非常尖锐的语言。”王毅表示,咄咄逼人从来不是中国的传统,国强必霸压根不是我们的选择。当然,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要维护自己的正当合法权益,更不会容忍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受到侵害。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任何中国的外交官,不管身处何地,都会坚定不移地表明我们的立场。

西方记者喜欢提有关对抗和竞争的问题,发展中国家记者则关注合作。在记者会上,被提问最多的不是朝鲜半岛问题,不是中美贸易战,而是“一带一路”合作。阿联酋媒体中阿卫视、意大利安莎社、加纳记者以及中国记者先后4次就“一带一路”提问。王毅表示,通过“一带一路”合作,东部非洲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白俄罗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哈萨克斯坦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东南亚正在施工建设高速铁路,中欧班列成为亚欧大陆上距离最长的合作纽带……这些事实说明,“一带一路”绝不是什么“债务陷阱”,而是惠民的“馅饼”;绝不是什么“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共同发展的机遇。

“王毅外长的话给我留下了很温暖的印象,”被王毅称为第一个在中国外长记者会上提问的阿拉伯女性记者的阿布多·荷达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阿布多来自阿联酋迪拜,她还给自己起了一个美丽的中文名字馨玥。她说:“我今天的提问是关于‘一带一路的,因为世界都在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虽然有一些质疑声,但大多数国家都支持,说明这是一个很好的倡议。”

“了解中国就意味着获取机遇”

“中国展示大国外交的坦诚自信”,德国新闻电视台8日称,对于记者会上咄咄逼人的提问,中国外长王毅的回答相当直率,展示中国作为崛起大国的外交自信。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5G、人工智能、高铁等科技领域也逐渐领先。中国的迅猛发展,推动外交自信。虽然美国企图遏制中国的崛起,但这并不会妨碍中国的步伐。

“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到‘只要站在一起,世界就多一分和平”,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回顾了王毅近年来对中俄关系的评价。报道称,王毅每次在外长记者会上都高度评价中俄关系的发展,他在不同场合都表示,中俄关系日臻稳定、成熟,成为当今大国关系的典范。2018年的记者会上,王毅对俄罗斯记者称:“请你向俄罗斯朋友们转达一句话:中俄深化合作没有止境,中俄关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年,王毅表示,“只要中俄站在一起,世界就多一分和平、多一分安全、多一分稳定。”这些论述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语录。

“了解中国就意味着获取机遇。”《欧洲时报》称,今年1月,王毅外长访问意大利,为习近平主席3月下旬正式访问意大利打前站。意大利将成为七国集团(G7)中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报道称,如今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意识到,了解中国就意味着获取机遇。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8日称,对于意大利可能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纽约时报》发文大喊“狼来了”,该文警告称,“意大利的举动是要帮中国把其庞大的全球基础设施扩展到西欧腹地,此举属于北京在全世界推进其经济利益和影响力的一项全面计划。”对此,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杰拉奇回应称:“中意之间的协议不会令意大利远离北约或欧盟。”他说,“我们保持经济增长的途径之一首先是增加中国投资,它是通过‘一带一路备忘录完成的。这是一片投资沃土。”▲

猜你喜欢

王毅外长记者会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State Councilor and Foreign Minister Wang Yi and Myanmar’s Foreign Minister U Wunna Maung Lwin Inaugurating the Consulate-General of Myanmar in Chongqing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缅甸外长温纳貌伦共同为缅甸驻重庆总领事馆揭牌
俄乌外长会结束,没停火
王毅谈2022年中国外交八大重点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毛尖茶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