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实践

2019-03-09山东省青州市弥河初级中学孙启彬杨连杰

天津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微课课文

■山东省青州市弥河初级中学 孙启彬 杨连杰

微课这种教学方式有着非常鲜明的优势,传递知识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包括视频、图片、声音等等,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教师教学更加便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直接,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解决,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所学文章的立意,培养相关的能力和写作兴趣。

一、微课的含义和特点

微课这种方式以视频作为主要载体,将教师教学过程或者开展的活动进行相应的记录。在微课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教学视频,其中还包含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测试和学生的反馈等,这种种因素通过相应的关系构成一定的环境,所构成的环境有着相应的特征,主要是半结构化和主题式。在此基础上,微课这种形式与教学课件等相比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同时,将其作为重要的基础实现了相应的继承和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

二、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通过微课,充分理解语文课文的内容

课文具有一定的特点,包括丰富性和多面性,而且,教材的设计和学生的生活等都有着相应的联系,这使得学生在课文的理解上存在很多问题。微课有着鲜明的优势和特点,它将相应的内容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错误和漏洞进行了相应的弥补,实现了学生和课本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将教学的形式进行了相应的转变,朝着多样性、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这一课的时候,教师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必须让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相关内容有相应的了解,其中一点是苏州园林的特点,需要保证不管从哪一个点出发,人们看到的都是非常美好的方面。不过,教师和学生中的很多人都没有去过苏州园林,所以,不能对相应的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课本上都是一些文字性的内容,没有加入相应的图片,不能在很大程度上达到教学的要求。在此条件下,可以通过微课,将苏州园林动态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多角度地展示包括花草树木、假山等等,并且和相应的视频图画进行相应的结合,再将教师的解说词加入其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从视频、语音等多角度对苏州园林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观察。

(二)通过微课,解决课文中存在的疑点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展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互相提问其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这与当下的课程改革的要求相适应,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相应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兴趣和课堂深度的联系和适应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利用微课形式的过程中,发现可以实现两者联系的关键点,并且对课文中的矛盾点进行相应的挖掘。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的时候,其中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是两处环境描写的句子是否可以删掉以及这两个句子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对此经常不明白,那么,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要起到主导性的作用,将微课这种形式进行充分应用,从文章中找出这两个句子,第一句是:“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方。”第二句是:“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塞岛了。”并且将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进行结合。当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将所做的微课展示给学生,通过两个句子的文字和图片的对比,让学生从中获得相应的启示:第一幅反映的是他们兴奋的心情,第二幅反映的是他们失望的心情,两幅图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将人物当下的心情进行了相应的表达和描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人物的灵魂,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将图片和文字进行相应的结合,对于教师的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好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的过程从相对静态转变为动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通过微课,明确文章的立意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来阅读课文,但是并没有明白文章说的是什么,也就是不明白文章的立意和主旨,没有掌握相应的阅读文章和掌握其立意的方法。在此条件下,就可以微课这种形式进行充分应用,在利用微课的过程中,将课文中相关的人物、事件、时间等都进行密切联系,掌握几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微课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一方面,对学生的阅读起到引导性的作用,让他们能够准确地把握文章各部分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从中总结出文章的立意和主旨。例如,在学习《生命 生命》这一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相应的讲解,将欢快愉悦的音乐与文章结合起来,构建出相应的画面。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性的作用,首先可以让学生将所看到的和所感受到的进行表达,接着展开课文朗读的环节,同时,教师还要同学生一起完成文章的赏析。微课的形式将相应的视频、声音等直观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得到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在此过程中发现文章的立意和主旨,主要的含义是要对生命做到足够珍视,使生命的意义最大化。

(四)通过微课,对诗歌意境进行直观的感受

微课是一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实现了视频、声音、文字等多方面的结合,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弥补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更加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深厚的兴趣,并且实现情境创设的目标。同时,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主动地体验所创建的情境,对文章的意境进行准确把握。例如,在《观沧海》这首诗的学习中,也可以利用微课这种形式,将诗歌描述的意境展示给学生。主要的意境是:山岛耸立,成为广阔海面上的一个点缀,秋风瑟瑟,岛上的树木茂盛等等。在诗歌中,有着相应的近景和远景、实虚等的表达,可以通过视频、声音等将其动态地表现出来。诗歌风格的展现可以和相应的音乐进行结合,让学生在这样的表达中准确掌握诗歌的内涵。

(五)通过微课,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文学创作中至关重要的来源就是生活,写作必须和生活紧密联系,让其生命力得到充分展现。在写作课中,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头绪,没有可写的内容,所写的文章没有丰富的内涵,通常情况下只是无病呻吟,导致文章空洞、缺乏生命力。出现这种问题也有着一定的原因,其中最注重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将相应的题目和生活进行密切的联系,只有靠近生活的才是富有生命力的。微课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包括直观性和真实感,在此基础上,和生活之间进行了相应的联系,让学生从中得到真实的感受,并且激发他们对于写作的兴趣。例如,在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通常会涉及这样的一个主题,就是感恩,那么,在展开这部分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将相关的内容进行播放。我们都看到过这样的一个广告,广告语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妈妈下班回到家的时候,没有先休息,而是给孩子一边洗脚一边讲故事,母亲把孩子安抚好之后,又去给母亲洗脚,说了这样一句话:“妈,烫烫脚,对您的身体有好处。”孩子看到了这个画面,当妈妈回到孩子的房间的时候,孩子不在,接着他端着一盆水摇摇晃晃地朝着妈妈走过来,说:“妈妈,我也要给你洗脚。”母亲顿时眼眶含泪,学生将自己带入这个故事中,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恩之情。

三、结语

微课是一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将视频、声音、文字、图片等内容进行了充分融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其呈现动态的模式,实现了情境创设的目标,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对文章中的含义等有着全面、深入的认知和掌握,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同时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微课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背课文的小偷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