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体位对PICC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的影响研究分析

2019-03-09李琳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院护理部辽宁沈阳110035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3期
关键词:异位体位成功率

李琳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院护理部 (辽宁 沈阳 110035)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静脉异位发生率及临床情况。方法:选择92例2014年1月~2017年7月接诊的PICC置管患者,按照不同体位进行分组,分成坐立组(47例)与仰卧组(45例),比较两组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及并发症率、复位成功率、调管时间。结果:坐立组静脉异位发生率、并发症率显著低于仰卧组(2.13%,13.33%;6.38%,15.56%,P<0.05),复位成功率显著高于仰卧组(93.62%,84.44%,P<0.05);坐立组调管时间显著低于仰卧组((10.15±2.37)min,(16.72±3.02)min,P<0.05)。结论:PICC置管患者采取坐立位复位相比仰卧位,不仅能降低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并发症率,同时具有较高的复位成功率,调管时间较短。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对患者静脉、头静脉或肘静脉进行穿刺,通过放置连接上腔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对患者进行输液、化疗或营养支持,通常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液或肿瘤化疗的患者之中,以此防止药物外渗,降低刺激药物对血管,促进治疗顺利展开[1]。然而在PICC的实际操作中,易产生多种并发症,甚至是导管静脉产生异位,造成血管内膜损伤,不仅延长了调管时间,还会造成复位失败等多种不良后果。为降低颈内导管异位情况发生,医院从体位方面着手,采取坐立位和仰卧位比较,旨在找到更适用PICC置管的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PICC颈内静脉置管患者92例,按照体位差异进行分组,采取坐立位的47例为坐立位组,男23例,女24例,肺癌16例,淋巴瘤3例,肝癌9例,卵巢癌5例,胃癌12例,其他2例,年龄52~76岁,平均(63.52±3.44)岁;采取仰卧位进行PICC置管的有45例,为仰卧组,男23例,女22例,肺癌11例,胰腺癌3例,肝癌9例,肠癌5例,胃癌14例,其他3例,年龄49~78岁,平均(65.17±2.05)岁,两组年龄、性别、所患疾病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全部入选者均平卧在模拟定位机床上,术者对其进行整臂皮肤消毒,用75%酒精和碘伏交替使用,待皮肤干燥后,患者举起穿刺侧手臂,使其和身体保持90˚。于监视屏下,使用测量工具,明确PICC置管位移距离,仰卧组保持原有体位,坐立组此时改为坐立,操作人员将其穿刺侧手臂放置在支架上,保持和身体90˚。准备工作完成后,对两组进行复位,并记录调管时间与复位成功情况。去除PICC贴膜,严格按照PICC穿刺操作规则,在无菌环境下对PICC导管异位长度退管,找到穿刺侧锁骨静脉入口,使导管尖端对准静脉入口,协助者将肝素帽消毒并连接导管。患者应转头,向肩部靠近,操作人员快速推注生理盐水,之后放慢速度,匀速送管,在导管到达所需长度后,即位于前肋第5~8肋间,上腔静脉中下1/3处为复位成功[2]。复位失败者可再次复位。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静脉异位发生率、复位成功率、调管时间。PICC颈内静脉置管患者均在手术7d后进行X射线正位摄片,检查并发症情况,常见并发症有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水肿,比较并发症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和配对比较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坐立组调管时间显著低于仰卧组((10.15±2.37)min,(16.72±3.02)min,t=10.219,P<0.05)。坐立组复位成功率显著高于仰卧组(P<0.05),静脉异位发生率、并发症率显著低于仰卧组(P<0.05),见表1。

表1.组间复位情况、静脉异位发生率、并发症率的比较(n/%)

3.讨论

PICC通常是在血管表浅的外周静脉穿刺,穿刺血管比较直,定位比较容易,降低了患者反复穿刺而遭受的创伤,同时对患者肢体运动未造成影响,与其他置管方法相比,PICC算是一种有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置管方式。但PICC在送管时,由于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相交汇,形成头臂静脉,左侧颈静脉角为81.5˚,右侧79.4˚,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当导管送至静脉角时,有可能会造成导管进入颈内静脉,易产生颈内静脉异位。尽管临床上用仰卧方法降低导管进入颈内静脉,但难以消除这种现象,因此,本院引进坐立位PICC颈内静脉置管,并取得一定效果[3,4]。本研究将坐立位置管和仰卧位置管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坐立组相比仰卧组,能显著缩短PICC操作过程中的调管时间,降低并发症率和静脉异位率,提高置管复位成功率,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体位方法。传统仰卧位PICC置管以“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为原则,实施指压颈内静脉阻断法,尽管对减少导管异位有一定效果,但由于受到指压力度等因素影响,易刺激颈静脉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5]。而坐立位只需要一位协助人员,掌握上提力度,即可迅速有效地完成工作,而顺利完成PICC置管,对降低术中静脉异位、复位失败,预防并发症产生均有良好意义[6]。本研究受到样本数量局限,以及患者耐受情况、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程度及地域性等因素影响,实验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关于PICC置管体位的精密研究需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PICC置管患者采取坐立位复位相比传统的仰卧位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调管时间,降低静脉异位率,提高复位成功率。

猜你喜欢

异位体位成功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