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与开腹下肾镜取石术在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疗效对比
2019-03-09李艳红天津海滨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普外科天津300280
李艳红 天津海滨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普外科) (天津 30028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与开腹下肾镜取石术在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疗效对比。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对照组采用开腹下肾镜取石术。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疗效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97.50%)与对照组相比(75.00%)显著较高(P<0.05),在切口感染率(0)及复发率(7.50%)上与对照组(12.50%、25.00%)相比显著较低(P<0.05)。结论:将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应用于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时,能显著改善手术指标,降低切口感染率及复发率,提升结石清除率。
胆结石在临床又称胆石症,具体是指于胆管或胆囊内发生结石的一种疾病。胆管结石以发病率高、排石不通、溶石困难为特点,会诱发局部感染,引发其他疾病,患者往往会因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而死亡[1]。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排石难以通畅,溶解结石十分困难,病情复杂,国内外均未有特效疗法,接受治疗后反复发作。有研究表示,传统手术方式残石率为30%,再手术率可接近40%[2]。近年来,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在胆石症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治疗,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借鉴,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所收治,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在性别、年龄、胆总管直径、结石直径、既往手术次数等基础信息上无差异(P>0.05),见表1。
纳入标准:①资料健全者;②近3个月内无胆囊炎、胰腺炎发病;③所有患者均经符合《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诊断标准[3];④结石直径≤2.0cm;⑤既往至少有1次胆管取石术史。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②不愿加入本次研究且不予合作者;③合并胆道梗阻者;④先天性胆道畸形者;⑤局部肝纤维化者。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利用C臂X射线机对手术操作进行引导,经皮对肝导管予以穿刺,建立瘘管,将8F导管置入,在皮肤扩皮后,取斑马导丝置入,并渐渐扩张至18F,建立起一个与外界相互连通的瘘管直接通向肝内扩张的胆管。通过置入鞘管建窦道,使胆道镜直达目标胆管,在斑马导丝指引下明确目标胆管,于肾镜下碎石、取石。手术完成后放置引流管引流,手术结束3d内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
对照组采用开腹下肾镜取石术,常规检查其内脏,确定肝脏、胆总管以应用及胆囊位置后,将腹腔粘连解除,切开胆总管,在经皮肾镜引导下采用网篮将结石取出。手术结束之后,做好腹腔冲洗工作,并逐层做好缝合,若伴有污染状况时,应及时留置引流管。
表1.一般资料对比(n=40,±s)
表1.一般资料对比(n=40,±s)
组别 男/女 年龄(岁) 胆总管直径(cm) 结石直径(cm) 既往手术次数(次)观察组 23/17 47.56±4.71 1.13±0.15 0.71±0.07 1.24±0.15对照组 22/18 47.63±4.62 1.11±0.14 0.73±0.06 1.27±0.16 χ2/t 0.051 0.067 0.616 1.372 0.865 P 0.822 0.947 0.539 0.174 0.390
1.3 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对象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结石清除率、切口感染率。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手术有关指征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手术有关指征(n=40,±s)
表2.对比两组手术有关指征(n=40,±s)
组别 肛门排气时间(h)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5.40±2.28 88.25±8.63 144.36±14.25 11.70±1.79对照组 41.36±4.21 129.78±9.57 176.25±17.28 13.52±1.26 t 7.873 20.382 9.005 5.258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比较研究对象结石清除率、切口感染率
观察组结石清除率(97.50%)与对照组相比(75.00%)显著较高(P<0.05),在切口感染率(0)及复发率(7.50%)上与对照组(12.50%、25.00%)相比显著较低(P<0.05),见表3。
表3.比较研究对象结石清除率、切口感染率(n=40,n/%)
3.讨论
肝内外胆总管结石以寒战高热、上腹痛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尽早排出结石,多数患者会选择手术治疗方式[4]。
开腹下肾镜取石术是临床针对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采取的常用手术方案,虽有一定效果,但该手术创伤大、且术后易切口感染,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佳[5]。程相超等[6]研究表示,对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可将结石清除率提升至98%。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在结石清除率上两组相比,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可达97.50%,这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在切口感染率(0)及复发率(7.50%)上与对照组(12.50%、25.00%)相比显著较低(P<0.05),分析原因:经皮肝穿刺术在建立窦道后便可开始进行手术,手术过程较为简单,在肾镜指导下碎石、取石,具有安全、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手术效率高,从而缩小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身体恢复。在对大结石进行处理时,遵循先碎石、再取出原则,结石清除率高。本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式:①本研究时间相对较短,短时间内的研究结果可能与长期结果存在误差,临床可进一步扩大实验周期;②研究中虽排除各种不适合的样本,但所选取的标本是否合理仍有待商榷,临床可进一步增加排除标准,缩小样本之间误差。
综上所述,对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能显著提升结石清除率,改善手术指标,降低复发率及切口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