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六艺对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及其策略
2019-03-08邓世謇阳玉涓
邓世謇 阳玉涓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多种新型教育理念的涌现,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传统六艺在西周时期已逐渐完善,要求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基本技能。“六艺”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将其充分应用至基础教育阶段,促进学生养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已然受到重点关注,本文将就运用传统六艺培养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展开探究。
关键词:传统六艺 核心素养 基础教育 有效策略
传统六艺可以说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为重要、最为宝贵的教学资源。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也对基础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新形势下应当及时更新理念,从多个角度出发,考虑中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实际需求,构建“传统六艺”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希望用传统六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而达到更迅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传统六艺对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现将中小学校开发的“明德、开智、强体、美育以及劳动”系列六艺课程,对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分述如下:
1.有利于学生打牢文化基础,培养综合能力
传统六艺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西周以来,一直是中国文化教育的源泉与核心,至今仍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六艺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性和代表性。传统六艺中的礼与乐强调陶冶情操,偏向于文化基础;射与御强调体能训练,偏向于身体素质以及个人技能;书与数强调思维训练、知识运用,偏向于文事能力。将传统六艺运用到基础教育教学中,可实现知行合一、文理合一、艺体合一、文武合一的新时代教育,充分凸显出教学特色,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广义角度出发,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技能以及情操三大层面,这与传统六艺可对应起来。返本为了开新,六艺之教包含丰富的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劳动思想、内容与方法,由此可知,传统六艺教学能够涵盖智、能、德多个层次,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传统六艺相互交融,一方面能夠陶冶中小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体质,另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文学知识积累,活跃学生的个性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运用传统六艺培养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及时更新理念,界定教学目标,组织实践活动
新形势下,教师应立足于教学根本,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运用六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准确界定教学目标,并创新课程体系。首先,礼乐课程教学目标为端正学生价值观念,陶冶学生思想情操。礼艺课程教学,应重点把握入学礼、组班队礼仪、毕业礼等,组织相对应的实践活动,给予学生正向引导,使学生知礼、学礼、守礼。乐艺课程教学,强调美术课、音乐课、舞蹈课等艺术课程,打造新的教学模式,突出课程本身的艺术特性,带领学生感知美、领悟美、创造美,同时组织多元化实践活动,如艺术表演、绘画比赛、艺术情景剧、音乐舞蹈剧等。其次,射御课程教学目标为增强学生体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掌控,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以及领导能力。射艺课程教学,应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延伸并完善体育教学,射艺的核心要义是“射者,发乎身中乎远”,最大限度丰富趣味教学活动,促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强身健体,可开设武术、射箭、投壶、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不同活动课程。御艺课程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应构建综合性的劳动基本课程,将手工手作、工艺制作、科技创新、安全自护等等融为一体。最后,书数课程教学目标为提升学生文学涵养以及科学修养。书艺课程教学,应侧重于语文、英语这两门课程,结合教学实际组织文学气息浓郁的活动,如识字教学、自然拼读、书法、诗词朗诵、英语绘画、传拓技艺等,形成中小学传统文化课堂。数艺课程教学,侧重于数学课程,应引导学生感知数学之“美”,数学之“科学”,挖掘知识背后的内涵,可组织奥数、七巧板、九章算术等一系列活动。
(二)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成长
为了进一步构建传统六艺课程体系,确保课程教学顺利展开,作为新时期教师应及时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手段,吸收教育思想的精华,将其真正地应用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例如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在雨花非遗馆专门开设六艺实验基地——君子道远六艺馆,幼儿园和小学基础教学完成之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设了相应的拓展性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以及教学目标,围绕“我的节日”“致敬先贤”“思源感恩”展开趣味活动,活动主题为“故事银行”“诗词银行”,推出可累加“美德币”,学生通过个人行为获取奖励,若是做出不正确的行为,也要适当扣除,予以惩罚。最终,以学生拥有的“美德币”数量为准,评选出“美德少年”,并将评价结果纳入个人成长档案。这样不仅可体现出教学的创新性与开放性,也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借鉴该校六艺教学手段,可知新形势下应强调学生的自主体验,应当把握好各个实际,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在六艺课堂上表现良好的学生予以奖励,评选出礼乐少年、书艺少年、数艺少年等,并确保学生可在课堂、在活动中吸收更多知识,积淀自信,踏上成功之路。
(三)改进教学实施,完善评价体系,务求人才培养体系取得实效
六艺课程的有效实施,是与教师的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理解六艺的基本精神和理念,把握课程内容,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教学始终。需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六艺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具体表现在对经典的熟悉,对文化常识的了解、理解和综合运用,对传统技艺的了解、鉴赏和传习能力,最终形成民族历史文化记忆,增进六艺理解和提升文化自信。制定出清晰、具体、适量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器和道、动和静、深和浅、远和近、实和虚的关系。注重技艺传习和对传统文化道的体悟的结合,知识传授和情感培养的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的结合,传统和现实的结合。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树立起重参与、重过程、重互动体验、重交流互鉴、重发展提升的整体评价观,提高学生对六艺文化魅力的认知、兴趣,整体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自信心。采取的评价方式和方法灵活多样,建议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果,形成动态综合评价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将传统六艺应用至中小学课程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现阶段应当充分把握传统六艺的作用,并从及时更新理念、界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手段、完善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做起,探索行之有效的策略,为中小学生提供更为适宜的学习空间,建立更好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