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2019-03-08何婧
何婧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新课改之后,教育部更加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设计环节。在此基础上,老师不断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重构教学结构,以更灵活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力对提高学生将来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分析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开展,我国很多小学也开始关注语文阅读教学。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養,这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的重要环节。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词汇储备、习作能力的基础内容,因此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任务。本文的研究主要论述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以及其策略。
一、结合学情,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进行阅读的重要保障。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兴趣为线索,通过指导和启发,让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了解阅读技巧,从而逐渐形成阅读习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一般把学生按照两个年级作为一个跨度,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另一方面,阅读教学需要根据这三个阶段的跨度进行灵活调整,主要控制内容题材、内容难易度、诱导方式等,以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为调动力,继续阅读,使学生感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增加学生的语言素材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方式,积累学生材料的知识和语言对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阅读积累,使学生多读、多记,加强多种语言知识的学习、实现多种材料的书写,为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奠定基础。这样,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理解和构筑语言的知识。
(二)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小学阶段开展的阅读课程,不限于学生的校内和课内阅读,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中国学生要对各种课外书籍进行研究学习和探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中国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提高,促进农村学生语文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实施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和培养需要教师通过大量休闲阅读资料的分析,弥补薄弱的基础地位。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书籍可以丰富学生文学知识层面的视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
三、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上,改进教育方案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老师不仅要完成基础知识教育,还要在教育方案的设计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将两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教师在教授教《翠鸟》的时候,老师可以在教案中课前修改导入过程,以照片和实物图板的方式给学生展示翠鸟,让学生观察翠鸟的特征,让学生说明翠鸟的形象,让学生对翠鸟有初步的印象和理解。然后,请学生读课文,在课文原文中找到与翠鸟形象描写相关的内容,与照片进行比较,再请学生们讲述翠鸟的美在哪里。文章中作者想抓回一只,为什么不这么做?面向这么美丽的鸟,怎么做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爱护动物、保护自然,受到启发。
四、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在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需要老师进一步关注基础教学,如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扩大和延伸,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文学知识。但是,由于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理解力不够成熟,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推荐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如《唐诗三百首》《鲁滨孙漂流记》《一千零一夜》等,这些课外读物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等,培养其语文的核心素养。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很重要,这也是当前小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老师需要进一步理解语文的核心素养,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结合核心素养教学和阅读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法等现代教育手段,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