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2019-03-08刁帅
刁帅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与旅游机构的改革推进,目前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将目光聚焦于对文旅融合的探索之上。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蕴含着丰富文化属性,在与旅游相融合的过程中有多元实现模式与路径。因此,本文主要结合典型实例对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展开研究,希望能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旅游 融合 模式
在国家文化机构与旅游机构的改革推进下,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成立,主要负责与文化和旅游相关的政策发布,对文化旅游事业进行整体规划。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必须全力支持文旅融合,为地方旅游经济与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模式与实现路径。
一、融合模式
(一)图书馆作为旅游景点的融合模式
中国自古以来便盛行藏书文化,所以很多地区仍然有保存完好的古图书馆建筑,吸引着许多热爱历史文化的游客前往参观,再加上如今国家与地区对这类建筑的保护力度加大,所以很多古代图书馆也被打造为城市的“名片”,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比如浙江宁波的“天一阁藏书楼”,是目前我国现存年代最为久远的图书馆,同时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打卡,成了宁波旅游的必去景点。
(二)图书馆融入旅游景区的融合模式
在旅游景区中建设图书馆,深化景区文化底蕴,是目前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典型模式。比如,福建省图书馆与福州植物园合作建設的“清新书苑”,有着专业且丰富的图书资源与文化服务,能够让游客享有轻松的文化旅游感受,在提高景区品牌影响力与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能调动游客的阅览兴趣,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拓展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有助于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
(三)图书馆延伸旅游服务的融合模式
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机构,有着文化传承、娱乐休闲等功能,将其与旅游有机融合,能够对旅游服务实现延伸,带来更多服务增长点。比如四川省图书馆开展的“阅读·城市·文化”的主题展览,彰显了公共图书馆引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建设的成就展览。此外,近年来许多公共图书馆正在积极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通过文创产品开发、销售、体验将图书馆打造为文创艺术中心,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
二、可行路径
(一)加强图书馆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
同属于公共文化机构的博物馆,早已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发展兼具,但公共图书馆却因为自身定位的原因而依旧以文化服务为核心,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行,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图书馆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首先,公共图书馆应当在旅游旺季适度延长开馆时间,还要积极探索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服务做法;其次,打造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服务空间,比如富含地方特色馆藏文献资源的参观中心,以此延伸公共图书馆在旅游方面的功能。
(二)在旅游景区建设特色图书馆
虽然在文化传承方面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巨大,但由于其本身由于馆舍建筑规划的问题,基本上会建设在交通便利的市区中心,所以在旅游服务拓展中很难有良好发挥。因此,公共图书馆与旅游的融合还可走一条“捷径”,便是在游客众多的旅游景区建设特色图书馆,吸引更多游客为其停留,既能提升旅游的文化底蕴,也能吸引游客到馆阅读。
(三)将图书馆元素融入旅游各环节
游客在旅游中的文化体验,并不只是纯粹地对某个文化景点进行参观,而是要在吃、穿、住、行等各个环节感知到文化的存在。因此,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开始着手建设文化主体酒店与餐馆,作为公共图书馆则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发设计更多精美的文化创意产品,向游客销售,在专业的文化创意设计团队的加持下,能够改变过去景区旅游纪念品粗制滥造、质量低廉的情况,不仅能够受到游客追捧,还能提高旅游景区的文化品质,形成口碑效应。
(四)加大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宣传力度
地方旅游景点需要通过宣传营销对外展示,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公共图书馆则可整合现有的平台、读者群体等资源,与旅游部门、地方媒体合力宣传,与新旧媒体共建全方位的文化旅游宣传体系。比如,可结合旅游景点的历史背景故事,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然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向游客推送宣传影片,甚至可在景区为游客提供VR体验,以全新感官视角去了解景点的文化内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无论是建筑、环境,还是提供的资源、产品与服务,具备具有文化属性,所以公共图书馆与旅游的融合,不仅是对当前文旅融合发展形势的契合,也是形成全新文化传播模式的创新做法。作为图书馆从业者,需要积极拥抱文旅融合,探索多元化的文旅融合路径,找到新的发展增长点,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