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水西庄紫陶小镇:文旅出新意 紫陶兴故里

2019-03-08苏树娟

云南画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建水文旅小镇

苏树娟

主办单位:建水县特色小镇建设指挥部 指导顾问:谢恒

岁月有痕,人类一直在不断地书写着自己新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就成了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快节奏的时代,面对自然的壮阔和历史的厚重,我们应该心静而大智、从容而无畏,找到续写历史的适宜节奏。

“文献名邦”滇南建水便是这样一个充满激情、让人从容的地方,而建水紫陶,则是这座古城的千年记忆。在漫长的岁月里,建水紫陶不断书写着五色陶土与火交融的传奇,艺人们将技艺的执着与文化的守望融进紫陶作品里,在流淌的时光里不断地创新着魅力建水陶。这种被时光雕琢出的技艺,不断吸引着五湖四海的目光来一探究竟,而初显绰约身姿的西庄紫陶小镇,每次都能为每位来访者的提问给出满意的答案。

文献名邦的泥火传奇

建水历史悠久,文教昌盛。前人为建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境内遍布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被世人赞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古桥梁博物馆”“古民居博物馆”“中国紫陶之都”。其中,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是最具特色的文化遗存之一,被称为物化的历史、活着的文化。

形成于清道光年间的建水紫陶源于建水千年的制陶历史。建水紫陶因技而精,因文而雅。一件完整的建水紫陶作品,需历经“镇浆制泥、手工拉坯、湿坯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制、无釉磨光”等多道复杂的工序。而独特的文化属性,更使建水紫陶脱却了实用的性能而升华为一种艺术!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建水紫陶就凭借着“独特的制作工艺”“丰富的文化内涵”跻身中国四大名陶之列,并在改革开放中重新掘起,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书写时光的紫陶艺术

建水紫陶是文化陶,它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艺术装饰于一身,以书画雕刻、彩泥镶填为手段,将书画艺术家与制陶人的学问才情和思想人品镌刻在紫陶里,韵味悠远、引人人胜。

当物件上升到艺术层面的时候,其背后的意义往往更引人注目,建水紫陶的意义,大概就是对时光的无悔书写,复杂的工序,精美的装饰,背后需要一颗宁静的心,无论世界如何熙攘,制陶人都需要始终淡泊名利、耐住寂寞,专注于技艺和品质。这些默默无闻的匠人,成为了紫陶艺术的一部分,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让建水紫陶艺术背后的意义,承载了温度,和解了时光。

正如紫陶的博古雅致需要经过精细打磨,一个地方艺术文化的发展也需要后期用心的呵护,才能经受住时间的洗礼,为世人所知。走进建水紫陶,走进如火如荼建设中的西庄紫陶小镇,可以真切感受到当地人对建水紫陶艺术的用心传承。漫步碗窑村形迹可辨的的古窑遗址,听古朴村落静谧的清风,感受紫陶扎根于乡土的质朴;在古树流水与亭台楼阁中,在传统与现代的磨合对接中,感叹历史的更迭之余,能读懂紫陶艺术迈入新时代的坚定步伐。

文旅融合的紫陶传承

文旅融合是西庄紫陶小镇紫陶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的一大尝试,它将田园乡土和紫陶艺术成功结合,以“五彩紫陶之都、修身養性之地”为形象定位,依托西庄“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文化古村落集群+法式米轨火车+泸江河田园风光带”为特色的文旅资源,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扎根于乡土,依托于文化,小镇将着力建设:紫陶文化创意园区、紫陶博物馆、紫陶百工坊、紫陶主题酒店等,继续传承、丰盈紫陶意境,促进建水紫陶技艺的整体提升。在这个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时代,思考传承与创新是许多传统文化和艺术都面临的难题。基于这样的背景,建水西庄紫陶小镇探寻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与传统传承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在现有的紫陶文化遗存上,建水通过文化、旅游、产业等融合式发展,成功地助推紫陶文化的传播。

今年,建水将举办第二届中国·建水紫陶·世界艺术大赛及首届建水紫陶文化艺术节,以紫陶艺术传承为基础,围绕传承、融合、创新和发展的主题,融合云南普洱茶文化等新理念。这场艺术盛典将拉近建水紫陶的文化艺术与现代文明的距离,给世界紫陶爱好者呈现一场艺术盛宴。

猜你喜欢

建水文旅小镇
深度拓宽文旅融合边界
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
建水陶艺新观察
文旅地产 破局模式
文旅地产或将逆风飞扬
徜徉于文化旅程中的建水紫陶
什么也没有小镇(1)
小镇小镇真热闹
传承与创新:千年建水紫陶
穿毛衣的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