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高校大学生“英雄精神”认知现状及成因分析

2019-03-08邱哲彦

科技资讯 2019年34期
关键词:认知成因大学生

邱哲彦

摘  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视角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迈入了新的时段,人们的道德品质与日攀升,亟需更多优秀精神的汇入,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我国在上下五千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丰功伟绩不仅牵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绪,其所蕴载的英雄精神也成为了新时代下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养料。

关键词:大学生  英雄精神  认知  成因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a)-0255-02

英雄精神是历代英雄心血的汇聚,代表着最高尚的道德品质,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促使并推动人们主动为社会发展抛头颅、洒热血,竭尽所能地做出各种贡献。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英雄精神的汇入不仅引领各个时代的风尚,还助力社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就十分推崇和倡导英雄精神,并指出,“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大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一代,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英雄精神”的培育工作于国家发展与民族未来而言更是意义深远。

1  江西省高校大学生“英雄精神”认知现状

为了全面而精准地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对英雄精神的认知现状,笔者组织开展了该项问卷调查活动。此次调研主要涵盖江西省部分高校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专科生与本科生,采取了网络问卷调查,现场发卷填写,抽样访谈的方式。此次调研一共发放问卷800份,有效回收687份,回收率为85.8%。此次问卷设置了19个问题,主要对大学生关于英雄精神的认知、学习及建议3个板块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就其所呈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度探析,以期建立更为科学的大学生英雄精神认知发展体系。

1.1 主流健康

得益于国家及社会对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引导和高校的有效介入,形成了大学生对英雄精神主流健康的认知,并促进了英雄精神向其内在品质的转化。在所有参与调研的大学生群体构成中,有中共党员、共青团员、普通群众以及无党派人士等。而在问卷调查中,82.6%的学生表示关注英雄,96.2%的学生表示认可当下主流宣传的英雄形象。正是基于此,在关于“您知道哪些英雄人物”的调查项目中,黄继光等抗战英雄、黄大年等科学家以及凉山扑火烈士等都为大学生所认同,由此可见,江西省大学生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有着广泛并且准确的认知,他们均对英雄精神的内涵有正确的理解,肯定并认同英雄所具备的品质性格,也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涵养。同时,绝大多数学生均能正确看待英雄精神的时代价值、社会功能及作为个人学习榜样的价值。

1.2 存在问题

据访查调研发现,当代高校大学生对英雄精神的认知主流趋于健康,并积极参与到相关学习活动当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客观维度上讲,受部分因素影响,仍有学生对英雄精神的内涵领悟不到位,认知存在偏误,继而制约了他们的行为参与,未来该方面的工程建设尚且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访查中部分学生表示,英雄精神更多是缘于历史传承,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禁锢了他们的自由思维,同时与时下主流的大众文化并非完全契合,因而无法引起广泛共鸣。亦有部分学生表示对当前阶段的高校英雄精神培育成效不尽满意。高校在相关培育及组织方式方法上的单一性,削弱了学生参与情趣,从而导致相关方面的建设积极性不高。此外,多元文化的社会生态背景下,大学生的认知遭受了巨大冲击,即使对英雄精神的认知在思想层次上有所升华,但是自控能力较差,仅仅停留于表明,无法真正融入到实践行为中。而部分学生的价值观更是被扭曲,对英雄精神不予苟同,对其价值意义认识存在迷失的危险。

2  江西省高校大学生“英雄精神”认知问题的成因

2.1 个体因素

根据访查问卷可以看出,大学生作为独立的行为个体,是对英雄精神认知的关键影响因子。在“您认为造成这些言论(污蔑英雄)的原因有哪些?”的调查回复中,有33.8%的大学生表示,尽管造成英雄精神污蔑言论的原因有很多种,但也是属于个体差异的正常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构格局下,我国塑造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言论自由,加之素质教育改革,进一步突出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为之真实展示自我塑造了良好环境。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高校生源数量急速增长,组成类型趋于多元化,受成长背景、接受文化等差异化影响,学生基础素养参差不齐。而英雄精神作为一类特殊的思想汇聚,在不同的年代象征着差异化的内涵意义。正是基于这种个体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也就造成了江西省大学生对英雄精神认知差异化的结果。

2.2 教学因素

英雄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可实现多种渠道传播。据调研显示,江西省大学生了解英雄精神的路径有很多种,包括校园宣传、思想政治课、同辈交流、电视宣传等。高校作为人才培育主阵地,对英雄精神的植入至关重要,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英雄精神的重要阵地。但是,在“您所在的学校,一学期开展过多少次纪念英雄、缅怀英雄、弘扬英雄精神的主题校园活动或课堂活动?”的回答中,有44.9%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了1~2次的活动,而13.3%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开展活动;在“您认为高校对大学生“英雄精神”培养成效如何?”的回复中,很有成效为15.5%,有一定的成效为63.6%,成效不明显为20.9%。因此可见,高校在设计开展英雄精神宣传活动,依然存在乏力现象,其表现为开展活动次数在校园活动中的比例较低,或开展的活动主题不够突出、连贯性不强,学生获得感不强。英雄精神本身有着十分丰厚的思想沉淀,并非一言两语就可以诉说的清,也非一两次活动就能宣讲完,其在各个培育环节的植入尤为必要。但是部分院校在此方面的开发建设不足,方式方法的单一化,影响了大学生对英雄精神的认知。

2.3 社会因素

人虽为自主独立的个体,但始终存在于社会,并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英雄精神的培育脱离不开社会的有力支持。在党的正确领导及系列政策战略的导向下,中华民族文明建设不断升华,并塑造了和谐、稳定的人文环境,对大学生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不可置否的是,当今社会仍旧存在一些消极面,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入侵下,出现了一些英雄污名化的言论,严重诋毁了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歪曲了主流价值观,给大学生对历史真相和社会发展的判断造成了恶劣影响。在“您是否接触过对英雄污名化的言论?”的调查中就发现有44.2%的学生接触过对英雄的污蔑诋毁言论。在高度自由、开放的互联网虚拟空间内,部分人群为了一己私立,恶意炒作赚取流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社会影响,加之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渗透与冲击,导致大学生对英雄精神认知偏颇。

3  結语

江西省大学生对英雄精神的认知主流趋于健康,但仍旧无法排除个体问题存在,究其根本,其成因有很多,主要还是受个体因素、教学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多重共力的影响。因此,要注重加强对各方力量的联合,塑造良好的文化生态,并通过多种方法渠道加大对英雄精神的宣传,以提高大学生认知水平,指导他们行为实践,使之成为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参考文献

[1] 李军刚,李飞跃.新时代习近平英雄情怀及路径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9,35(4):62-67.

[2] 崔雅丽.向英烈学习 让英雄精神永续[J].青海党的生活,2019(5):34.

[3] 韦一茜.弘扬英雄精神[J].当代贵州,2019(2):33.

猜你喜欢

认知成因大学生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