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道自在 本真人生

2019-03-08

云南画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翰墨篆刻文字

《三字经篆帖》是刘承玮先生历经一年多时间的呕心沥血,用篆刻形式贡献的一份瑰宝。篆帖成章一百一十八枚,将《三字经》一千四百一十六个字,栩栩如生呈现在世人眼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文字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它书写,精彩动容的故事,它演绎一段段传奇人生。篆刻的艺术,其实就是文字与金石的完美碰撞融合。纂刻就是制作印章的艺术,是中华民族汉字特有的艺术发展形式。纂刻是将汉字书法的美,与章法表现的美、刀法展现的美及金石自然美融为一体的表现性艺术。

篆刻艺术作为国粹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甲骨文字,其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周代时期,青铜器发达,纂刻的各种形状也更完备,比如那时候就分为白文和朱文两种。而秦代是中国文字大同一时期,篆书的地位非常高,是国家法定的文字,因此印的形式也更广泛了,这寸候的印文,圆润苍劲,笔势挺拔。清代金石学盛行,以及历代金石文物的大量出土,不少学者致力于这些文物和古代文字的搜集、研究、著述和流播,因而扩大了篆刻家的视野。中国的篆刻艺术之所以丰富多彩、流派纷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入印文字的形体美在起作用。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虽一千多字,但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为世人所认可,被历代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云南著名企业掌门人——刘承玮先生,幼年即好翰墨篆刻,早年虽时有操习,然,或囿于生计,或羁于社会责任,纵然钟爱于斯,奈何时时偏废而不得潜心为之,甚以为憾。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先生一生韶华均付与社会,执掌之企业渐壮大至滇中名流,众项目拔得云南乃至全国之头筹,却不幸于花甲之年身患顽疾。幸先生达观豁达且泰然自若,当祸为福,以疾炼志,毅然移交帅印,退出擎旗之列,飘然归隐文化清养之乡。顿悟留痕于世,方拾刀而上,再续少时与篆刻艺术的不解之缘。

刘承玮先生编著的“掌上国学系列”之《(三字经)篆帖》已于2019年4月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十余载斗转星移,先生心怀余裕,栖情物外,悠然淡适于钟爱一生的翰墨篆刻之中赏玩清遣,虽时时为病痛折磨,然精神世界惠风和畅,天清气朗。于笔墨之间,方寸之地,为书治印,精品迭出。

刘承玮先生的篆刻《三字经》,以生动的篆刻艺术形式表现这部历经千年流传的蒙学力作。每枚印章的篆刻手法各异,字中溢情,印里蕴义,犹如一首生动的史诗,可以引发欣赏者的共鸣与遐想。

观先生《三字经篆帖》汇编作品,翰墨之韵散出沉香,方寸之地滋生盎然。先生执刀稳健,运刀沉着自信,印面的生动气韵、小心布局尽显大家风范。冲刀、切刀、单刀、双刀等篆刻刀法均有体现;人印文字涵盖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象形文字等;方形印中,白文、朱文、朱白相间、朱白错落等艺术形式均有体现。行书书风洒脱肆意、古朴厚重,自成一脉。作品集中,每一组作品由印面、作者自书释文、边款构成,全面展现了作者高超的篆刻藝术造诣、书法修养和引人入胜的人生感悟。可见先生涉猎之广泛,技法钻研之纯熟,表现方式之多样,令人钦佩。在这些数量庞大、风格多样、技艺高超的篆刻和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先生达观的心态和纯粹超然的艺术追求。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猜你喜欢

翰墨篆刻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巴蜀文化翰墨第七届诗书画印艺术展作品
热爱与坚持
西安碑林
学书有感
梦中的文字
翰墨闲趣
种出来的“逍遥居”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