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的疗效观察

2019-03-08沈筠筠周伟宏

西部论丛 2019年7期
关键词:脑卒中

沈筠筠 周伟宏

摘 要:目的:分析肌内效贴治疗脑卒后环咽肌失弛缓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吞咽障碍治疗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吞咽功能训练及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肌内效贴(kinesiotape,KT)的治疗方式,以4周作为一个治疗周期,通过二组患者反复唾液吞咽试验(RSST)、洼田饮水试验(WST)以及才藤荣一吞咽困难分级量表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治疗组患者的 RSST 和 WST 数据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肌内效贴的治疗方式能够促进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肌内效贴 脑卒中 环咽肌失弛缓

脑卒中后出现的吞咽障碍可能会导致卒中相关性肺炎、脱水、窒息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能引起死亡[1]。有研究表明,急性脑卒中约22%-65%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

环咽肌失弛缓是指环咽肌不能松弛或者张力异常增高,在吞咽过程中松弛不协调,是咽期吞咽障碍的原因之一,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导管球囊扩张术可改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导致的吞咽障碍,操作方便、无创、无明显不良反应,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

肌内效贴 (kinesiotape, KT)是一种将有弹性的贴布贴于体表,以达到消肿、止痛、增加感觉输入、放松或促进软组织功能活动的非侵入性康复治疗技术[3]。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康复治疗中,但主要集中在运动医学领域,而在神经康复的应用较少,其中肌内效贴治疗吞咽障碍的报道更加少见。

有研究表明,肌内效贴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6]。但由于缺乏吞钡造影检查(VFSS)等客观吞咽生理学对患者的吞咽障碍进行分型,目前对于肌内效贴能否改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仍然未知。本研究选取VFSS确诊为环咽肌失弛缓患者,应用肌内效贴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旨在为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在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康复医学科住院及门诊的脑卒中患者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4-83岁,平均64.2岁。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纳入标准:

1)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

2)经VFSS确诊为环咽肌失弛缓;

3)意識清楚,生命体征平稳;

4)能配合治疗和检查。

排除标准:

1)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障碍;

2)有重要脏器衰竭或病情危重;

3)既往有口腔、咽及食管结构异常。

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以及导尿管球囊扩张进行吞咽障碍治疗及。常规的治疗方式包括间接训练和直接训练,包括口颜面功能训练、构音训练、咳嗽训练、腹式呼吸训练、冰刺激、治疗仪治疗和直接摄食训练等方面。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治疗。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参考文献[2]:将已润滑的双腔气囊导尿管插入患者食管中,确认进入食管并完全通过环咽肌,用注射器将3ml水注入导管腔内使球囊扩张,缓慢向外提拉导尿管,直至拉不动时提示为环咽肌处,并在鼻翼处导管上标记,作为再次扩张时的参考。然后轻轻向外提拉导管,至球囊滑过环咽肌狭窄处,立即抽出球囊中的水以预防窒息。每次牵拉导管球囊时嘱患者按指令主动吞咽对抗球囊上移。每次治疗重复8-10遍,球囊注水量可逐渐增加。每日1次,每周5次。

治疗组除在常规困难障碍治疗及导尿管球囊扩张基础上,再进行肌内效贴贴扎,每日1次,每周5次。具体的贴扎方法包括: 第一:从患者的下颌底部到甲状软骨处之间,通过一条“Y”型的贴布进行贴扎,使其基底部固定在患者的下颌底部。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让患者保持抬头,使基底部不至过于偏下而影响到患者的舌骨向上或向前的运动。并为还要为舌骨和甲状软骨保留一定的活动空间。第二:如果患者在患有吞咽障碍的同时还出现了一侧面肌无力的症状,就需要使用两条“I”字型的贴布贴于其笑肌和颧大肌。此过程的基底部都在肌肉的起点处,并通过使用自然的拉力向止点处进行贴扎。

3.评定方法

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以下疗效评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以下各评定及指标变化。

1)反复唾液吞咽试验(repetitive saliva swallowing test,RSST):嘱患者在30秒期间尽快反复空吞咽,检查者将手指放在患者喉结及舌骨处,观察吞咽时喉结及舌骨向上越过手指的吞咽次数。

2)洼田饮水试验验(water swallow test,WST):患者取坐位,以水杯盛温开水30ml,嘱患者一饮而尽,注意患者饮水过程,并记录饮水所用时间,可分为5级。

3)才藤荣一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改变的程度,可分为7级。

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量资料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RSST评分、WST分级、才藤荣一吞咽困难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RSST、WST分级、才藤荣一吞咽困难分级均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RSST评分、WST分级、才藤荣一吞咽困难分级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肌内效贴作为一种新型的康复技术,最早由日本人加濑建造(Kenzo Kase)发明,该技术以筋膜理论、生物力学、运动解剖等为理论基础,当肌内效贴的自然回缩方向与被贴扎的肌肉收缩方向一致,此时肌内效贴有协助和促进肌肉收缩的作用,反之就会对肌肉产生放松作用,同时也可增加贴扎局部皮肤的本体感觉输入。Heo研究认为,肌内效贴可显著增加舌骨的垂直位移及会厌翻转角度,应用肌内效贴扎可促进喉上提肌群收缩,增加咽喉部皮肤本体感觉输入,从而有助于提高喉上抬幅度及吞咽启动速度。

本研究发现,经过四周的康复治疗,对照组及治疗组的吞咽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其中采用肌内效贴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患者。肌内效贴可促进吞咽功能恢复的主要原理可能包括以下几点:1.由于喉头上抬主要依靠舌骨向上或向前的运动的带动,而舌骨的运动则需要舌骨上肌的带动。该贴扎法由于没有施加任何拉力,会产生的自然回缩力。当一端固定时,其余部分会朝着这端方向回缩。此时肌内效贴就会产生一个单一方向的持续引导力量,可作为局部软组织的引导筋膜,从而支持软组织,促进肌肉放松。2.在贴扎会使皮肤产生皱褶,从而增加舌骨和喉头的运动空间,减少吞咽阻力。3.肌内效贴贴扎的方法能够促进患者的咽喉感觉输入,增加皮肤感受器的刺激反应,当刺激传递到大脑,运动中枢可发出指令来募集并激活大量的肌纤维细胞,保障吞咽过程完成。

綜上所述,肌内效贴可显著改善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患者的吞咽功能,从而减少误吸风险,提高患者生活治疗,该方法简单、无创、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本研究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未来需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及随访时间,并增加健康对照来进一步明确肌内效贴对环咽肌失弛缓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Smithard DG,Smeeton NC,Wolfe CD.Long-term outcome after stroke: does dysphagia matter[J].Age Ageing,2007,36(1):90-94.

[2] 兰月,窦祖林,万桂芳等.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干病变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疗效研究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12:835-838.

[3] 祁奇,王予彬,陈文华.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进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0):971-973.

[4] 王少华.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8:32-34.

[5] 刘佩婉;葛丽君;王思远等.肌内效贴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6 ,3:175-176

[6] 梁飘南.肌内效贴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探析.健康周刊:2017,8: 42-44.

作者简介:闫朋(1990—),男,山东枣庄人,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初级治疗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康复、骨科康复。

通讯作者:周伟宏,男,苏州市人,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脑卒中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和预后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