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全“泥人张”的艺术特色与传承保护研究

2019-03-08安晓敏

西部论丛 2019年7期
关键词:泥人张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 要:目的: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泥人张”泥塑始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万全泥人张泥塑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满足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需要,它充分地体现了北方人民豪爽大气的民族性格。但是随着社會市场经济的冲击,万全泥人张泥塑的处境不容乐观,需要我们共同采取措施传承和保护我们张家口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全“泥人张”泥塑。结果:得出万全“泥人张”身处困境的原因,并对其进行传承与保护方面的建议。方法:结合多媒体网络设备,通过田野观察法、比较等有效的方式进行传承保护的深入研究。结论: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析与研究,来弘扬并发展我们的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发展。

关键词:万全“泥人张”泥塑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保护

引 言

泥塑是在中国民间流传甚久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对神灵的敬畏,在古代的葬丧习俗中也常见大量的泥塑陪葬品。现如今,民间形成了北方的天津“泥人张”,南方的无锡惠山泥人两大流派。“泥人张”通常是指清末天津泥塑艺人张明山创始的泥塑品牌,而与此同时,在河北地区,“万全泥人张”也颇负盛名。因张家口市万全县高庙堡泥塑第三代继承人张玉柱在当地民间艺术界颇有名气,所以被赋予“万全泥人张”的绰号。2014年6月张玉柱之子张其林被列入张家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万全泥塑代表性传承人,[1]其泥塑作品有着强烈的北方民族的豪放大气、淳朴自然的一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万全“泥人张”概说

1.1 万全“泥人张”的历史背景

万全县泥塑始创于清光绪年间,到现在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万全“泥人张”的创始人张氏是一位民间艺人,在当地以捏泥人和为庙堂塑佛像为生。第三代传承人张玉柱老先生的泥塑作品特别是高庙堡奶奶庙和万全县风景最秀丽的弘慈洞寺院的彩塑像深得众人赞誉。作为第四代传承人张其林先生自幼受家族泥塑事业的熏陶,对民间泥塑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形成了自己纯朴自然、简洁明快的艺术风格,对老一辈的泥塑技艺进行了创新:首先是题材上的创新,创造了一些当地特色的民族形象以及奥运会等节日中的现代泥塑,第二则是刀法上的成熟,刻画人物神态更加细腻传神。他的代表作《西游记》于1986年在北京《中国乡镇企业出口商品展览会》上展出,创作泥塑美术作品达500余件。在2014年6月,张其林先生成为了张家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全泥塑代表性传承人(见图1)

1.2 万全“泥人张”的地理背景

河北省万全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肥沃的土地是其创作的有利生产条件,独特的宗教文化,促进其艺术风格的形成,便利的交通为其销售、传播、发展创造了条件。万全县得名于明朝初年,因这里“地势险要,屯兵甚多,防备周全,万无一失”而称“万全”。这样就为泥人张创作泥塑提供了交通上和经济上的便利。

2 万全“泥人张”的艺术特色

2.1 题材传统,继承经典

万全“泥人张”作为来自于生活,服务于大众的民间艺术形式,其题材涵盖了历史人物、全县名人以及传统故事类。 “县内名人类”题材都督同知江福,副总兵侯大节,乔宴庭等。这当中既有名伶也有将军,刻画得惟妙惟肖,很好的展现了全县十大名人的风采。历史人物类主要作品有《三英战吕布》《关公战沙场》《木兰从军》等。传统故事类主要表现文学名著中十分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诸如《西游记》《武松打虎》《岳母刺字》《断桥》等。

2.2色彩鲜明,用色大胆

万全“泥人张”作为河北民间独特的艺术形式,符合老百姓的审美。其作品色块完整,色彩鲜艳醒目,用色大胆,注重大面积的渲染,但也适当的保留空白,不刻意追求绝对的整齐感。他采用的颜料是常见的广告色颜料,这种颜色鲜明艳丽,以品红、湖蓝、深绿、大黄等原色为主,冷暖色的搭配十分大胆,比如品红与天蓝的结合,大黄与深棕的运用,红缨枪与一身的蓝衣衬托出武将的一身英气。五彩斑斓的泥塑展示了农民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美好憧憬(见图2)。

2.3 造型生动,活泼有趣

在造型方面,不管是描绘人物、动物还是植物形象,万全“泥人张”非常符合其本身的比例。泥塑作品通过概括提炼、突出要点,然后细节上细微的夸张刻画,塑造的形象生动有趣,栩栩如生。如在人物造型上,泥人张注重表现不同人物的品格和气质,武将要威风煞气,文官要舒展大气,美女要窈窕秀气,童子要活泼稚气。在动物的造型方面,如《武松打虎》里的老虎(见图3),泥人张特意刻画了老虎狰狞凶猛的神态和尖利的牙齿,身体比武松要大一些,更加突出了武松的威武勇猛。还有骑马武将(见图4),从仰视的角度刻画了受惊的马匹,它们的肌肉紧缩,前马蹄在半空中挥舞,后马蹄强有力的在底座上,它们在咆哮着向敌人前进。

2.4 就地取材,刀工精湛

万全“泥人张”擅长就地取材。张其林的作品以刀工精湛细腻著称,许多工具都是自己制作的,比市面上卖的铲子还要轻薄。泥塑所需的泥土是自家院子里粘性极好的黄土;为了使黏土不容易开缝,在里面掺入了上好的高丽纸。另外,在做泥塑人物之前要把人物的骨架做好,选用晒好的很轻,有韧性的玉米杆,容易塑造各种不同动势的泥塑形象。(见图5)。

4 万全“泥人张”的艺术价值与保护

4.1 万全泥人张泥塑的艺术价值

万全“泥人张”的泥塑作品追求对人物塑造的神态动势的细腻把握、题材广泛、色彩大胆新颖,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其作品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以及文学经典,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起到了促进作用;再者,“泥人张”准备为2022年冬奥会塑造一批生动活泼的奥运小泥人,来体现我们中国奥运精神的开放与乐趣。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万全“泥人张”泥塑真正做到了再现历史真相和弘扬英雄精神。如董存瑞纪念馆展览的董存瑞手举炸药包奔向碉堡的半身像,人物神情不卑不亢、无畏无惧,一股英气扑面而来。这也就是它的民族性的良好体现。

4.2 万全“泥人张”的传承保护

4.2.1 建立万全泥人张泥塑馆。万全“泥人张”被张家口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做好传统民间工艺的宣传与展示工作。青山泥塑第四代传承人寿利剑在绍兴市诸暨市草塔镇青山村建立了首个村级“佛像泥塑”活态馆,他成立了一个泥塑手工艺品的展示地及制作泥塑的体验场所。所以我们保护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万全“泥人张”泥塑馆和博物馆。另外,在宣传民间艺术方面,张家口蔚县剪纸的宣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比如,2003年8月张家口市领导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出席的抢救剪纸专项工作会议在蔚县召开,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样的,宣传与保护万全“泥人张”,离不开政府与各界泥塑的爱好者的大力支持,还要多参加一些比赛或民俗艺术节,邀请泥塑界名流进行调研,举办展览等。

4.2.2 重视对万全“泥人张”的人才教育。万全“泥人张”需要在两方面进行传承和教育。一方面,泥塑家把传统的技艺通过口授的形式传给一批高素质的职业教师;另一方面,在普通学校中也要进行泥塑的普及和传播,使学生们了解万全“泥人张”,知道保护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杨小平是一个非常喜爱泥塑的民间艺人,他免费为当地的官庄镇中学上泥塑课,教孩子们如何捏,想象自己的艺术品并创作出来。所以,对于万全泥人张泥塑的传承保护,我们也应该鼓励万全“泥人张”传承人到高庙堡中小学去授课,积极引导学生亲身接触泥塑,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参观制作感受。不仅扩大了万全“泥人张”的知名度,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泥塑技艺水平。政府和当地相关部门应该把他制作泥塑的过程拍摄下来,做成教学录像,专门人员再整理文字,这样可以更好的保存其四代人辛苦创建的泥塑品牌,从而使这一品牌发扬光大,造福社会。

4.2.3 拓宽万全“泥人张”的市场。从市場发展来看,蔚县剪纸单侯亮星剪纸场是一个很好的保护民间艺术的范例。第一、实行创新经营理念。该厂坚持企业经营制,改变了传统的家庭式作坊,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知名度明显提升,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第二、丰富产品种类拓宽销售渠道。首先通过建立网站、邮箱等方式进行网上销售;其次,定期为一些博物馆、展览会供货;另外,给其他剪纸场的半成品进行加工、包装,从中获取利润。最后,了解到大部分人购买是为了节庆装饰,会通过直销、经销的方式卖给定期来订货的客户。第三、引入企业生产模式,由高佃亮本人担任经理,设有工资标准,制定规范的奖励制度来调动工人积极性并且招收学徒传授技艺,学前可不交学费,学成之后要留在厂子里工作。所以,要想发展万全“泥人张”,就需要根据万全县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保护与发展。第一、建立万全“泥人张”泥塑厂,既培养工艺继承人,又拓展了艺术市场。当地节庆日比较喜欢逛庙会,所以我们可以生产大量符合当地特色的三神奶奶及神话人物题材的泥塑玩偶,聘请外地有名的手艺人进行指点,招收有意向的工匠进行培训,然后建立津贴奖励制度,鼓励工匠们创新发展。第二、政府还有展览馆会和公司进行定期的合作,万全“泥人张”这一泥塑品牌需要结合现代最新的元素进行创新,将剪纸、面塑等工艺融合于创作中。

5 结语

万全泥人张泥塑是河北的传统民间工艺,它来源于民间,服务于人民,是北方民族豪放洒脱、纯朴大方的最佳体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适应了群众的审美和需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画种,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俗物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万全“泥人张”泥塑历经千百年的变化而不衰,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源远流长,影响深广。但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和变化,经受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万全泥人张泥塑应顺应时代发展的大潮流,其题材、内容和文化内涵应不断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丰富、变化、发展起来,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心理需求和审美需求,在新时代的面貌中重放光芒、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耿俊,邢鹏飞,李利.民间艺人——张家口万全县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张其林 [EB/OL].张家口新闻网,2015-12-24./2017-05-16

[2] 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与传承人[J].西北民族研究,2006,2(3).

[3] 王连海,王伟.民间玩具[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4] 李恩佳,常素霞.河北泥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 张昌,中国传统彩塑的继承与创新[J].大家视角,2011,12(2).

作者简介:安晓敏(1994—),女,河北人,硕士研究生,设计学专业。

猜你喜欢

泥人张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美术——泥塑
宋志浩作品赏析
泥塑作业
从《泥人张》中学写“人之奇”
泥人张
“泥人张”:官司与传奇
大型泥塑《收租院》版权属于谁?
泥人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