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2019-03-08巴合提·木哈
摘 要:经济学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现阶段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从理论研究,政策层面上升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新的起点上,针对政府、高校“两端”进行供给侧改革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促进高等教育区域间均衡发展,西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西部12个省受到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人口结构复杂等因素的影响,经济、教育发展相对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仍处于两级分化的状态。那么,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以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为依据,对供给侧主体进行改革来促进快速发展,推进教育发展现代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西部高等教育
一、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一)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实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代表着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此计划的实施提高和改善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水平、质量和发展趋势,促进了部分地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加剧了高等教育区域间不均衡发展局面。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过度偏向中东部地区,忽略了地理位置特殊,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西部地区,导致高等教育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数据显示,教育部直属高校在中东部与西部分布比例为:5.3:1,“211工程”院校分布比例为:4:1,“985工程”分布比例为:4.6:1,这就表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区域间分布差异,直接影响区域高等教育供给效率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那么,改革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是西部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性一步。
(二)西部高等院校生师比
分析可见,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人数1601968人,生师比17.07:1,除了西藏、青海偏高与全国平均水平(宁夏与全国平均生师比相等)外,其余省份普通高校师资力量普遍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就反映了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中师资队伍还是处于紧缺的状态。这就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师资力量紧缺的主要原因:第一、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的;第二、西部地区师资待遇偏低,很难吸引高层次的人才。那么改善现状,需要各级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吸引高层次人才的相关政策建议来解决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得知,2013年到2016年西部地区专任教师人数稳步增长,但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仍然是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阻碍因素。
(三)东西部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情况分析
生均教育经费是衡量教育投入的重要指标,高等教育发展中财政投入是最关键的,也是高等院校运转的核心因素。 西部12个省平均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由2015年的23817.85元增加至2017年的28681.76元,生均教育支出增加了4863.91元。西藏、青海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和增长幅度均相对其他省相对较高。与2015年相比,增加幅度相对低的省区分别是贵州、云南。和全国平均值相比,西部地区高校平均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2015年,西部地区12个省区高等学校平均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23817.85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12.16元;2017年为28681.7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09.72元。与2016年相比负增长率的省份包括贵州、西藏、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 。这就表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也是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相对缓慢的影响因素之一。
二、西部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路径:供给侧主体视角
从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视角来分析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界定清楚高等教育发展中谁是供给侧和谁是需求侧。供给侧是高等教育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政府、高等院校、社会等三个主要供给链,需求侧是受教育者,这是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决定的。2018年9月10号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加快教育发展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了全面的部署,为新阶段教育发展提出了崭新的观点、发展理念,成为了引领教育发展的重要道路。同样十九大的召开,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梦的实现,教育领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阶段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从供给侧主体出发进行改革,进而促进西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是关键问题。
(一)优化教育资源和财政投入供给
高等教育发展中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合理配置问题很关键,教育发展以教育资源为载体,教育资源空间分布失衡、不合理配置导致高等教育区域间不平衡发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偏向中东部地区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向两级分化,加上西部地区受到部分客观因素的影响,教育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那么,实现西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首先以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情况为依据,调整和加大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配置,某种程度上应采取倾向性政策,不然很难实现区域间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甚至影响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其次,优化财政投入模式,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调整财政投入,应重点缓解因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的高等教育发展落后问题。西部与中东部地区进行比较,存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单一,人口结构、地理位置特殊等问题。 因此,改革的重点应建立在调整高等教育资源和财政投入供给模式上,从高等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来提高对西部地区资源供给,实现高等教育发展中供给侧和需求侧趋于优质的平衡状态,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实现西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最终满足社会经济、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改革教育制度供给
供给侧改革对西部高等教育的启示在于按照发展需求和现状来调整和发现新的教育制度供给模式,最有效地供给来平衡需求,实现从较低水平供需力向高水平供需力的跨越,引领西部高等教育进一步快速发展。 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教育制度的引导,在于制度的供给,制度供给应致力于促进高等教育区域间均衡发展,提高教育发展效益,以制度改革培育高等教育内生动力。随着高等教育强国,教育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西部高等教育存在的新问题日益突出,问题既存在于内在办学理念上,又存在于外在体制上,一些教育制度体系的建设严重滞后,因此,破除制度弊端,调整教育制度体系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教育制度刚领的引导作用首先是需要重塑各级政府、高校的教育发展理念,科学定义政府、高校与教育发展的关系,加速构建一套与教育发展现状,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教育制度。其次深入推进政府教育制度改革,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平衡、规范的教育管理制度,同时加快教育领域的法制化进程。
(三)改革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
西部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在于解决发展难题,而高等学校“供给侧”改革首要任务是改革人才培养供给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输出质量,人才缺乏,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等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提供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因此,高等学校推进供给侧改革,首先建立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并以高等教育发展来引领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是国家、社会赋予给高校的任务,也是高校最大的社会责任,“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通过传承文化全新知识的过程促进人的发展,把一个属于生物的人培养成社会的人。只有个体发展了,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高校从内在理念到办学体制上进行改革,并注重教育质量和规模上的发展才能满足发展需求。建设人才强国的核心之一是如何建设好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加上教师工资待遇低等问题很难吸引高层次人才,使得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中人才缺失也是阻碍发展的因素之一。 这样的背景下,各级政府、高校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同时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为教师队伍提供优惠政策,提高工资待遇,才能稳定和壮大西部高等教育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于东超.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35-38.
[2] 吴高波、李伟静.我国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性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6,(6):7-15.
[3] 童顺平.高等学校“供给侧”改革:因由、价值与进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8,(10):53-58.
[4] 刘国瑞.在新起点上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11-16.
[5] 刘思含.省域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诉求与实施路径[J].2018,(10):64-68.
[6] 毕 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解读[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5):95-97.
[7] 顧明远.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灵魂[N].人民日报,2016,(5).
作者简介:巴合提·木哈(1990-),女,哈萨克族,新疆乌市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