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育人”背景下儒家经典著作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9-03-08张小云

法制与社会 2019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高校

摘 要 在“以文育人”背景下,儒家经典著作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增强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塑造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和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在思政课上,通过课堂教学引经据典、儒家经典著作分享讨论会和儒家经典诵读的形式,将儒家经典著作融入思政课。教师要精心备课、留给学生准备的时间、选取学生熟读的著作和要为教学内容服务。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和塑造“以文育人”的儒家经典校园文化,深刻挖掘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化底蕴,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 “以文育人” 儒家经典著作 高校 思政课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礼法治理传统及其现代转化研究”(项目编号:18CZXZ01)、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重点教改项目“屏读时代儒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JG201707)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张小云,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与社会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2.08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2017年12月5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提出了十大育人体系,其中要求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即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近师生。

在“以文育人”背景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高校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尤其重要。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发挥儒家经典著作的教育功能,有助于培养高校大学生崇高的品格和道德水平。

一、儒家经典著作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代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提出:“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得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以文育人”背景下,儒家经典著作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教育的根本最终是立德树人,为国家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当今各种思潮迭起,只有发挥思政课和其他课程协同育人机制,高校思政课育人的长效性和实效性才能发挥出来。

(一)有助于增强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儒家经典著作承载了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儒家文化的气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其中《论语》突出的仁、礼思想,《中庸》突出的修身理念,《学记》中记载的教育思想,《孝经》中倡导的孝道,都是大学生应该践行并传承的思想。儒家经典著作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源泉,其中,倡导的仁爱、民本思想、诚信、和为贵等价值,是我们中華民族自信的精神根基,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支撑。

(二)塑造大学生高尚的人格

儒家经典著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修身养性、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大学》中提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也 。”修身是齐家、治国与平天下的修养基础,一个人首先要自律、自省、自觉,才能治理国家,才能做到安天下。儒家经典著作蕴含的思想学说,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个人修养,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儒家经典著作引入高校思政课,学生进一步了解儒家优秀文化的价值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思想,提升其人格素养,进而发挥儒家经典著作应有的“以文育人”功能。

(三)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

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教材,但并不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全部内容。还需要坚持以化育人,以文育人的形势要求,把儒家经典著作的内容渗透到思政课教学中。儒家经典著作引入思政课的课堂,不仅使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具有亲和力,而且丰富了思政课教学的资源。儒家经典著作的引入,打破以课本教材为主的教学模式,使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人格和品格,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时,在儒家优秀文化的感召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富有了活力和感染力,使儒家优秀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创新。

二、儒家经典著作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运用

(一)课堂教学引经据典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引入儒家经典著作,进行课堂设计,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思政课教学情感目标的培养中,可以引经据典。比如《论语·里仁》中的“德不孤,必有邻”。 《尚书·周官》中的“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孟子·离娄下》中强调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论语·为政》中指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劝学》中强调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孝经·三才》中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论语·里仁》说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儒家经典著作蕴含着儒家优秀的道德人格修养理论、修身理念治学思想以及孝道,这些思想在课堂上不断地渗透,有助于大学生积极思考,对中国传统文化理性的传承和发扬,实现以文化人。

(二)儒家经典著作分享讨论会

课堂讨论是思政课教学中不接缺少的教学方式之一,并且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进行儒家经典著作分享讨论会时,可以分小组集中讨论。讨论时可以选择儒家经典著作中的一本进行讨论。比如《论语》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你从中学到什么?《中庸》这本书中的中庸思想对你的人生有什么指导意义?《大学》之精神所在?通过讨论儒家经典著作,进一步吸收儒家文化的精髓,仁义礼智、孝悌忠信、诚实担当等思想渗透到大学生的成长中,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儒家经典著作是思政课“以文育人”的重要资源,儒家经典著作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发挥以文育人的重要途径,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儒家经典著作诵读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以文育人”,儒家经典著作进课堂,采取儒家经典著作诵读的方式,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引导学生诵读《论语》、《大学》、《礼记》、《孟子》等名篇佳句。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进行教学设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阅读的书目,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或者通过PPT展示进行汇报。总之,儒家经典著作对于思政课教学有重要的价值,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来发挥儒家经典著作的有效性,进而丰富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儒家经典著作引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经验

(一)教师要精心备课

在思政课上,引入儒家经典著作,教师上课前要精心备课。引入哪些著作的内容,要提前准备好。引用儒家著作的内容要与教材内容相互统一,相互印证。否则,教学效果就南辕北辙。

(二)留给学生准备的时间

儒家经典著作引入课堂教学,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在每个开课学期之初,教师把教学任务安排给学生,讨论会、或者阅读分享会的具体时间告知学生。如果在课堂进行问题讨论,给学生留出三分钟或者五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

(三)选取学生熟读的著作

儒家经典著作浩如烟海,举不胜举。把阅读的书目列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并且给学生适当提出一些问题。选取学生熟读的著作,容易使学生深刻的体会经典著作的魅力,同时,改变学生上课刷屏的不良习性,更能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发挥其学习主体地位。

(四)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在思政课教学中,选取儒家经典著作要为思政课教学服务,不是一味地阅读儒家经典著作,是否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融入与之相关的儒家经典著作的内容,不仅丰富教学资源,还提升了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儒家经典著作融入思政课,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究

(一)鼓励学生参与儒家经典著作分享

在思政课融入儒家经典著作,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学习积极性。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阅读经典著作,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和体会。儒家经典著作的阅读学习不能停留在“读”上,而是引导学生多“悟”。进而发挥儒家经典著作文化育人的地位。通过诵读、吟唱、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来感受儒家经典著作的魅力,进而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在传承的基础进一步创新。

(二)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

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改变学生课堂上的倦怠。一是网络化教学方式的使用,通过视频、音像资料等,让学生在学习儒家经典著作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二是在课堂上进行经典著作诵读活动。选取儒家经典著作中部分片段,或者著作中经典短篇进行诵读,提升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精神境界。三是阅读分享会。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心得与大家分享。在思政课上多种方式引入儒家经典著作,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层次,同时提升其自身的道德素养。

(三)塑造“以文育人”的儒家经典校园文化

塑造“以文育人”的儒家经典校园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也能起到以文育人的作用。举办儒家经典著作诵读比赛、讲坛、儒家经典语录书法比赛、或者微电影等形式,实现优秀文化进校园,让学生不断获得精神成长的资源。儒家经典文化进校园,有利于加强校园文化的构建,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形成“以文育人”的校园文化气氛。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课内外相结合,形成全局育人的格局,既要发挥高校思政课与人的主要渠道,又要融入儒家经典著作的内容。在“以文育人”的背景下,坚持高校思政课与文化素质教育的相结合,深刻挖掘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化价值,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注释: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10-28(1).

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018-11-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12-9(1).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8-11-15].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125/c390916-26091741.html.

孔庆东主编.四书五经(上).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2.

习近平.谈核心价值观——民族的根与魂.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7-31(5).

猜你喜欢

思政课高校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