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中唤醒,在议中提升
2019-03-08林秋谊
林秋谊
教材简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引领学生一次次地亲吻文本、触摸文本、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生命的呼吸和记忆的心跳。在教学本课时我以“爱”为突破口,采用板块组合法、媒体再现法、自主探究法、游戏法、合作表演法,再配以一点突破法来实施教学,在研读、探究、欣赏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想象、表达等多种能力,同时使注重合作、学会关爱别人等人文因素得到有效的落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让学生学会感恩。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2、培养学生辨析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和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了解巴迪的父母亲的不同评价对孩子带来的作用。
教学准备及课时安排:
1、多媒体教学课件。2、本课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导入,呼唤爱心意识——引导文本对话,感悟爱心熏陶——交流阅读感受,再现爱心形象——推荐相关阅读,提升爱心境界。
第二课时:学习生字,领悟作者表达方法,总结全文,以“爱的启示”为主题,写写自己切身感受。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呼唤“爱”
1、猜谜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玩一个猜谜游戏。老师写两个词,请大家猜出前一个词的反义词,后一个词的近义词,看谁最快猜中。(师写“精彩”和“极了”)。2、揭题,读题,释题,激情引入: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第一板块中,,我以猜反义词和近义词引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继而迅速呈现课的主旨,开门见山,提纲挈领,蓄势待发,整堂课的基调一锤定音。
二、引导对话——感悟“爱”
1、学生用自己喜欢方式与文本展开对话,提出要求:要读正确,读通顺,读得不流利的地方要多读几遍。2、生汇报哪些地方容易读错,师生一起強调读。3、默读课文,用------画出体现作者对父母的爱的感悟的句子,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课件呈现:“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4、指导学生品读评价后,再交流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的至要处在于如何提升对话的质。第二板块的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通过“读、思、画、议、品、评”六种研读方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然后再回到整体,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在扎扎实实的研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启迪、有所倾吐。
三、交流感受——再现“爱”
1、作者是否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感悟?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然后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我”第一次作诗受到两种截然不同评价的情景。2、教师巡视点拨,抽一组学生上台表演后作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表演中我知道大家都读懂了,作者一开始觉得很委屈。那作者是怎样觉醒的,又怎样评价父母的爱呢?(学生汇报后,课件呈现: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与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引领学生深情诵读升华情感。)3、为了更深刻地体会两种不同的爱交织一起迸发的力量,我再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假如作者的父母的评价都一样,作者会成为怎样的人?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再在班内交流。
[设计意图]:“课行中,趣正浓。”“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有什么不同?”在这里,教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话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演和思辩的平台,没有思辩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在这样一个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张扬,潜能被开发。在学生的情感有了较深的积淀和让他们及时倾泻,可谓“水到渠成”,“爱”的种子也在学生说说、演演、评评的交流过程中悄无声息地融入学生的心田。
四、拓展延伸——提升“爱”
1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有过同样的感受吗?(学生们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父母的爱。)。2、亲人的关爱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那我们如何回报亲人的爱呢?读一读下面的这篇文章《妈妈的礼物》,(投示)把你的感受跟大家说一说。3、因为人间有爱,我们这个社会才得以生存、发展。我们都应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之恩,感谢朋友对我们的关心爱护。
[设计意图]:“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不是机械的语言训练,也不是单纯的读法操作。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后结合自己实际谈感受,是爱的升华。以课文为支撑进行拓展阅读,旨在让孩子爱的意识更清晰。尤其是对比阅读之后,当学生对“有爱”和“无爱”的结局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后,便能更真切地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