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深度融合,形成民族地区学生教育管理合力
2019-03-08罗富华
罗富华
摘 要:家长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从事教育的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与学习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进行学习的场所。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是相辅相承、不可分割的一个系统,三位一体原则是不容忽视的。在当前的民族地区,因为文化的差异、家长与学校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不足等原因,都造成了学生教育管理的效率受到制约的现象出现。故此我们在此对家校深度融合,形成民族地区学生教育管理合理的策略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家校深度融合 民族地区 学生教育管理 形成合力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到一定要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家教、家风的顺承和培养,并多次强调家庭的前途和命运将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我校属于苗族、彝族、黎族、布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因为语言、风俗、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等方面的因素,家长与学校和教师的沟通受到了一定制约,出现了一定的困难。针对于此,我校积极构建家长学校,和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对家长进行了积极地培训,让家长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保证了学校与家庭的深度融合,从而形成了民族地区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合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均衡、稳定发展。
一、通过家校深度融合,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
沟通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策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和个性发展的理念逐渐成为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家庭子女数量较少,家长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持续提升,总希望给孩子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因此在民族地区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家长会严密关注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一旦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任何意外情况,或者违反校规校纪受到批评,都有可能引来家长的逆反心理和直接的抵触行为,甚至会出现家长和学校形成对立的局面。归根究底,主要是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感知不清、了解不明造成的。针对此种情况,学校积极把家长请入学校,把学校在学生入校管理、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生学习管理、学生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让家长充分了解了学校的管理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是和家长的意愿完全一致的,取得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也为日后教育管理活动的开展铺平了道路。在此过程中学校还对家庭生活贫困的学生进行了摸底,想尽一切办法为这些学生和家庭排忧解难,更取得了家长足够的信任与支持,形成了有效的学生教育管理合力。
二、通过家校深度融合,加大家庭教育的效果
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家长往往心里抱有满腔的热忱,但是对于学生的教育方法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不懂和学生进行深入沟通,不能和学生进行心灵和思想的交流,导致学生和家长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代沟,更有甚者学生会对家长形成逆反情绪,在校期间会故意违反纪律、惹是生非,以此报复家长。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家长学校活动,对家长进行培训,传授给家长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方法,加大家庭教育的效果。例如我校组织学生家长定期参加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如何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沟通、如何做一名受孩子欢迎的好爸爸(妈妈)、如何培养孩子坚定的毅力等方面的教育,并鼓励家长把自己的所做、所感、所想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家校沟通QQ群当中予以展示,给其他家长提供了更多的管理经验,实现了学生教育管理合力的高效形成。
三、通过家校深度融合,促进学生教育实效提升
家庭与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两大主体,只有二者充分结合、真正联手,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稳定成长。一方面学校和家长及时、多次沟通,把家校交流这项工作常态化、持续化开展,保证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纪律、思想、情绪等方面的表现,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便于教师和家长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学生开展更为有效的管理。此外,学校还组织在公安、司法、消防、交管等部门工作的家长来校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以环保、感恩、合作等为主题的亲子活动,给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深入沟通、彼此协调、合作交流的平台,和谐了学校、学生、家庭之间的关系,增进了各方之间的理解与支持,为学生教育管理合力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
总而言之,在民族地区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学校、教师应当积极行动,和家长进行密切的联系,和家长进行深度的沟通,让家长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教育模式、工作方法等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认识到学校和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艰巨性,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给予足够的支持,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
參考文献
[1] 刘丽.打造家校合一机制形成教育合力[J].金色年华:下,2011(7):82-82.
[2] 刘燚.正确的家校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1):189-190.
[3] 申淑敏.搭建班级家校桥梁,形成教育合力[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9(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