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加强新形势下基层民政能力建设

2019-03-08

中国民政 2019年2期
关键词:民政工作民政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工作很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层民政工作既连“中央之忧”,又系“百姓之愁”。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既是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最后一公里”有效落实的根本保障,也是民政履职尽责、为民爱民的根本抓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交互呈现,为当前及今后的民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人民群众诉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越来越杂,使基层民政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迫在眉睫。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

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服务不断创新。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将村(居)委会任期调整为5年。贯彻实施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决策部署。截至2018年9月,全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到28.7万个,同比增长4.2%,其中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普遍完成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试点。出台《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排查儿童福利机构风险隐患,并对标整改。推动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巡访制度。

全面实施“金民工程”。统筹推进民政信息化顶层设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以及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开展网上办公系统应用,指导各地普遍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以蹲点调研促基层提升。近几年,民政部以“下基层、作调研、抓落实”为主题,以“剖析村、蹲点乡、抓住县、带动市、联系省”为主要方式,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脱贫攻坚、民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决策部署为重点,连续选派32个工作组,对口指导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工作,推动中央有关惠民政策措施有效落实。各地以蹲点工作为契机,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有关情况,所有蹲点县、乡均以不同形式加强了基层民政工作。

各地积极探索,取得显著成效

东部地区充分发挥先行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共同做好基层民政工作。比如,上海创新服务方式,在街(镇)普遍建立“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实行村(居)错时工作、首问负责等制度,推行“全岗通”,为居民提供及时便捷服务。山东邹城在全国首创村级“民生代办员”制度,从村“两委”干部中选拔一名人员为民生代办员,专门为村民办理各项民生业务。江苏通过设立村居“救急难”互助会、帮困基金等,提升基层群众自助互助能力,依靠社会力量扩大基层服务供给。福建按照“省补、县管、乡用”的原则,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每个乡镇街道配备一名养老救助协理员。

中部地区充分结合各地实际,探索在现有条件下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有效做法。比如,河北曲阳县在“整合力量、搭建平台、优化服务”的基础上,推动“互联网+民政”的智慧民政建设,全县所有行政村均实现了民政服务大数据一键通。河南、安徽两省的省编办、财政厅、民政厅联合下发文件,明确每个乡镇民政所(办)要有专职人员3-5名,切实保障工作经费。江西、黑龙江等省在探索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全省在乡镇街道设立民政民生办公室,强化人员配置,优化工作机制,解决工作经费,充实基层民政工作力量。

西部地区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探索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方式方法。比如,西藏自治区在拉萨市建立了联户保平安、联户促发展的“双联户”互助机制,以八至十户社区居民(村民)为一个“双联户”单位,邻里互助,排忧解难。陕西全省所有的行政村均配备了民政协理员(灾害信息员),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覆盖”的基层民政网络体系。四川省成都市以“三社联动”推进“三区善动”,通过“微公益行动”精准定制志愿服务菜单,形成“社工+义工”“项目+基地”“动态+常态”的服务模式。内蒙古自治区探索实施“智慧+民生”服务模式,推行“民政服务APP”,建立网上民政办事“服务大厅”。

基层民政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政部门弱势心理影响工作开展。基层民政服务对象多数是贫、老、残、幼、孤等特殊群体,主要是“花钱”和“求人”的工作。民政工作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服务,民政部门无形中被贴上了弱势部门的标签,缺少话语权,久而久之一些基层民政干部在工作中信心不足,主动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的底气不足,在部门协调、争取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畏手畏脚,不敢“碰硬”,影响了部分工作的开展。

职责任务加重与工作力量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基层普遍反映,乡镇民政工作不仅琐碎而且任务量成倍增加。比如,低保是一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制度安排,做得好就可以最大限度解决底层民生问题,做得不好却可以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焦点问题。调查发现,低保始终是村干部反映最为强烈的话题,尤其是低保申请评议中低保户与低保边缘户的平衡很不好把握;而最让他们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一项工作,就是处理那些没有被评上低保户村民们的反复申诉。

信息化基础薄弱,信息共享困难,影响工作效率。民政信息化尚未形成全国“一盘棋”,存在体系化与差异化、多样化的矛盾以及互联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等问题。建设过于分散化,“信息孤岛”和“孤立系统”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业务协同差,严重影响基层干部群众的办事效率。

基层民政干部应对舆情的专业化水平较低。相比于其他领域,民政领域发生的事件大多燃点低、社会关注度高,一旦触碰就易引爆,媒体也乐于跟风炒作,从而演化成为负面舆情事件。而且这类事件发生后,基层民政往往处置不力,舆情应对不及时、不恰当。有的甚至还掩盖事实、编造谎言,导致事情越抹越黑、工作越来越被动。

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运用不充分。精神病人、重度残疾人、老年人、儿童、流浪乞讨人员、殡葬等服务领域的民政特殊岗位,其从业人员缺乏相应的激励保障措施,且社会地位不高而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

强化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执法执纪。督导各地健全岗位职责、资金管理、绩效考核、监督检查等工作制度,强化职责落实和责任追究,严控基层民政资金管理使用风险,严防救助、养老等服务机构发生问题,坚决让民政法规政策和服务保障落地见效。

引进社会力量加大服务供给。探索有效方式最大限度地把社会力量组织动员起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降低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殡葬服务等业务的准入门槛。加强后续监管,形成低门槛、易参与、强监管、重规范的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规范有序参与民政事业发展。通过放开市场参与、动员社会力量、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基层民政力量不足问题,使自身主要资源投入到政府擅长的领域、环节,为做好主责主业提供资源保障。

大力实施“互联网+民政”工程。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与各类走在智能化前沿的外部组织深入合作,着力打造“智慧民政”,提升民政工作的现代化水平。要将民政信息系统的触角延伸至乡镇甚至村居一级,让信息多跑路,让基层干部少跑腿,减少奔波之苦,提升工作效率,解决基层办事难、慢、繁问题。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干部素质。各级民政部门都应将对基层民政干部的培训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全方位、多层次的基层民政干部培训,尤其要加强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培训,真正提高基层民政工作人员能力水平。

改进民政新闻舆论工作,树立民政干部良好形象。基层民政工作中有许多典型事迹感人肺腑,有许多动人瞬间刻骨铭心,有许多先进人物催人奋进,这些都是民政部门的宝贵财富。要做好基层民政工作,就要善于把民政故事讲好,把民政典型树好,像宣传许帅一样宣传基层民政工作,从而凝聚起推进民政事业发展前行的精神力量,树立起民政为民爱民的良好社会形象。要关注负面舆情和突发事件,建立完善工作预案;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调整完善政策,更好地履职尽责,服务人民。

猜你喜欢

民政工作民政基层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坚定履行新时代光荣使命——党的十九大以来民政工作综述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数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在加强基层民政工作中需要加以推动的重点工作
走基层
引民政之“水” 浇卫生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