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变迁
——以江苏省初中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例
2019-03-08岳如佳
赵 进,岳如佳,徐 魏
1 问题的提出
自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发至今,已历时近20年。期间,《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也在不断变化。2014年前后,全国各地先后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在课程定位、实施策略、教学内容的选编与要求、课程教学与建设评价、实施措施与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刚性规定。时至今日,在课程改革实施中,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当前,学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的问题研究,既有微观探讨,又有宏观分析[1~3]。如:从课程改革前期对于教学内容设置问题[4,5]、教学方法问题[6,7]、教学评价问题[8,9]、场地器材问题[10]、体育教师问题[11,12]的研究,到目前体育政策与制度问题[13,14]的研究等,研究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逐步深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课程改革主体方面,主要包括领导、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等[15,16];其次是课标本身[17]以及场地设施原因等[18,19]。
从既有研究可以看出,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因素是多方面的,问题与原因错综复杂。虽然体育课程改革问题研究在逐步细致和深入,研究方法上呈多元化趋势,但已有研究多从课程论角度分析课程本身的问题,对课程实施的动态研究不足。只有进一步明晰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才能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非结构访谈
利用各种会议及教师培训机会,共选取了江苏省20名有20年以上教龄的初中体育教师进行非结构访谈,并借助通讯工具及网络进行追踪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在访谈对象允许的情况下对访谈进行全程录音,之后将录音转录成文本,共计约15万字。
2.2 问卷调查
利用“问卷星”调查网站,在不改变原本题目及意义的前提下,对问卷进行编制,而后将设计好的问卷链,请有20年以上教龄的调查对象进行网络问卷填写。样本的回收及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样本分布情况
用Excel对问卷回收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对课程改革前后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梳理课程改革以来问题的变化情况。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已有问题的弱化
3.1.1体育设施资源问题体育场地设施匮乏曾是学校体育首当其冲的突出问题,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中小学体育场地发展相对滞后,整体发展不均衡,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器材配备达标率不高[20]等。调查结果显示:现有场地多数已能达到体育教师的正常上课需求。18.67%的体育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的体育设施资源很充足;51.33%的体育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的体育设施资源基本能满足上课的要求;而认为短缺和非常短缺的只占了11.33%(见表2)。体育设施资源明显改善,基本能满足体育教师的上课所需,整体情况比较令人满意。这种状况在访谈材料中也有呈现,如S5指出“像我们这边的中学,2002年我开始上班的时候,连个硬化的篮球场都没有,现在都用上塑胶跑道了”。
表2 体育设施资源情况统计表(N=150)
体育场地器材的“配足配齐”,首先得益于系列相关政策文件的实施。《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振兴行动计划纲要》等文件的颁发,切实提高了学校体育的学科地位,使得体育活动的开展有据可依,也为体育场地设施的配置提供了政策保障;其次是上级领导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从而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完善体育场地器材;三是中招体育加试制度的实施,使得场地器材的配置成为必然。
3.1.2《课程标准》的实操性问题已有研究对《课程标准》问题的涉及较多[21],在课程实施中,突出问题表现在课标的实操性。调查显示:在问及《课程标准》评价体系的实操性时,仍然有近半数的教师认为“困难”,甚至“很困难”(见图1)。《课程标准》在表述及可操作性方面历经多次修改与完善,相较于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如被访谈者S10谈道:“修订后的课标整体表述较为明确,存在歧义的地方已有所完善,整体可操作性明显提高”。
图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评价体系实操难度的调查结果
3.1.3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知问题有研究认为:“课程实施过程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一个对话的过程和一个知识与意义建构和生成的过程。”[22]课程改革初期,部分体育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新思想和新理念的理解不够全面,甚至误解。例如,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误解成削弱教师的指导作用,提倡“放羊式”教学;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理解成淡化运动技能教学或不要竞技运动的教学内容;将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理解为否定示范和讲解方法等[23]。
而此次的调查结果相较于此前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问及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种学法的看法时(见表3),有59.33%的体育教师选择了“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补充”;选择“很好,就应该采取这样的方法”占了23.33%。说明体育教师对这三种学法逐渐理解并接受,对课标的认知和理解加深,误解和曲解逐步消除。
表3 体育教师对学法建议的认知统计(N=150)
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用方面已有明显改变。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也已不再是单一的讲解示范法,而是能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发现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及游戏法、竞赛激励法等。说明体育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理解和运用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3.1.4体育学科地位问题已有研究表明,有不少学校包括区县的领导不重视体育,使得相关政策文件难以落实,课时严重不足,占课现象盛行,体育教师不被尊重等等[24]。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课时数方面,江苏省大多数初中学校每周开足了三节体育课,只有17.33%的体育教师其所在学校各班周课时数不足。体育课被占用的状况明显缓解,已达到42%。虽然占课现象仍较为严重,但较于以往已有明显改善。
《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明确规定:学校不得削减或者挤占体育课时,情节严重、拒不改正者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学校领导对于课程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被访谈者反映:“以往很多领导没有接触过体育,对体育不是很重视。现在的领导好多了,比较重视学生体质。”(S17)、“以前我们要参加比赛什么的领导也不支持,现在还会督促我们多参加比赛。”(S18)
3.1.5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问题教学内容、方法与教学评价是课程改革实施的核心环节。这些方面的变化更应该予以关注。
(1) 教学内容。课程改革之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体育教师多依据个人经验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或者盲目改编运动项目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25]。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需求及特点的把握,使得教学内容在设置和衔接上缺乏系统性、连续性、整体性等[26],甚至存在盲目性及随意性、教学内容重复、开展不全面等问题[27]。
而此次调查显示:体育教师不但对于教学内容的自我选择困难问题有所改善(见表4),而且44.67%的体育教师都认为《课程标准》没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很合理,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安排教学内容”。只有10.67%的体育教师“很困惑,不知道究竟该上什么内容”。在选择能力方面,也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就如何选择教学内容,较高频次的选项分别是“现有的教学条件”、“中招测试项目”、“学生兴趣及身心特点”(见表5),较之以往有很大变化。
表4 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认知统计表(N=150)
表5 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统计结果(N=150)
《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并在实施建议中提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适合教学实际条件。此次调查结果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建议基本一致,说明江苏省初中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较好、执行力较高。但由于中招体育加试制度的存在,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试教学倾向明显。体育教师S8这样总结:“2001年至2006年,以技能为主;2006年至2012年,主要以内容和花样为主,花里胡哨;现在是以中考为主了。但是整个过程最主要的还是关注学生的兴趣”。
(2)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改进较慢[28]。但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虽然采用最多的教法依然是讲解示范法、分解法与完整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等传统方法,但对于其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都在积极尝试当中(见表6)。
对于《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虽然有近80%的体育教师都表示认可,但实际应用较少。教师讲、学生练的传统方式依旧是体育教学的主流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6 体育课堂中教学方法的选用统计结果(N=150)
(3)教学评价。既往教学评价主要采用教师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以“达标”和“技评”为主,多为终结性评价。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见表7):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选择最多的依然是教师评价方式;其次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评与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组内互评,较以往有很大进步。访谈中还了解到,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比较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增加了过程性评价,打破了原有的“期末考核定乾坤”的模式,评价内容和形式都有所改善。
表7 体育课堂中教学评价方式(N=150)
综上所述,多数体育教师已接受新《课程标准》指导思想及基本理念,教学内容选择和教法的选用不再是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而是能考虑到学生的爱好与需求,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同时,教学评价内容及方式趋于多元化。
3.2 新问题的凸显
调查发现,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中招体育加试的冲击中招体育加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体育的学科地位及体育教师的地位,但是也对正常的体育教学造成了很大冲击。已有研究发现:中招体育加试本身存在不少问题[29],为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带来了不良影响。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中招体育加试使体育课变成了训练课,课程教学以中招体育加试为单一目标,失去了其应有的课程价值及意义。
体育加试计入中考成绩,体育教育应试化,使得课程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偏移,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课程教学,导致教学计划无法完成,课程教学的路越走越窄,体育教师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有56.67%的体育教师认为“中招体育加试带来的压力”使得课程改革难以实施,仅次于“学生体质薄弱”这一因素,中招体育加试与正常体育教学成为较为突出的矛盾。“中招体育加试让体育课变了味,让学生和教师的压力更大了,学生体验不到真正的乐趣,体育教师的功能单一化,体育的路也越走越窄。”(S15)中招体育加试下的课程教学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体育异化现象亟待匡正。
3.2.2体育教师培训问题文献显示:体育教师的培训实效性不高,集中体现在培训的课程内容陈旧、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单一、教学方法单一、缺少互动等方面。[30]
调查显示:各地区各校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重视度有所提高。只有5.33%的体育教师未参加过培训。教师培训机会少、培训力度小等问题已经缓和,培训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但是理论性太强、实践性不足的问题依然明显。体育教师多是参加过地方各级和校级培训,国家级培训只占了12.0%,相对较少(见表8)。
表8 体育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级别统计表(N=150)
另外在培训方式上,最普遍的两种方式是校内外公开课和专家讲座,分别占了82.0%和81.3%;而最少的方式则是跟岗实践,仅占7.33%(见表9)。培训的方式依然较为传统和单一。
表9 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方式统计表(N=150)
在培训的效果方面, 82%的体育教师选择了“有效果”,认为自己通过培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教学方法,自身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转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而有18%的体育教师选择了“没有效果或效果不佳”。在问及原因时有77.78%的人指出“培训内容理论性太强,与实际教学脱离”;也有66.67%的人认为“培训时间太短,形式单一”(见图2)。
图2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统计图
上述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培训在参与度上较以往有很大改善,但是培训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同一级别的培训教师资历有很大差异;其次是培训缺乏意见征集,无法解决一线教师实际所需;三是培训的后续工作跟不上,没有反馈、没有追踪,使得培训流于形式;四是培训理论讲解太多,高估体育教师理解能力;五是培训时间短,形式单一:
“我们现在的培训机会虽然越来越多,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管是几级培训,要么缺乏理论,要么缺乏实践,要么就是实践和理论相脱节;缺乏培训意见的征求;培训内容不切合我们的实际。”(S3)
“培训存在的问题一个是师资;其次是培训通知不规范;还有是培训之后的跟进不到位,没有人关心培训的效果如何。”(S1)
“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但是我总觉得大多数培训的老师都是强调理论比较多,而对我们怎么样上课讲的是非常少,都把我们理想化了。”(S6)
整体而言,体育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主要表现在培训机会方面。虽然绝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培训有效果,但“有效果”是基于自己学到了新的知识,而非学到了个体所需;培训内容太过理想化,仅仅丰富了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实践的指导意义及针对性。体育教师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能力薄弱,理论学习成效不明显。
3.2.3优质课的导向问题课程改革以来,为促进课程改革进程或者检验课程改革效果,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公开课,优质课是其中的一种。那么什么样的课才是优质课?优质课有没有“优”的标准?是一线体育教师的困惑。
“优质课就是我们体育教师教学的指挥棒”,而常规体育课和优质课‘两张皮’的现象也是一线体育教师公认的问题。优质课成为了表演课,离常规体育课越来越远。“肯定是两张皮,上面来检查和我们真正上课肯定是不一样的,完全不一样的。”(S8)、“优质课还是得做点秀。不做秀的话,纯常规的课肯定得不了高分,有时甚至依据评委喜好而做准备。”(S9)更有体育教师表示,“只有在评优质课时才有课程改革意识。”(S12)
优质课不是常态课,而是理想的课,作秀是必然的,与现实相差很大,因而并不能起到真正引领与示范作用。优质课的教法策略设计过度细腻,原本简单的动作,却教得复杂。体育课堂成为教学方法展示课,走马观花,学生练习陷于虚无,教师为了上好一节优质课往往进行多次打磨,甚至不惜牺牲学生正常上课时间进行重复授课,使得学生感到厌倦和疲劳,导致优质课与常态课的分裂,也背离了体育课的本质目的和意义。
3.2.4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强调,青少年体育工作到了非加强不可的时候[31]。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是不争的事实[32]。观察发现,体育课上总有见习的学生,体质弱是见习原因之一。访谈中有许多体育教师指出:
“现在的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稍微一动就骨折,小孩都是玻璃人,跑步一跌倒就骨折,稍微有点强度就会受伤。”(S11)
“一些危险的项目都不上,根本就不敢上……让学生做引体向上,班级一共五十多人,能做五个的只有一个人,很多学生挂在杠上一个都起不来,女生更不行。现在学生体质下降太厉害了。”(S17)
“现在孩子的身体素质特别差,差得不可想象。”(S18)
“现在的孩子体质一年不如一年。”(S19)
这种情况在问卷调查中也有体现。针对“您所在地区一线体育教师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体育教师实施课标的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是什么时,选择最多的是“学生素质基础薄弱”。这一问题已然成为整个江苏省初中学校体育的普遍现象。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健康中国理念下学校体育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
3.2.5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体育教师授课班级多,重复性工作在所难免,此外还有晨跑、大课间和课外活动的指导工作,以及运动训练队(且这些工作基本不被计入课时劳动量,属于义务教学性质)和中招体育加试带来的压力。这种“大工作量、低待遇”的情况使得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职业倦怠感现象越来越明显,工作缺乏热情和动力。访谈结果显示:“职业倦怠在高级教师中很普遍”(S2)。“当前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感出现的时间呈现越来越早的趋势”(S12)。“课外活动、带运动队没有任何额外补助,绩效工资对体育教师不公平……感觉没有奔头……课太多,就是一种机械的重复,完全没有创造……到了初三,不断重复中招体育加试的项目,一直辅导那几项,反复指导,倦怠避免不了。”(S16)
3.2.6地方课程欠缺地方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三级教学管理中最关键、作用最直接的环节。但调查发现,江苏省有不少地方校本课程缺位,一线体育教师缺乏应有的指导。多数教师反映,其所在地区缺乏相应的地方课程,少数地方虽编制了相关课程,但缺乏有效性,形同虚设,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之间出现“断层”。
“国家层面颁布课程标准,这种理念是很好的,一线教师也努力执行,但是一线教师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可能会误读、误解一些问题,中间这一块——地方的管理是欠缺的。”(S1)
课程实施中体育教师的迷茫、不知所措,与地方课程的缺位不无关系。传统课程需要改革,地方课程缺少对接,体育老师没有抓手、感到茫然、不会上课,势必会影响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效果。
4 结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体育学科地位的不断提高,教学设施逐步配足配齐,课程标准逐步修订与完善,体育教师在课程思想观念上有了明显的转变。对课程标准的认知不断提升,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及教学评价策略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课程实施能力逐步加强。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实施中的一些矛盾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中招体育加试引发的课程教学异化;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投入大、效益低;优质课表演愈演愈烈导致课程价值取向偏移;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加剧;地方课程的缺位导致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断裂等。这些因素导致体育教师的思想认知与课程实施行为表现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
反观课程改革实施中突出的问题,有既往问题的加重,也有课程实施中新出现的问题。课程改革本身就是不断纠偏的过程,课程实施过程也是一个检测过程,在问题检测中不断剥离问题、规避问题。新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发生,既有课程改革自身因素,也有课程改革之外的因素。明确问题及相关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