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夏秋用品种皖·丰×夏·晖
2019-03-08黄德辉童晓琪
秦 凤 黄德辉 张 彦 童晓琪 石 凉 黄 浩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61)
随着我国蚕业规模化、粗放型省力化饲养模式的推广,加之极端气候冲击和桑园管理粗放等使得蚕病频发、生产风险倍增,从而导致种茧育和丝茧育效益明显偏低,给家蚕良种繁育和蚕茧安全生产带来诸多不可控因素[1-2]。这是由于家蚕品种抗病抗逆性、繁育工效和蚕种质量不能与之相适应所致。因此,夏秋用家蚕品种的选育目标应以增强品种的强健性为重点,选育和推广斑纹限性、抗病抗逆性强的蚕品种,以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粗放的饲养方式和轻简化的良种繁育,是有效规避生产风险、降低蚕种繁育劳动强度、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3]。
根据育种目标,人为设置高温、多湿等环境条件,适当给予较差叶质的桑叶(硬化叶、凋萎叶、虫口叶),大密度粗放式饲养,对杂交后代进行定向培育[4];利用家蚕斑纹限性遗传规律,采用杂交、连续回交及系统选择的方法,结合多代抗逆性(高温、多湿、粗饲)选择,育成中系斑纹限性品种521B、523B,与保育、改良的日系强健性普斑白蛾品种524、526组配成四元杂交种——皖·丰×夏·晖(521B·523B×524·526),并于2018年1月通过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5]。现将皖·丰×夏·晖的主要性状及饲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原种主要性状和饲养技术要点
1.1 原种性状
1.1.1 中系杂交原种521B·523B(正、反交) 中国系统(中·中),四眠,二化性杂交原种,含一定的多化性血统。卵黑绿色,卵壳淡黄色;蚁蚕黑褐色,克蚁头数约2 200头,行动活泼,有趋光、趋密性;壮蚕体色青白,体型粗壮、匀整,体质强健,食桑活泼,雌蚕皮斑为暗黑限性普斑(花蚕),雄蚕为素蚕(白蚕)(图1);各龄眠起齐一;熟蚕体色乳白透明,老熟齐涌,喜营上层横位茧,茧短椭圆形,茧色白,缩皱中等偏细(图2);发蛾整齐,雄蛾交配性能好;雌蛾单蛾产卵540粒左右,产附平整,不良卵率低。繁育过程中可能有少量生种发生。
图1 中系原种521B·523B的幼虫
图2 中系原种521B·523B的蚕茧
根据家蚕幼虫期斑纹限性的表型特征,5龄期可准确鉴别雌(花蚕)、雄(白蚕),分开饲养和上蔟,有效提高繁育过程中雌、雄鉴别的准确率和工效,实现蚕种繁育的轻简化,提高蚕种质量。催青期经过10 d,幼虫经过21 d,蛰中经过14 d;全蚕期经过45 d,与524·526组配一代杂交种,521B·523B应推迟1 d催青。
图3 日系原种524·526的幼虫
1.1.2 日系杂交原种524·526(正、反交) 日本系统(日·日),四眠,二化性杂交原种。卵紫褐色,卵壳白色;蚁蚕褐色,孵化齐一,克蚁头数2 300头左右,行动较活泼,有逸散性;稚蚕眠起尚齐,壮蚕体色玉白,体型粗壮、匀整,普斑(图3);强健好养,食桑活泼;茧长椭圆形,浅束腰,茧色洁白,缩皱中等(图4);发蛾整齐,雄蛾安静,耐贮藏,交配产卵性能好,雌蛾单蛾产卵450~500粒。催青期经过10 d,幼虫经过21 d,蛰中经过15 d;全蚕期经过46 d。与521B·523B组配一代杂交种,524·526应提前1 d催青。
图4 日系原种524·526的蚕茧
1.2 原种饲育技术要点
1.2.1 催青要求 采用两段催青法催青,家蚕胚胎发育前期(戊3前) 设定温度 22.5 ℃,相对湿度 75%~80%,自然光照;家蚕胚胎发育后期(戊3后)设定温度25.5 ℃,相对湿度85%~90%,光照18 h;蚕种转青后,需及时包种,温度25.5 ℃,并注意维持湿度和黑暗保护,以促使蚕种孵化齐一。中系(521B·523B)因含一定的多化性血统,原种可能有少量生种发生,需注意催青温度的控制,胚胎发育至戊3及戊3以后的催青温度宜偏高0.5~1.0 ℃;催青前和包种时要强化原种的蛾区选择,严格淘汰有生种发生等不良蛾区。
1.2.2 饲育措施 家蚕原种幼虫期1~3 龄采用全防干育,温度28.0~29.0 ℃,相对湿度85%~90%;4龄采用半防干育,温度26.0 ℃,相对湿度75%~80%;5龄采用普通育,温度24.0~25.0 ℃,相对湿度70%~75%。收蚁时感光不宜过早,需适当提早收蚁;每次给桑前须匀座,以保证良桑饱食,发育齐一,防止饥饿和营养不良;家蚕原种发育快、眠起齐一,稚蚕期要注意超前匀座、扩座,各龄期将眠时要及时加眠网;各龄起蚕活泼,应及时饷食。稚蚕期也是引起化性变化的关键时期,稚蚕期1、2龄温度不得低于26.0 ℃;遇高温多湿天气,尤其是秋蚕的小蚕期可采用半防干育并增加除沙次数,蚕座多撒焦糠或石灰粉等干燥材料,防止蚕座蒸热霉变;大蚕期每天多撒新鲜石灰粉,确保蚕室通风透气和蚕座干燥。
1.2.3 桑叶品质 种茧育桑园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的施用要注意氮(N)、磷(P)、钾(K)(N ∶P∶K =5∶3∶4)的配合,这样不仅能提高种茧育桑园的桑叶产量,同时还能提高桑叶的质量,进而提高原蚕的体质和蚕卵的质量;偏施氮肥易导致蚕体肥大虚弱,死笼率提高。收蚁及饷食宜用适熟叶,不宜用过老过嫩叶,叶质需老嫩一致;要做好桑叶的采、运、贮工作,不采虫口叶、雨水叶,确保桑叶新鲜。壮蚕食桑量大,需及时给桑,保证充分饱食;注意大蚕用叶要提前摘芯,促进桑叶成熟和营养充实,提高母蛾产卵量和蚕卵质量。
1.2.4 消毒防病 养蚕前蚕室、贮桑室、蔟室、采桑筐、蚕网、塑料薄膜等要一次性全面消毒,要保持蚕室清洁,换鞋入室,未消毒的用具不得带入蚕室。蚕期注意用漂白粉、防僵粉等广谱性蚕体蚕座消毒剂加强对蚕体、蚕座的消毒;3龄开始至上蔟每天使用1次新鲜石灰粉消毒蚕体、蚕座以防治病毒病;严格提青分批,发现病蚕要及时捡出,丢入石灰钵里消毒后再统一深埋,僵蚕焚烧;严格淘汰迟眠蚕、弱小蚕,促进家蚕发育齐一。
1.2.5 上蔟采茧 皖·丰×夏·晖中、日系蚕种均上蔟齐涌,茧型较大,要及时做好蔟室、蔟具的准备工作。严格个体选择,淘汰始熟、终熟和发育特别小的个体,稀上为宜,注意蔟中通风排湿,切忌上闷蔟,避免阳光直射;蔟中以温度24.0~25.0 ℃、相对湿度70%~75%为宜;上蔟和蛹期特别是上蔟化蛹至复眼着色阶段,要防止接触28.0 ℃以上的高温,可防止生种和再出卵的发生。早采茧时间一般以上蔟3足天为宜,采茧后平摊在匾中保护,有利于减少缩尾蛹的发生,提高发蛾率。
1.2.6 种茧保护 种茧及蛹期保护以24.0 ℃为中心,发蛾调节以21.0~27.0 ℃为范围;雄蛹超过27.0 ℃调节易发生不受精卵。种茧保护相对湿度以75%~80%为宜,相对湿度低于60%蛹发育慢,不良蛾多,产卵数少,不受精卵增加;湿度过低易发生旋蛹,导致缩节蛹发生,蛹羽化困难,不交配蛾、不产卵蛾、少产卵蛾增加;湿度过高病原菌易繁殖,死蛹增加。
1.3 蚕种繁育期注意事项
中系(521B·523B)原种为斑纹限性品种,5龄中、后期可根据表型特征将花蚕(雌蚕)和白蚕(雄蚕)分开饲养、分开上蔟,避免削茧后的雌、雄鉴别,节省劳动力,提高工效和蚕种杂交率。
削茧不宜过早,以全部削完第2天见苗蛾为宜,动作要轻,避免蛹体损伤而发生后期死蛹;加强蛹期保护,温度以24.0~26.0 ℃为宜;原种发蛾齐涌,注意蛹期温度调节,及时做好原种对交批次的发蛾调节,确保对交品种的发蛾时间一致。
蚕蛾交配时温度不宜过高,以24.0~25.0 ℃、相对湿度75%左右为宜,防止温度过高蚕蛾交配时容易散对,导致交配时间过短、受精不充分而出现不受精卵。
2 一代杂交种性状及饲养技术要点
2.1 一代杂交种性状
皖·丰×夏·晖为中·中×日·日四元杂交夏秋用家蚕品种,二化、四眠。正交深、浅普斑各1/2,反交均为浅普斑,壮蚕体色青白(图5)。各龄发育快,眠起齐一,食桑活泼,体质强健好养,抗逆性强,对高温、多湿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耐粗食,上蔟齐涌,喜营上层茧,茧长椭圆形,茧型中等匀整,缩皱中等(图6),双宫茧率低,解舒优,纤度适中,丝质良好。适合长江流域夏季及中晚秋饲养。
图5 皖·丰×夏·晖的幼虫
图6 皖·丰×夏·晖的蚕茧
2014年秋季,皖·丰×夏·晖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实验室以秋丰×白玉作为对照蚕品种进行了杂交测定,并进行了丝质检测。皖·丰×夏·晖的全茧量2.06 g、茧层量0.469 g、茧层率22.84%,分别比秋丰×白玉的1.93 g、0.434 g和22.57%高6.74%、8.06%和0.27个百分点;4龄起蚕结茧率92.94%,略低于秋丰×白玉的94.64%;虫蛹统一生命率91.79%,与秋丰×白玉相仿;万蚕收茧量18.20 kg、万蚕茧层量4.151 kg,分别比秋丰×白玉的17.26 kg和3.896 kg高5.45%和6.54%;茧丝长1 203.0 m、解舒丝长1 010.9 m、解舒率84.04%,分别比秋丰×白玉的1 074.8 m、812.5 m和75.60%高11.93%、24.42%和8.44个百分点;纤度3.164 dtex,洁净96.5分。皖·丰×夏·晖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2015年秋,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实验室继续进行皖·丰×夏·晖的实验室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皖·丰×夏·晖4龄起蚕结茧率98.71%、虫蛹统一生命率98.16%,均与对照蚕品种秋丰×白玉的98.68%和98.24%相仿;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分别比秋丰×白玉高6.33%、12.73%;茧丝长1 124.8 m,比秋丰×白玉的1 073.5 m长51.3 m,提高4.78%;解舒丝长945.3 m,比秋丰×白玉的892.1 m长53.2 m,提高5.96%;解舒率和洁净分别为84.04%、96.50分,与秋丰×白玉的83.10%和96.50分相仿;纤度3.448 dtex。皖·丰×夏·晖综合经济性状突出。
2016—2017年秋季皖·丰×夏·晖(521B·523B×524·526),参加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在青阳、肥西、霍山和黟县4个鉴定点进行的农村生产鉴定,各鉴定点样茧送至农业农村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镇江)测试中心进行丝质测定。鉴定结果显示:皖·丰×夏·晖解舒率79.77%,纤度2.983 dtex,洁净95.09分,虫蛹统一生命率98.44%,茧层率21.02%,鲜毛茧出丝率16.22%,茧丝长1 124.0 m,解舒丝长899.0 m,万头收茧量指数107.78%。对照《安徽省蚕品种审定指标》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合格。与对照蚕品种秋丰×白玉相比,皖·丰×夏·晖孵化发育齐一,耐粗饲料,食桑旺盛,强健好养,老熟齐涌,喜营上层茧,茧形匀整,解舒好,洁净优,纤度适中,丝质好;尤其是在一代杂交种繁育过程中可有效降低雌、雄鉴别的劳动强度,使杂交率达到99%以上,有利于提高蚕种的杂交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蚕种生产的轻简化和提高蚕种的质量。
2.2 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收蚁感光不宜过早,适当提早收蚁;每次给桑前须匀座,保证家蚕良桑饱食,发育齐一。皖·丰×夏·晖发育快、眠性稳定、入眠快、眠起齐涌,稚蚕期要注意超前扩座,各龄将眠时要及时加眠网。各龄起蚕活泼,饷食应及时,饷食用叶宜适熟偏嫩。壮蚕食桑量偏大,需充分饱食;晚秋蚕期尤其是室外大棚或地蚕育的家蚕,要特别注意防止接触20.0 ℃以下的低温,否则要设法及时加温,以避免低温降低家蚕的体质引起家蚕发病。皖·丰×夏·晖上蔟齐涌,茧型中等,要及时做好蔟室、蔟具的准备工作,上蔟密度以稀为宜并注意蔟中通风排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