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击胡虏镇北疆”的英雄卫青(上)
2019-03-08马力
●马 力
古代丝绸之路的贯通始于汉武帝时期。贯通的关键在打败卡在咽喉要道上的匈奴。真正扭转汉朝与匈奴战局的大英雄是汉武帝时期的卫青。
卫青是河东平阳人。平阳地处太行、吕梁两山之间。卫青是私生子,他的母亲是平阳侯曹参的家奴。天子特召平阳侯进京做官,卫青的母亲便跟随主人一起到了长安。父亲郑季是个小官吏,早年在平阳侯家做事期间,与卫青的母亲私通,生下阿青。阿青6岁那一年,为了脱离奴隶身份,母亲让他跟随父亲生活。然而,自从阿青踏入郑家门起,就被正室夫人的孩子欺负。他们把他当奴仆看,让他吃残羹剩饭,让他做粗重活计。正室夫人的孩子可以上学,他却要放羊。每日除了要经受风雨的摧残之外,他还要和老虎等野兽搏斗才能保住羊群。9岁那年,阿青实在受不了嫡母的虐待,便独自离家去长安寻找生母。在半路上,他碰巧遇到也在平阳侯府中做事的赵伯。赵伯问明他的身世,便带他一路同行。路上,他们遇到一位略通相术的老钳徒。他看卫青“虎目鹰鼻”,便说他有“将帅之相”,日后“必得拜将封侯”。赵伯听了,心中暗喜。当阿青被带到生母身边后,便从母姓,取名卫青,成了平阳侯府的马奴。他还认赵伯为义父。义父竭力栽培义子,除了向他传授自身的武艺之外,还请平阳侯府的赵管事闲来教他识字。一次,赵管事随意丢给他一本兵书《司马法》,让他识字用。不想,卫青对这本书竟着了迷,不仅学识字,还将兵法一一默记于心。可见,他从小就对军事感兴趣。
卫青真正的伯乐,是平阳侯曹参之妻——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乃是皇帝刘启的爱女、太子刘彻的胞姐阳信公主。她下嫁到平阳侯家,改叫平阳公主。当卫青到了平阳侯府,卫青的母亲领他第一次见平阳公主的时候,他惊呆了——眼前的平阳公主竟和梦中给他送饭食的仙女姐姐长得一模一样。来到平阳侯府的最初5年,他帮助马夫喂马、放马,整天和马混在一起,仿佛通了马语。5年之后,卫青已出落成一个身体魁伟健壮、相貌英俊的驯马能手。有一次,当红马“逐日”险些惊了平阳公主之时,卫青施展绝技征服了“逐日”。平阳公主见了连连赞道:“阿青!真是好身手啊!”后来卫青驯服烈马“追风”的过程也被平阳公主看在眼里,便把他提拔成自己的贴身骑奴。这期间,他又偷偷学得一手精湛的马术。平阳公主心喜这孩子有出息,又将他擢升为御者,专为公主驾车。卫青一次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均由这个“仙女姐姐”给予,心中充满无限感激之情。他更加专心养马驾车,跟随公主左右,小心翼翼,尽心尽职,公主对他十分满意。闲暇时间,他还用心练武,武艺越来越精湛。
当卫青十六七岁时,有一次和号称“天下第一剑侠”的郭解在平阳侯府的院中比武。他身手敏捷,剑术纯熟,与郭解打得难解难分,不相上下。这一切被来此看望姐姐(平阳公主)的汉武帝刘彻看到。刘彻为了打败匈奴,正在为筹建“建章营”四处网罗人才。刘彻见卫青有这般本事,便和姐姐提出要带走他。平阳公主欣然同意。此后,卫青开始了建章营的军旅生涯。
在建章营,卫青训练很刻苦,而且利用闲暇时间继续攻读《司马法》。经过这段历练,卫青不仅孔武有力,武艺高强,而且满腹韬略,气度不凡。汉武帝刘彻经常和建章营的骑郎们一起去皇家园林游猎,对卫青的迅速成长甚为高兴,于是让卫青负责建章营的训练工作。在训练方策上,他继承了前辈“以野治野,野蛮其心”的训练方法,即平时训练要吃匈奴的食物,穿匈奴的裘皮,使用匈奴的弓弩,甚至启用匈奴降将参与训练骑郎们,以便充分掌握匈奴的骑射技术。这是为了培养大汉男儿的骨气、血气、勇气、豪气和志气,目的是在将来抗击匈奴的战斗中取胜。
卫青还进行了其他一系列改革。比如,他不拘一格接纳与匈奴人有仇但当过草寇的张次公入营,体现了英雄不问出处的开放精神。他还改革传统的车战步卒战法,比如魏舒方阵就是其中之一。在建章营练兵初具成效之后,汉武帝又陆续组建期门军和虎贲军,仍命卫青为他们的教官。在卫青的言传身教下,威武的汉骑军日益壮大,成为威武之师。这时的卫青已经成了汉武帝的左膀右臂,恩宠日深。此时,正巧他的三姐卫子夫作为汉武帝的宠妃有了皇家血脉,也深得刘彻宠幸。于是,朝野上下便有卫青是因裙带关系而步步高升的传言。当卫氏家族的兴起触犯到宫中一些人利益的时候,大长公主便派出刺客谋杀卫青,但此事未遂。皇帝闻之大怒,不仅严惩肇事者,还给卫青升了官。此时,卫青只需要一个时机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