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茶叶市场的“顶级流量”
2019-03-07王艺忠李雨霖佐联江
王艺忠 李雨霖 佐联江
在祖国西南边陲——“沧江怒水”之间的西双版纳勐海县境内,有一座美丽神奇的布朗山,自古以来,山上就居住着布朗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新中国成立后,该地区成为我国唯一的布朗族民族乡。
布朗山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70.1公里。据专家考证,布朗山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多年历史,世居于此的山民是古代百濮民族的后裔,他们直至民国时期仍身处密林,是云南原生的土著民族。
新中国成立前,布朗山还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家族公有、村社共有等原始社会土地所有制类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布朗山的发展,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实施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政策,推动他们迅速改变了上千年来刀耕火种、食不果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状况,走上互助合作、溫饱有余的新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布朗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大力扶持茶叶、生态林业等特色产业发展,使布朗山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布朗山着力实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民族团结进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使布朗山人民从伴随了1000多年的贫穷落后中彻底走出,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向小康社会。2012年以来,曾经历经千年的“愁苦之地”布朗山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布朗山乡自然风光秀丽、民族习俗浓郁、生态旅游前景广阔。山乡宽广的自然草场,水资源丰富的大小河流,地热资源等都为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布朗山神奇的历史、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对外界有着深深的吸引力,随着近年来布朗山茶叶产业,尤其是古树茶名声远扬,到布朗山寻山问茶的游人越来越多。此外,布朗山的广阔森林、各种菌类、丰富的南药和水果、班章和勐囡的藤竹、布朗文化博物馆等也成为布朗山文化旅游的重要部分。
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布朗山乡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包括“两污”工程建设、亮化工程建设、活动场所建设、布朗族文化保护建设、村寨基础设施建设等。布朗山美丽乡村建设迈开了新步伐,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展开。通过持续的建设,布朗苦茶成为布朗山的另一个知名品牌,为广大茶农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路,橡胶种植、坚果也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农民人均增收30%以上,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布朗山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老班章,一个村名,同时也是顶级普洱茶的代名词。老班章村,原来是布朗山原始雨林中一个毫不起眼的自然村。“班章”的意思是“有桂花树的窝棚”,从名字就知道这是个“守着绿水青山受穷”的贫困村。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绿色、生态、有机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村里数千亩平均树龄几百年的古茶树从过去无人问津到市场追捧,原生态的“老班章”成为普洱茶第一品牌。市场的无形之手与政府的帮扶,使古茶树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户均年收入在百万元以上。每年春茶收购季,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云集村寨,因现金流量大,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专门在此设了云南首个自然村营业点。
漫步在老班章村,很容易让人产生身处内地“新农村”的错觉,忘了这是距昆明远达700多公里的边境原始雨林中。别墅式的小洋楼鳞次栉比,一个个现代化、标准化的“茶叶初制加工所”敞亮整洁。村民卖茶已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不再背着麻袋现金存银行,而是通过手机扫码微信、支付宝做生意。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村民更加爱护生态环境,对每棵古茶树都严加保护,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并制定统一的管护标准。如今,全寨布朗茶农家家住上了新楼房,日子过得富裕、恬静、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