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 焕发语文课堂活力分析

2019-03-07黄金燕林晓兰

考试周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黄金燕 林晓兰

摘 要:教育是一种启迪智慧的行为,无论是在个人的学习成长,还是未来发展中都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最需要做些什么?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理应关注核心素养的要求,以核心素养為指导,在优化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语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知能并重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什么是核心素养”与“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这个方面的研究需求,不是来自学科内部,而是在强调未来教育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时,客观需要逾越的一道屏障。“素养”一词的内涵太大了,不是教育一己之力可以达成的。因而,教育需要聚焦在“核心素养”上。这就决定了,教育规划需要落实在人的培养上,即体现人本的需要与时代发展中社会之于人才的需要。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中,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理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需求等科学开展语文教学,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全面优化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引导者,教师应该全面贯彻新课改的要求,自觉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自觉摒弃传统的以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全面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切实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一、 以启发为指导,坚持知能并重

(一) 启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尚在形成和完善过程中,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顾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盲目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和渗透,不仅难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甚至还容易引发小学生的抵触和排斥情绪。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率先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当小学生对语文内容充满兴趣时,无须教师激发和鼓励,他们就会主动开展学习。反之,当学生缺乏兴趣时,再高明的教学方式也无济于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结合教材,从学习的目的上去启发学生热爱学习;另一方面要从创设认知“冲突”中,巧妙结合课程内容,充分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制造矛盾或问题,营造趣味性课堂,吸引学生主动质疑、主动释疑。这样不但课堂效果好,更重要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

(二) 启发学生学会质疑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引导,不少小学生对于教师的答案趋之若鹜,在他们看来,教师是万能的,教师所讲的就是正确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小学生普遍缺乏质疑意识,普遍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师可以在提问环节中,巧妙设置陷阱,当学生解答遇到瓶颈时,自然就能够投身于释疑过程中。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从一点一滴做起,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比如教师询问课文中的前后段内容是不是存在矛盾,或者课文中的核心句子该用逗号,还是句号等。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时,无论对与错,教师都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同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开展探究和论证。

二、 以尊重为基础,提倡知情相融

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内部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置于平等地位,以平等视角来审视学生,给予他们尊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 尊重个性,关注差异

在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关注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以此来开展阅读教学。不同学生可能由于自身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或者阅读能力等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会造成关注点的异同。此时,教师绝不能以统一化的标准来规范和指导学生,而应该真正结合学生的不同阅读期望等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比如有的学生旨在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的作文能力,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多阅读一些具有情节或者内容相适宜的内容。有的学生旨在通过阅读扩大自身的视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利用好图书馆来开展广泛阅读。基于此,教师应该发挥好引导作用,全面培养学生用功学语文的精神,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

(二) 重视学法,培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知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若学生自身不掌握学习方法,不掌握学习要领,即便教师如何引导,也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引导学生科学学习,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投身于自主探究中,总结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读”的欲望,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其次,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以引导和规范,鼓励和引导他们认真读书,在读书过程中学会提重点,学会记笔记。最后,教师要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三) 以交流、互动为核心,讲究教学相辅

教师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引导者,应该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吸收和消化的过程,但学生所吸收或消化的并不仅仅是课文中的内容,也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可能来源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也可能来源于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广泛交流与互动,引导学生广泛分享与体会。如在教学《争吵》一课时,我精心设计讨论交流的问题:“争吵后,‘我不安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这样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创设,教师适时发挥引导作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也能够促进学生间的互问互答,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实现学习过程中师本和生本的和谐统一。

总而言之,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教师应当尊重个体差异,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方法传予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让每一堂语文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M].2011.

[3]刘丹.课程教育研究[M].2014.

[4]马云华.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之我见[M].语文天地,2011(2):10.

作者简介:

黄金燕,林晓兰,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罗东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