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化浸润下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体验课程的实践研究
2019-03-07陈兵
摘 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识字是孩子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它“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在具体陈述学段目标时,明确提出了“认识”和“学会”两种不同的目标,旗帜鲜明地体现了“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理念。多认少写,能够保证低年级孩子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在现代的信息社会,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因此,让小学低年段尽快实现认一定数量的字,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母语教育主动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表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义务教育;识字;写作
培养低年级的学生对汉字学习的情感,意义深远。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其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用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引导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必然会激发他们主动探求识字的方法,逐渐帮助低年级的孩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此过程中,随着知识的积累,体验和总结出来的规律渐渐增加,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就会自然形成和发展。因此,在识字过程中,培养孩子们主动识字的兴趣至关重要。
一、 识字教学的现象分析
识字教学的研究一直是许多语文教育教学者研究的工作重点,研究者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经验总结,定法纠法,分析得失。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汉字的识字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其中颇有影响的有:词串识字、童话识字、情境识字、成语识字等。这些方法都凝聚了研究者的汗水和心血,有的可能还处于待完善的状态,但是它们大多是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接受、促进学生发展成长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识字学习有了推进的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者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在识字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识字教学存在“重量轻质”的现状,即重数量轻质量,不少老师把识字数量的多少当作识字教学的全部目的,从而忽视了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甚至于上课时只谈认字而不言其它。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有些老师对课标的把握不准,认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就是教学生识了字就算完成了任务,学生识得越多,自己的任务就完成得越完美。因此,不少识字教学割裂了汉字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汉字和汉文化之间的联系,忽视了汉字中凝聚的民族文化和精神。殊不知,这样的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跟“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这一课标强调的基本理念严重偏离。
识字体验和环境熏陶、文化浸润应该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只有在语言环境和文化浸润中的识字体验才会让汉字在孩子们的思想中扎根。
二、 当前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矛盾冲突
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良好的文字和语言感受的基础在于阅读。孩子只有爱阅读、多阅读,才能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应用水平。近年来,帮助学生尽快、尽早地实现独立阅读已经不约而同地成为当前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成功的经验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从小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及早实现自主阅读,让孩子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阅读能力和表述能力。
但是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读完一、二年级只要求认识16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于是出现一方面要求,甚至规定孩子有一定的阅读量,但另一方面孩子由于受识字量的限制,升到三年级还不能解决自主阅读的问题。中国学生要在低年级阶段前实现自主阅读,必须掌握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识字拖住阅读的后腿。”这成了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实际的问题,一个大矛盾。
三、 在“大文化”下寻求识字方法“小突破”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苏州的文化积淀十分深厚,以苏州为中心的吴文化是中华文化大家庭中举足轻重的一员,以其独树一帜的文化风范在华夏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苏州所有的名片中,“文化苏州”这张名片含金量最重,甄别性最强。苏州的民俗,苏州的街道,苏州的园林,苏州的饮食,此外苏州的水名、人名、桥名、地名、还有苏州的戏曲和典故等,都是伴着苏州孩子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都是苏州孩子认读识字过程中最直接、最有效、最生活化的教科書。
把学生的识字体验放在苏州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是将识字和文化相融合,是在陶行知老师“生活化教育”思想的指引下,从儿童成长的环境出发,构建生活大课堂,努力拓展识字的空间,营造喜闻乐见的认读氛围,在文化主线的串联下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识字,让学习汉字与生活体验、了解文化融为一体。
文化浸润下的认读体验旨在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认读,在文化串联下高效地识字。将我校学生所处的苏州这座有着2500年历史、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的文化有机地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苏州文化的优势和特点对孩子进行浸入式的渗透和熏陶,让孩子在自由身心的状态下进行文字的辨识、理解、记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大大提高识字的数量,为学生尽早开始自主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供保证。
四、 研究目标以及研究内容
基于“文化”这个基点,本着循序渐进、体验识字的原则,确立由“校园文化”、“园区文化”、到“苏州文化中的有形文化”、“苏州文化中的无形文化”的研究思路。
研究目标
(一) 总体研究目标
1. 以生活体验和文化熏陶为依托,培养儿童对识字认读的兴趣,拓展儿童识字认读的面,在识字的同时感受文字背后的文化、传承家乡文化;能趣味识字,能随时随地有识字认读的意识。
2. 小学第一学段(低年级)能认读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具备自主阅读能力,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初步形成一定的阅读素养和文化素养。
(二) 学期研究目标
学期研究目标
一年级上学期以校园文化为主,进行识字体验。
一年级下学期以园区文化为主,进行识字体验。
二年级上学期以苏州文化中的有形文化(路名、桥名|、建筑等)为抓手,开展认读体验。
二年级下学期以苏州文化中的无形文化(作品、戏曲、名人、风俗等)为抓手,开展认读体验。
(三) 研究内容
1. 一年级學生识字现状及识字教学现状研究,为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2. 低年级学生科学认读的规律研究,探索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科学认读规律;
3. 研究“苏州文化浸润下的认读体验”的策略和方法;
4. 研究“苏州文化浸润下的认读体验”的内容选择与整合;
5. 探索低年级学生在文化浸润下识字认读的一般模式,在实践中形成容易操作的识字认读活动模式。
五、 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 准备阶段(2016.9~2016.10)
1. 认真学习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学习本校课题的研究方案,领会精神。
2. 调查、分析本校一、二年级学生识字体验的现状。
3. 讨论确定研究的子课题。
4. 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二) 实施阶段(2016.10~2018.5)
1. 研究、摸索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科学认读规律;
2. 研究“苏州文化浸润下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体验课程”的内容选择与整合;
3. 研究“苏州文化浸润下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体验课程”实施的原则、策略;
4. 组织教师上实验课,评议研讨,总结反思;
5. 请有关领导、专家对课题进行相关的指导;
6. 通过“苏州文化浸润下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体验课程”的研究,逐步形成集科学性、实践性和创选性相统一的识字体验活动的校本教材。
(三) 总结阶段(2018.6~2018.7)
1. 统计分析实验数据。
2. 整理资料和阶段性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六、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活动实践,通过反思、验证、探索出更有效的成果。在实验中还要用到的辅助研究方法有:
(一) 文献法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吸纳国内外汉字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大力加强课题组人员的理论学习,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二) 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
(三) 个案分析法
对一个个生动的课例进行剖析,获得成功的经验。
(四) 调查分析法
在实验班级、教师中开展调查、问卷、讨论、对比等活动。
(五) 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成自己的识字体验教学的理论。
七、 课题研究的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
课题研究阶段报告报告2017年7月
课题研究的论文论文2016年9月~2018年6月
体现课题特色的活动设计和案例分析案例、反思2016年9月~2018年6月
学生认读、阅读活动展示活动展示2016年9月~2018年6月
最终成果
课题研究的论文集论文集2018年6月
“认读体验”的校本活动教材校本教材2018年6月
“认读体验”课程系列微课微课视频2018年6月
课题研究报告总结2018年6月
汉字是富有生命意义的符号系统,中国字,横平竖直,金钩银划,方正有型,字正腔圆,每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在大文化背景下进行认读识字不只是一种语文教学任务,更是孩子们的一种体验,一种感悟,一种享受。
在进行有形文化(苏州的路、桥、街、建筑、小吃等)识字体验时,我们根据孩子们的认知需要设计了《认识苏州》《古典苏州》《探访名园》《走进古镇》《走街串巷》《亲近水文化》《苏州的桥》《舌尖上的苏州》等认读体验活动。每次的活动,我们都整理出了相应的认读汉字,收纳到“汉字收纳盒”里,每个月开展隆重的认读总结日,孩子们利用这个日子,将自己识到的字与同学、老师、家长进行分享。现如今,我们尝试着开展了识字体验延展课程——文化识字体验综合实践活动,如结合春游开展了“徜徉在家乡的春天里”“秋之家乡赞”等走进自然的识字研学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举行,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随着兴趣的高涨,识字量也“水涨船高”(预计每个低年级孩子平均识字量在1500左右),更主要的是,增强了孩子们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
在文化中探寻,在体验中实践。把认读识字和文化、环境相融合,挖掘儿童成长环境中的苏州文化因素,对于儿童学习、积累、理解、运用汉字,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有着巨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
陈兵,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