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玉米生产地位、优势与自给率分析*

2019-03-07陈印军王琦琪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年1期
关键词:自给率大豆粮食

陈印军,王琦琪,向 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0 引言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最高年份的2015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3 811.93万hm2,玉米产量2.25亿t,分别占全国粮食作物总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的33.6%和36.1%。然而,由于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和工业原料,并非主要口粮(2017年全国玉米食用消费量只占玉米总消费量的3.6%[1]),所以有人提出我国应重点发展水稻和小麦两大口粮作物,而玉米需求则应利用国际市场,即加大玉米进口数量,玉米自给率保持在90%,甚至是80%即可。尤其是前几年我国玉米高价格、高库存和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现象十分突出,有人提出“中国应大量进口国际粮食[2]”、“中国理应大量进口便宜粮[3]”、“要大胆解放思想,鼓励进口,放弃‘粮食安全’的谬论[4]”、“放开价格,进行进口[5]”、“进口更多粮食,解除‘粮食安全’对农民们的束缚[6]”等等。玉米真的没有水稻和小麦那么重要吗?玉米生产真的没有优势了吗?通过系统分析,明确我国玉米生产地位、优势与自给率目标,对制定国家粮食及食物安全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关于玉米自给率问题,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果。《中国粮食安全国家战略研究》提出2020年我国玉米自给率保障在95%左右[7];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8—2027》预测2020年和2027年我国玉米自给率为92%[1]; “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政策的思考”模拟2020年我国玉米自给率89%~93%[8]; “基于贸易视角的新形势下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一文提出我国玉米贸易的基本原则是逐步放开市场,较大程度地利用国际市场,自给率可适当放宽到90%[9]; “关于我国粮食安全与粮食政策问题的思考—基于谷物自给率与日、韩相关经验的借鉴”一文提出我国玉米自给率只要达到90%即可[10]; “新形势下中国粮食自给战略”一文提出我国玉米的自给率应尽量保持在80%以上[11]。从我国玉米与其他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发展态势、自给率变化态势、区域适应性、灌溉需水量、增产潜力、生产成本、消费需求等方面的比较入手,分析玉米的重要地位与比较优势,以及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自给率的增减变化对口粮水稻和小麦自给率的影响; 从世界人口大国玉米自给率的现状与变化态势分析入手,看世界人口大国玉米自给率水平。通过系统分析回答在我国玉米生产具有明显优势,玉米在我国食物安全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不应放松玉米生产,而应将玉米与口粮水稻和小麦予同样重要地位。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1980—2016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数据来自农业农村部历年《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和国家统计局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2017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1980—2013年间我国玉米、稻米和小麦进出口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数据库—食物平衡数据表(http://faostat3.fao.org/download/FB/BC/E); 2014—2017年我国玉米、稻米和小麦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我国海关统计咨询网——海关统计月报(http://www.chinacustomsstat.com/aspx/1/NewData/Stat_Data.aspx?State=1&next=3); 其他人口大国玉米进出口数据来自美国农业部数据库(http://apps.fas.usda.gov/psdonline/psdquery.aspx)。

(3)我国与美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成本数据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6》。

(4)未来我国主要粮食消费需求数据来自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8—2027)》。

(5)世界人口大国人口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人口数据库(http://faostat3.fao.org/download/O/OA/E)。

1.2 粮食自给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1.2.1 粮食自给率定义

粮食自给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粮食供给满足需求程度,是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粮食安全的指标之一,通常用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年的粮食产量占当年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百分数表示。

在我国,粮食包括谷物、豆类和薯类。谷物包括玉米、水稻、小麦、高粱、谷子等。谷物是我国粮食的主体, 2017年全国谷物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91.4%,而玉米、水稻和小麦三大谷物产量又占了谷物总产量的98.2%。

1.2.2 粮食自给率计算方法

粮食自给率(SSR)=粮食总产量(P)/粮食消费需求总量(D)×100%; 粮食消费需求量(D)=粮食总产量(P)-粮食储备净增量(S+)+粮食进口量(I)-粮食出口量(E)。

即SSR=P/D×100%=P/(P-S++I-E)×100%。

粮食产量和粮食进出数据均可以在统计年鉴中查得,但粮食储备及其变化数据往往处于非公开状态,准确的粮食储备数据很难获得,为此,人们一般把“粮食贮备”看作常量,即S+=0。为此,将粮食自给率计算公式简化为:粮食自给率(SSR)=粮食总产量(P)/{粮食总产量(P)+粮食进口量(I)-粮食出口量(E)}×100%[10,12-14]。国际粮农组织也以该公式计算各国谷物自给率[15]。该文也以此公式计算玉米、稻米、小麦的自给率。

即:SSR=P/(P+I-E)×100%。SSR为玉米(稻米、小麦)自给率,P为玉米(稻米、小麦)产量,I为玉米(稻米、小麦)进口数量,E为玉米(稻米、小麦)出口数量。

1.3 研究方法

该研究以1980(1985、2010)—2017年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及自给率时序数据为观察值,采用趋势比较分析方法,对比玉米与其他粮食作物发展速度与地位变化; 以2004—2017年间我国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种植面积,以及玉米、水稻和小麦自给率时序数据列为观察值,应用SPSS分析方法,分析发展玉米生产对口粮水稻和小麦的影响; 采用文献分析方法,整理比较玉米与其他主要粮食作物灌溉需水量、生产潜力、增产潜力和未来消费需求; 以玉米生产调控政策还未强势实施的2015年我国玉米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生产成本与美国对比结果作为判断玉米在生产成本方面的相对优势; 通过对我国玉米主产区玉米生产细分成本与美国对应成本的比较,判断我国玉米生产成本高于美国的关键所在,并据此提出未来降低我国玉米生产成本之路径; 通过对我国玉米自给率长期变化态势及其对口粮水稻和小麦自给率的影响分析,以及世界人口大国玉米自给率水平,给出我国玉米自给率建议目标。

2 结果与建议

2.1 玉米是我国种植规模最大、产量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粮食作物,其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自我国宣布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的第三年,即1986年开始持续上升,至2015年达到顶峰

图1 1980—2017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面积变化趋势

图2 1980—2017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变化趋势

图1和图2反映了1980—2017年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粮食作物产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1985—2015年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与玉米产量呈不断增长之势,其中玉米面积增加了1.15倍,玉米产量增加了2.52倍,而同期水稻、小麦和大豆面积分别减少了5.8%、17.4%和15.7%,薯类面积仅增加3.1%; 同期水稻、小麦、大豆和薯类产量仅分别增加23.5%、51.7%、12.2%和27.8%,增长幅度远低于玉米。另外,在2004—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中,玉米对粮食总产量增量的贡献率高达56.6%[16],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是在政策强势调控下, 2016年和2017年玉米面积和玉米产量均明显减少,但2018年我国玉米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再次呈回升之势。

图3 1980—2017年主要粮食作物面积占比变化趋势

图4 1980—2017年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占比变化趋势

图3和图4反映了1980—2017年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占粮食作物总面积和总产量比重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1985—2015年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与玉米产量占比均呈持续上升之势。玉米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比重从1985年的16.3%上升至2015年的33.6%,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从1985年的16.8%上升至2015年的36.1%,均翻了1番多。

玉米种植面积于2002年超过小麦,并于2007年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种植规模最大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最多的2015年全国玉米面积3 811.93万hm2,占了全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3.6%。玉米产量于1998年稳定超过小麦,并于2012年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产量最多的2015年全国玉米产量2.25亿t,占了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6.1%。

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生产的大发展和玉米在粮食生产中地位的大提升并非自2007年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后才出现的,而是起始于我国宣布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的第三年,即1986年就开始了,并且是长期持续的。

2.2 我国玉米自给率大多数年份大于100%,并且明显高于水稻和小麦,是我国自给率水平最高的大宗粮食作物

图5反映了1980—2017年间我国玉米、水稻和小麦三大谷物自给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多数年份玉米自给率大大高于水稻和小麦。1980—2017年的38年中,玉米自给率全部保持在95%以上,其中超过100%有24年,介于98%~100%有8年,介于95%~98%有6年。尤其是1984—2009年26年中,除了1995年和1996年,其他年份玉米自给率均大于100%。只是近年受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的影响,我国玉米自给率连续低于100%,但多在98%以上。

图5 1980—2017年我国三大谷物自给率变化情况

2.3 2004年以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或减少并未引起主要口粮作物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的减少或增加,玉米自给率的上升或下降也未引起主要口粮水稻和小麦自给率的下降或上升

应用SPSS统计模型分别计算2004—2017年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与水稻、小麦和大豆种植面积的相关性,其结果:玉米面积与大豆面积相关系数为-0.954,其中黑龙江省为-0.978(2008—2016年); 玉米面积与水稻面积相关系数为0.944; 玉米面积与小麦面积相关系数为0.800。图1也直观地反映了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种植面积之间的相互关系。玉米面积与大豆面积呈高度负相关,说明玉米面积的增加有可能导致大豆面积的减少,玉米面积的减少有可能导致大豆面积的增加,这在黑龙江省2008—2016年间表现的尤为明显; 玉米面积与水稻、小麦面积呈高度正相关,说明这期间玉米与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同步增加,玉米面积的增加并未引起水稻和小麦面积的减少。

应用SPSS统计模型分别计算2004—2017年间我国玉米自给率与水稻、小麦自给率的相关性,其结果:玉米自给率与水稻自给率相关系数为0.705,玉米自给率与小麦自给率相关系数为0.275,均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图5也直观地反映了这种关系。说明保持玉米高自给率并不意味着水稻和小麦自给率会下降。出现上面的结果是因为黄淮海地区的玉米主要是夏玉米,并不与冬小麦发生冲突; 东北春玉米区不适宜种植小麦,并受水资源所限种植玉米的旱地不宜开发为水田,所以玉米并不与水稻和小麦发生冲突。

2.4 我国玉米具有多方面优势,是增产潜力和消费需求增长空间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决定未来我国食物安全的重要要素

2.4.1 玉米分布范围广,区域适应性强

玉米对各类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较强,种植要求相对较低,在全国各省(市、区)均有种植,并且是多个省(市、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据2015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分析结果,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在5%以上的省份有26个(占84%),而水稻和小麦分别为20个和21个; 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在35%以上的省份13个(占42%),而水稻和小麦分别为10个和7个。在我国形成了一条由东北向西南,穿越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广阔的玉米种植适宜带[17-18]; 而水稻和小麦的适宜种植区域相对狭窄,水稻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及西南地区[19]; 小麦种植区域主要集中于黄淮海地区[20]。

2.4.2 玉米灌溉需水量少,有利于水资源节约

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对农作物灌溉用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控两减三基本”原则限制了农作物需水量的增长。玉米生育期内降水较为充足,与小麦、水稻等大宗作物相比玉米是对灌溉水依赖最小的粮食作物。如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灌溉需水量为100~150mm,而冬小麦为150~350mm,棉花为150~330mm; 东北地区春玉米灌溉需水量为10~220mm,而春小麦为100~300mm,水稻为80~450mm[21],实际上东北地区大部分玉米不灌溉,而水稻则需灌溉水量300mm以上[22]。另外,玉米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高,如东北地区玉米降水利用效率为35kg/hm2/mm,高粱和春小麦33 kg/hm2/mm,谷子21 kg/hm2/mm,大豆8 kg/hm2/mm,玉米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23],是大豆的4.4倍。

2.4.3 与水稻、小麦和大豆相比,玉米具有一定的生产成本优势

表1 2015年我国玉米生产大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总成本与美国对比情况

(1)夏玉米+冬小麦主产区的黄淮海区,玉米生产成本低于小麦。如河南、河北玉米生产总成本分别较小麦低4.5%和6.4%,其中单位面积肥料成本,河南、山东、河北,玉米分别较小麦低22.8%、5.4%和31.7%。

(2)玉米、水稻主产区的东北区,玉米生产成本明显低于水稻。如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区,其单位面积生产总成本,玉米分别较水稻低32.1%、18.7%和29.7%,其中肥料费用分别低42.4%、31.9%和49.4%,机械作业费用分别低42.7%、35.4%和60.0%,人工成本分别低36.1%、21.3%和28.5%,土地成本分别低26.6%、15.4%和20.2%。

(3)与美国相比,我国玉米生产成本具有一定相对优势。如我国第一大玉米、第一大大豆和第二大水稻产区的黑龙江省,其单位面积玉米、水稻和大豆生产总成本与美国对应成本之比值分别为1.29、1.33和1.37,玉米相对成本(与美国玉米生产成本之比值)最低; 河南省单位面积玉米、小麦生产总成本与美国对应成本之比值分别为1.43和3.29,山东省分别为1.43和3.12,河北省分别为1.42和3.31,玉米相对成本明显低于小麦(表1)

2.4.4 玉米是我国生产潜力最高和增产潜力最大的粮食作物

玉米属于C4植物,与属于C3植物的水稻、小麦和大豆相比具有更高的光合作用效率,在相同的水、肥条件下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如我国目前示范田最高单产:玉米2.275 66万kg/hm2[24]、水稻1.723 53万kg/hm2[25]、冬小麦1.461 0万kg/hm2[26]、大豆6 320.6kg/hm2[27]。我国玉米高产纪录分别是水稻、小麦和大豆高产纪录的1.32倍、1.56倍和3.60倍。美国玉米最高单产纪录3.403 5万kg/hm2(2017年[28]),美国全国玉米平均单产1.108 0万kg/hm2(2017年[29])。2017年我国玉米平均单产只有6 090kg/hm2,而平均单产最高的吉林省也只有7 740kg/hm2,分别为我国目前示范田最高单产的27%和34%,分别为美国目前最高纪录的18%和23%,分别为美国全国平均单产的55%和70%,其增产潜力很大。

2.4.5 在人均口粮消费需求明显下降的情况下,肉蛋奶消费需求明显上升,未来玉米消费需求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水稻和小麦

1990—2016年间,我国居民人均口粮消费量从227.4kg下降至132.8kg,年均下降2.0%; 与此同时,居民人均肉类和禽类消费从15.9kg增长至35.2kg,年均增长3.1%; 人均蛋类消费从3.7kg增长至9.7kg,年均增长3.8%; 人均奶类消费从2.0kg增长至12.0kg,年均增长7.1%。肉、蛋、奶消费数量不断增长,意味着养殖业对饲料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加。玉米是最理想的饲料作物[30],是公认的饲料之王,籽粒和茎叶都是优质饲料,畜牧业发达国家70%~75%的玉米消费用于饲料; 猪饲料玉米添加量一般为55%~70%,鸡饲料玉米添加量一般为50%~70%,玉米为饲料主要原料。玉米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是加工品种最多、链条最长和增值最高的谷类作物,深加工产品可达2 000多种。未来玉米需求数量将不断增加,并且明显多于小麦、稻米和大豆。预计到2020年我国玉米、稻米、小麦、大豆消费需求量分别为2.34亿t、1.53亿t、1.28亿t和1.10亿t,玉米需求数量分别是稻米、小麦和大豆的1.53倍、1.82倍和2.12倍; 2025年我国玉米、稻米、小麦、大豆消费需求数量分别为2.52亿t、1.55亿t、1.33亿t和1.15亿t,玉米需求数量分别是稻米、小麦和大豆的1.63倍、1.89倍和2.20倍(表2)。

表2 我国主要粮食消费需求数量

2.5 降低农机作业成本和人工成本,是降低玉米生产总成本的重点

2.5.1 我国玉米生产成本主要高在农机作业成本和人工成本上

我国玉米主产省区玉米生产总成本均高于美国,但幅度并不算很高,全国平均高出56%,最高的吉林省高出77%。尤其是我国玉米生产的物质与服务费用,以及其中的种子费和农药费明显低于美国,肥料费用相当。而单位面积农机作业费用,全国平均是美国的5.74倍,最低的辽宁省也高达美国的5.07倍; 单位面积人工费用,全国平均是美国的15.79倍,最低的黑龙江省也高达美国的7.39倍(表3)。

表3 2015年我国玉米生产大省玉米生产成本与美国对比

2.5.2 降低玉米生产过程中的农机作业成本和人工成本可以明显降低我国玉米生产总成本

以2015年我国和美国玉米分项生产成本(表3)为基数,假设其他生产成本不变,如果将我国单位面积玉米生产的农机作业成本从是美国的5.74倍下降至美国的2倍,人工成本从是美国的15.79倍下降至美国的3倍,我国单位面积玉米生产总成本将比美国低9%。

2.6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大国常年保持玉米基本自给状态

截止2016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5亿的人口大国共有8个,包括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 其中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有5个,包括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在8个人口超过1.5亿的人口大国中,除了孟加拉国玉米自给率较低外,其他国家2017年玉米自给率均高于95%,其中4个国家等于或大于100%; 而5个人口超过2亿的人口大国, 2017年玉米自给率全部高于95%,其中3个大于100%(表4)。

表4 2010—2017年世界人口大国玉米自给率 %

从2010—2017年世界人口大国玉米自给率变化态势看(表4),除了印尼和孟加拉国,其他国家常年保持玉米基本自给或自给有余状态。如我国保持在98%~100%,印度保持在101%~127%,美国保持在106%~117%,巴西保持在115%~167%,巴基斯坦保持在100%~107%,尼日利亚保持在96%~100%。

2.7 应予玉米与水稻和小麦同样地位,通过降低玉米生产的农机作业成本与人工成本,实现玉米生产总成本明显下降,提升玉米市场竞争力

2.7.1 将玉米与口粮水稻和小麦予同样重要地位

前面的分析表明,我国玉米生产具有明显优势,是生产潜力最高和增产潜力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生产成本下降空间和消费需求增长空间最大的大宗粮食作物。未来口粮在食物中的地位越来越低,而肉蛋奶等畜禽水产品在食物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饲用玉米的需求数量也会快速增长。作为未来肉蛋奶等畜禽水产品消费需求数量不断增长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应予玉米与口粮水稻和小麦同样重要地位,玉米自给率继续保持在目前的95%以上。

2.7.2 提高玉米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是降低玉米生产的农机作业成本与人工成本

2015—2017年,我国玉米年消费量1.93亿~2.2亿t,而我国玉米年产量2.16亿~2.25亿t,玉米产量大于玉米消费需求量。然而, 2015—2017年我国玉米净进口274万~472万t。一方面是玉米产量大于玉米消费需求量,另一方面我国又从国外进口大量玉米,其结果出现玉米库存严重积压。主要原因之一是玉米生产成本上升,国产玉米价格高于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到岸价,以致于在我国玉米连年高产的情况下大量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国产玉米进仓,进口玉米入市。为此,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升国产玉米市场竞争力,是控制玉米进口、压缩玉米库存的关键。前面的分析表明,我国的玉米生产成本高于美国,主要高在农机作业成本与人工成本上。为此,降低玉米生产的农机作业成本和人工成本是降低我国玉米生产总成本、提高玉米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2.7.3 强化农田标准化建设,实现农机作业成本明显下降

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一是继续强化耕地整理,形成一批3 333.33hm2(5万亩)以上的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二是按照农业机械化的要求,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局,合理确定路网密度,整修和新建机耕路、生产路,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地)坡道、桥涵等附属设施,提高农机作业便捷度。

2.7.4 创新土地经营模式,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提升生产规模化水平与农机作业效率

一是鼓励土地流转,促进经营规模化; 二是鼓励土地托管,促进管理规模化; 三是鼓励发展农村农机服务大户与农机服务合作社,使其成为农机化服务的主体力量。

2.7.5 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具,降低玉米生产人工成本

在玉米主产区,基本实现了农田翻耕和播种机械化,但玉米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还很低,一些地区仍然采取人工掰棒、二次脱粒,或虽然机械掰棒,但仍然二次脱粒,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应加大玉米联合收获机具的研发与示范推广力度,逐步实现玉米一次性收获籽粒。但实现玉米一次性收获籽粒,必须配套相应的玉米品种与收后烘干技术。

3 讨论

3.1 近年我国玉米自给率问题

根据人们普遍采用的粮食自给率计算公式所得到的2010—2017年我国玉米自给率分别为99.54%、99.37%、97.74%、98.64%、98.82%、97.94%、98.58%和98.74%,均不足100%。但实际上这些年多数年份我国玉米产量能够满足国内需求,并且因生产富裕,出现玉米库存连年增长。如2011—2015年间,我国玉米库存总量每年都以1 000万t以上的规模递增,有些年份甚至是成倍增长,到2015年全国玉米库存规模增到了1.7亿t[31]。如果从近年的玉米生产与消费需求平衡状况看,我国玉米自给率应该在100%以上。只所以出现玉米自给率不足100%的情况,是因为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和粮食收储部门存在的问题,导致一边库存积压,一边大量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

3.2 我国玉米自给率目标

降低我国玉米自给率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确保口粮(指稻米和小麦)绝对安全是我国的国策。因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和工业原料,而非主要口粮,所以有不少人提出应利用国际市场,加大玉米进口数量,将玉米自给率降低至90%,甚至是80%,以腾出更多的耕地确保口粮水稻和小麦生产。他们的出发点主要是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多发展了玉米,就会减少小麦、水稻和大豆的种植规模。

前面的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或减少,的确会引起大豆种植面积的减少或增加,但并未对口粮作物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产生明显影响; 玉米自给率的上升或下降也未引起口粮稻米和小麦自给率的下降或上升。这主要是玉米主产区在种植季节,或种植区域上,玉米并不与水稻和小麦相冲突。借鉴世界人口大国非常重视玉米自给的现实,以及我国玉米生产优势,我国不应强行降低玉米自给率,玉米自给率应继续保持在目前的95%以上水平。

4 结论

玉米是我国各类大宗粮食作物中发展最快、自给率水平最高、生产优势最为明显、增产潜力和消费需求增长空间最大的粮食作物; 未来口粮在食物中的地位越来越低,而肉蛋奶等畜禽水产品在食物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饲用玉米的需求数量也越来越多;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大国保持玉米自给; 从我国玉米生产优势、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大国保持玉米自给的现实,以及我国的国情看,作为未来肉蛋奶等畜禽水产品消费需求数量不断增长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必须重视玉米的安全供给,玉米自给率应继续保持在目前的95%以上水平。

猜你喜欢

自给率大豆粮食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珍惜粮食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我国产业链自给率与增加值分配: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
我的粮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