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苍梧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2019-03-07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9年1期
关键词:苍梧县岩组斜坡

李 权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广西 桂林 541002)

1 县域概况

苍梧县位于广西东部,地处浔、桂两江汇合处,南北最大纵距135 km,东西最大横距86 km,面积3 508 km2,总人口61.9万人,人口密度为176.5人/k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为20~22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459~1 700 mm。苍梧县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岩性主要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页岩为主。断裂构造发育,按其延伸的方向大致可分为北北东向、北东向、北西向三组。苍梧县主要位于西江水系支流贺江、上游浔江及其支流桂江流域,区内大部分地下水集中于沿层面和横张裂缝发育带向浔江、桂江、东安河谷地带运移和排泄,最终汇入西江。

2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截至2014年底,经过实地调查及遥感核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221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泥石流5种,其中崩塌65处、滑坡130处、不稳定斜坡15处、地面塌陷1处、泥石流10处。从数量上看,以崩塌、滑坡较多,而泥石流虽然数量较少但其造成的危害性大,岩溶地面塌陷仅发育1处,且规模小未造成危害。因此,把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列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各类地质灾害点具体数量及稳定性见表1。

表1 各类地质灾害点稳定性统计表

2.1 滑坡

区内调查发现滑坡数量为130处,占总数的58.8%,且稳定性差,危害性比较大。区内滑坡体为小型、浅层、牵引式滑坡,以人类工程活动诱发为主。苍梧县滑坡主要发生在花岗岩及碎屑岩中。苍梧县以土质滑坡为主,滑动面多为土岩接触面。

2.2 崩塌

崩塌是苍梧县数量分布仅次于滑坡点的地质灾害类型,突发性强,致灾严重。主要分布在寒武系碎屑岩以及花岗岩地区,多发生在残坡积层的土质边坡。崩塌的形成主要与村民建房切坡或修路切坡有关,岩质崩塌的形成主要与自然因素(岩石节理裂隙发育、降雨)有关。苍梧县崩塌地质灾害规模较小,土质崩塌规模一般为100~300 m3,岩质崩塌为1~30 m3。苍梧县崩塌可分为三种类型,土质崩塌主要为错断式崩塌、滑移式崩塌,岩质崩塌主要为拉裂式崩塌。

2.3 泥石流

根据调查,苍梧县发现10处泥石流。泥石流虽然数量较少,但其造成的危害性大。根据《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划分标准,区内泥石流属小型泥石流。根据水源类型进行分类,均属暴雨性泥石流;根据流域形态分,多为沟谷型泥石流,少量为山坡型泥石流;根据固体物质提供方式分,均为崩塌泥石流;根据流体性质分,均为稀性泥石流;根据发育阶段分,均为发育期泥石流。

3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

3.1 地形地貌

从区域分布看,苍梧县灾害点与地貌单元类型存在密切的依存关系。滑坡和崩塌基本发生在风化强烈的低山浅切割和高丘地形地貌区,占滑坡和崩塌总数的87.2%。苍梧县的滑坡、崩塌主要发育在坡度20°~39°的斜坡上。坡型对滑坡发育也有关系,苍梧县灾害点直线型的斜坡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均要大一些。具有高差较大的斜坡和大坡度的斜坡,同时具有临空面,容易形成不稳定斜坡。

3.2 地质构造

区内经历了加里东运动、华力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其中加里东运动使区内古生代地层发生全型褶皱,并隆起成陆,燕山运动则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构造带上的岩石节理裂隙丰富,岩石的风化速度都较快,为地质灾害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区内地质灾害点的分布方向与构造线发育方向基本一致,野外调查的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共206处,其中有138处发生于褶皱或断层附近,占此类地质灾害总数的66.99%。

3.3 地层及岩土体结构

地层及岩土体结构是地质灾害产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影响斜坡稳定的主要因素。苍梧县根据岩土体的岩性组合,并考虑岩体强度、岩土体结构特征,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岩组、1个土体,分别是:散体状侵入岩全~强风化花岗岩岩组,中厚层状坚硬~较坚硬砂岩夹薄层软质泥页岩岩组,中薄层状较坚硬粉砂岩与软质泥页岩岩组,块状较坚硬砾岩、砂岩夹薄层状软弱泥岩岩组,较坚硬~较软砂页岩夹中薄层状中等~组岩溶化灰岩、白云岩岩组,黏土、砂、卵砾石双层土体。不同岩土体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质,与不同地质灾害的关系也不相同,区内最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岩体主要为坚硬~较坚硬砂岩夹薄层软质泥页岩岩组。

3.4 降雨

查阅苍梧县地质灾害统计资料可知,苍梧县地质灾害绝大多数发生在雨季,

降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表现在:(1)雨水对坡面的冲刷作用;(2)雨水入渗对岩土体产生化学作用;(3)雨水入渗对岩土体产生力学作用。在以上几个共同作用下造成岩土含水量增加,土体强度明显降低,从而引发地质灾害。苍梧县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每年的6~8月份,其他月份甚少发生,其高发期与当地的降雨期很吻合,说明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所以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

3.5 人类工程活动

苍梧县目前已发生的地灾害绝大部分均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对地质灾害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城乡建设及道路工程等。工程活动基本都要人工切坡,形成了大量高陡人工边坡,破坏了斜坡的天然平衡状态,同时破坏了原有的乔灌草多重植被体系,增大了降雨入渗率,减短了土体达到饱和的时间,为地质灾害发生创造了极其有利条件。苍梧县共有地质灾害221处,其中有190处均与人工建房或修路有着直接的关系,占总数的86.0%,所以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另外一个主要的诱发因素。

4 结论

通过开展苍梧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基本查明了全县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通过研究和调查地质灾害的规律和特征,可以为苍梧县的防灾减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从而科学合理地预测和防治地质灾害。

猜你喜欢

苍梧县岩组斜坡
小小行医记录折射红色卫生事业——苍梧县汇票背后记载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防疫工作
安徽庐江地区某铅锌矿床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信仰的“斜坡”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张家口市崇礼区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的关系
内蒙古固阳大老虎店中太古代乌拉山岩群地质特征
白音华煤田三号露天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无轨斜坡道在大红山铁矿中的应用
怪轮DIY,轻松爬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