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州市乌石—流口地区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19-03-07张宗样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9年1期
关键词:北东斑岩金矿

张宗样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4地质队,安徽 池州 247000)

1 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沿江拱断褶带、安庆凹断束、贵池背向斜带。地层属下扬子地层分区贵池地层小区,主要出露志留系-三迭系地层,局部少量出露奥陶系地层和白垩系下统汪公庙组地层,总体呈北东向展布,由南向北呈渐新趋势。

构造以背向斜褶皱及同期形成的断层为骨架,褶皱轴迹走向主体呈北东向展布,由北向南依次为殷坑向斜、牌楼背斜、灌口向斜;断层以褶皱同期形成的北东向走向断层为主,后期发育北北西向及北北东断层,少量近南北向及东西向断层。主要断裂为东流—马鞍山断裂、殷汇—葛公断裂及马头—杨棚断裂。

区域上岩浆岩较发育,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以小型中浅层侵入岩为主,主要岩性为花岗斑岩及花岗闪长斑岩,北带大致沿牌楼—墩上一线分布,受控于东流—马鞍山断裂,规模较大的复式岩体有花园巩(220 km2)。出露有次火山岩,主要岩性为次粗面岩及次火山碎屑岩。南带沿高坦断裂南侧分布,多为主动侵位的大型岩基,但数量较少,代表性复式岩体有谭山(140 km2)岩体,以中酸-酸性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为主。

2 区域成矿条件分析

查区位于东流—马鞍山断裂带上墩上—张溪段,根据1∶5万区调报告资料显示,乌石—丁冲有继承性的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特征,热液型内生金属矿产的分布明显受其控制。

乌石—丁冲一线处于牌楼—乌石背斜的核部附近,主干断裂及侵入岩呈北东50°延伸分布,断续长30 km。印支期形成的断裂由于燕山期运动进一步得到加强和后期构造共同控制了早期中偏基性的辉石石英闪长岩、中酸性的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及晚期中偏碱性的次粗面岩、正长斑岩岩脉群的侵入和分布。热液型的铜、铅、锌矿化主要富集于构造活动性较强的杨桥—流口破碎带内。沿线表现为一区域性的磁场升高区,并显示Cu、Mo、Pb化探异常特征。

区域性的深断裂带和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了区内内生金属矿产总体呈北东向分布,由北西往南东矿床类型自接触交代型过渡到热液型;矿石建造从铜、硫、铁-铜钼(?)-铅、锌、铜、铁-铜、钼-铅锌、砷、锑的演化趋势,亦表明成矿温度的逐渐降低和矿化强度渐趋衰减这一区域性的成矿特征。

矿床分布受构造-岩浆岩带控制明显,且多位于北东向构造和北北东向构造交汇处。

3 周边重要矿床特征

查区周边矿床主要有抛刀岭金矿(大型)、铜山排铜矿(中型)、西山钼矿及马头钼矿(中型)、马石铜钼矿(中型)、锈水壕金矿(矿点)、乌石金矿化点、马头金矿(小型),矿床位置见图1。

图1 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分布图

抛刀岭金矿位于北东向与北北东向断裂带交汇处,背斜核部为高家边组,翼部由坟头组、茅山组、五通组构成,岩浆岩发育,侵入岩有英安玢岩和钾长花岗岩两种岩石类型,岩体全岩蚀变,主要蚀变矿物为绢云母,其次为含铁白云石,黄铁矿。黄铁矿为浸染状脉状分布于斑晶到基质中。属铝过饱和类型。形成于燕山早期,与金矿化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金矿体赋存的主要围岩。岩体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及角岩化等。金矿体主要分布于英安玢岩岩体内,少量分布岩体南东外接触带高家边组中,金的主要富集部位:碎裂的或碎斑状的黑云母英安玢岩分布地段;岩体内强硅化带、构造角砾岩带、网脉微裂隙发育地段;英安玢岩体中下部外接触带以及外接触带的裂隙中。英安玢岩岩体内金矿规模较大,品位高,品位一般为1.00~13.94 g/t,平均3.92 g/t,伴生有益组分S平均含量3.5%,Ag平均含量3.4 g/t,伴生有害组分As平均含量0.59%。金在矿石中主要以超微粒金形式存在,以碎裂金、粒间金、包裹金赋存在胶黄铁矿、黄铁矿、白铁矿、毒砂及锌、锑、铅等硫化物中,晶形呈针状、片状。在地表条件下,由于氧化作用,黄铁矿大多数褐铁矿化,褐铁矿是重要的载金矿物。

抛刀岭金矿是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首次发现的斑岩型独立岩金矿床,英安玢岩提供矿质来源,岩浆晚期阶段金随岩浆侵入岩浆期后热液促使金进一步富集成矿。岩浆晚期整个岩体矿化,局部地段金富集形成矿体(浸染状矿石),岩浆期后热液通过交代等作用,促使成矿元素进一步迁移、富集,形成主要矿体。

4 查区矿化地质特征

查区与抛刀岭金矿处于同一构造单元上,地质背景及其相似。

乌石背斜核部附近,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抛刀岭金矿非常相似。查区内热液型的Cu、Pb、Zn矿化主要富集于构造活动性较强的杨桥-流口破碎带内。沿线表现为一区域性的磁场升高区,并显示Cu、Mo、Pb化探异常特征。查区钻孔中有2段金矿化,M/C分别为5.66/0.21、3.48/0.57,均在花岗闪长斑岩内,另见有金银铜铅锌矿化体,另地表捡块样3件,(品位分别为0.68 g/t、1.07 g/t、1.75 g/t) 。

5 找矿方向

(1)据1∶5万区调报告资料显示,预查区属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中,乌石—流口为铜、铅找矿一级远景区。区内相继发现了抛刀岭等多处独立(或共伴生)的金矿床(点),显示出良好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

(2)查区与抛刀岭金矿有十分类似成矿地质条件:

①其核部为奥陶系仑山组,两翼为志留系-泥盆系,其中奥陶系上统与志留系高家边组为一组钙硅界面,是储矿有利部位。

②东流—马鞍山深大断裂呈北东东向,经查区(乌石),沿断层带岩石破碎强烈,发育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等,宽数米至数十米不等,两翼、核部地层不连续。沿该断裂分布的小岩体多与金矿有成因关系,矿产有牌楼金矿、抛刀岭金矿、许桥银铅锌矿等。

③查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出露白虎山岩体及乌石岩体,此外有石英正长斑岩脉分布。白虎山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属于燕山早期第二次侵入,呈北东-南西向延伸,长条透镜状的小岩株,面积1.3 km2(包括乌石以东0.3 km2花岗闪长斑岩体),围岩蚀变表现为绢云母化、硅化。乌石岩体岩性为次粗面岩(碱性次火山岩),属于燕山晚期第一次侵入,北东向脉状延伸,面积约1 km2。岩石已变质,表现为高岭石化、硅化。围岩蚀变变现为弱硅化、绢云母化。

(3)物探异常:查区磁异常与周边有成果的抛刀岭、马头磁异常有相似性,都具备正磁场和负磁场,三处磁异常分述如下:

①抛刀岭磁异常:异常走向近南北,异常中心偏于岩体东侧,中心值约400γ,向南逐渐与流口磁异常带合为一体。出露地层为志留系地层以及泥盆系地层。该异常花园巩岩体为正磁场、围岩为负磁场,中间为过渡带,抛刀岭金矿位于正、负磁场转折端边缘负磁场内。矿床规模为大型,因钻孔为深度偏浅,在现采矿权标高之下还有金矿体。

②马头磁异常:出露地层为志留系地层,岩石具硅化、绢云母化,花岗闪长斑岩体沿北北东向断裂侵入,规模较小。异常内见铜钼矿体,其中两处钼矿床(马头钼矿、西山钼矿)均达到中型,伴生铜矿。

③流口磁异常:位于乌石背斜核部流口一带,异常呈北东向展布。异常范围大约1 000 m×100 m。中心值50~880γ,一般500γ左右,异常带主体形成了一个区域高背景,北缘并伴有区域低背景。异常附近见铜、铁热液型矿点各一处。

猜你喜欢

北东斑岩金矿
毕力赫金矿中深孔复杂地层钻探施工技术
基于准北东地系地面静态对准算法
玉龙-芒康一带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玲珑金矿田煌斑岩与矿脉关系的探索及应用
无人化智能装备在大尹格庄金矿的应用
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罗平金鸡峰丛“种”在油菜花田间的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