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肥胖及超重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的分析

2019-03-07游春艳曾荣昆李桂萍缪新权

云南医药 2019年1期
关键词:酒精性患病率脂肪肝

游春艳,曾荣昆,李桂萍,柏 纯,缪新权

(玉溪市人民医院 1.体检中心;2.感染科,云南 玉溪 653100)

由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NAFLD是一种除因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损肝因素所致的,以肝脏脂肪聚集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慢性肝脏疾病,也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近年来,我国NAFLD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发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在15%左右[2]。这已经超过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愈来愈重视的慢性肝病。本人收集到我院体检中心进行职工集体体检资料,旨在探讨该地区NAFLD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体检中心进行集体体检单位619家,参检人数61 976人,随机抽取24家单位,对其全部体检者8 648人进行分析。排出既往诊断和新发现的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及体检资料不全者共536人,最终共入选8 112人。按体重指数分层后,共筛查出NAFLD患者2 216例,其中男性1 356例,女性860例,平均年龄(49±14) 岁,设正常对照组5 896例,其中男性3 720例,女性2 176例,平均年龄(48±13岁),2组之间年龄和性别的差距无统计学差异。

二、方法 诊断符合2010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3]中关于B超诊断脂肪肝的定义。并排除饮酒折合乙醇男>140g/周(女性>70g/周) 者,除外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的特定疾病者。血脂异常根据1997年我国血脂异常的防治建议[4]。高胆固醇血症指TC≥5.72mmol/L;高甘油三脂≥1.7mmol/L。超重及肥胖根据中国及肥胖问题工作组的建议[5],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 m2),BMI在 24~28为超重,≥28为肥胖。采用cobas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P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r-GT)。B超检查由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诊断完成。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及分析用SPSS15统计软件。

结 果 超重和肥胖人群及体重正常的NAFLD组中2 216例分组,体重正常组1 176(53.06%)例,超重组867(39.12%)例,肥胖组173(7.81%)例,比较χ2=47.730,P=0.00,见表1。

表1 超重和肥胖人群及体重正常的非酒精性脂肪肝2 216例患病率(%)

表2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正常对照组相关危险因素的比较

从NAFLD组2 216例与正常对照组5 896例比较,NAFLD组的体重指数(BMI),FPG,TG,TC,LDL,UA,ALT,AST,r-GT均值>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讨 论 脂肪肝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疾病,目前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多数脂肪肝为NAFLD。在40~49岁之间发病率较高。肥胖人群的发病率可达57.4%~74%,年龄、遗传、环境因素、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单独或共同构成NAFLD的易感因素。超重和肥胖人群NAFLD患病率较高可能与应酬多、活动少及高脂高糖饮食摄入过多有关。NAFLD组相关代谢指标包括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及肝功能异常指标均明显>正常对照组,提示NAFLD的发生与代谢紊乱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密切相关[6]。park等为期5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认为NAFLD是远期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严重程度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相关。因此在临床上,可将NAFLD作为远期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早期预测指标。早期控制NAFLD,可降低远期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7]。Liu等证实,超重可增加NAFLD的发生风险,横断面研究发现,与胰岛素抵抗、中老年(40~50岁)糖尿病高脂血症一样,肥胖程度是预测肝纤维化的强有力的指标,肥胖人群NAFLD的患病率约为76%,其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6倍[8]。有长期研究表明,在14年的随访中,NAFLD患者相比正常人群有更高的死亡率,首要原因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其次为肝外恶性肿瘤,第3位为肝脏相关并发症[9]。除此之外,NAFLD是心血管疾病、结肠增生性病变、骨质疏松性骨折以及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10]。日本的一项研究证实无论男性还是女性,20岁后体质量增加>10kg与非肥胖和肥胖NAFLD均呈显著相关,而且调整的相对危险度在非肥胖人群高于肥胖人群[11]。kWOn等[12]在研究中发现 NAFLD患者的腹围明显高于非NAFLD人群,这种差异在非肥胖人群(78.4cm比84.5cm) 中比肥胖人群(91.2cm比93.4cm) 更明显,即使校正了腹围之间的差异也并不能完全抵消内脏脂肪含量对NAFLD患病率的影响,证实内脏脂肪含量增加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前尚无早期非肥胖型NAFLD的诊断方法,通过临床特征总结,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更早的发现体型正常的NAFLD患者,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猜你喜欢

酒精性患病率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