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爆破手石如山
2019-03-06何广华何明圆
何广华 何明圆
2018年6月1日,四川省广元市军休所里热闹非凡,鲜花、蛋糕……全体工作人员欢聚一堂,为一位92岁的老人祝寿,这位老人就是石如山。
石如山系山西大同市阳高县人,1948年入伍,在解放战争中参加过太原战役、上党战役等,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1986年离休,1988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
石如山头脑清晰,看起来精神矍铄,身板硬朗。为详细了解他英勇战斗的传奇经历,2018年6月3日上午,在广元军休所宿舍,笔者专门采访了这位曾经的“英雄爆破手”。见面时,老人热情地和笔者握手致意,随即拿出一本相册和一叠报纸,说:“好些年没人和我说这些往事了,我就把知道的事给你说说吧。”
炸碉堡,舍生忘死向前冲
“1927年3月,我出生于山西大同市阳高县,21岁参军投身革命。”老人翻到一张1951年和战友在广元宝轮镇的合影时,感叹说,“相片还在,但是不知道相片上的人是否还在啊!”
1948年,石如山从老家入伍,到解放军六十一军一八二师五十六团三营七连当了一名爆破兵。
这年夏天,徐向前率领华北军区野战军第一兵团完成了对孤城太原的包围,解放军兵临城下,太原战役的帷幕徐徐拉开。当时恐怕谁也不会想到,解放太原,会成为全国解放战争城市攻坚战中历时最长、战斗最为激烈、付出代价最大的一场战役。
1948年秋天,阎锡山开始在太原大规模地修建防御工事,到1948年底,在百里防御圈内仅式样繁多的各类碉堡就建成5600多个,而且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浇铸而成。在这些碉堡的坚固拱卫之下,30万人口的太原成为全国少有的坚固设防的城市。一个美国记者描述道:“任何人到了太原,都会为数不清的碉堡而吃惊:高的、低的、长的、圆的、三角形的,甚至藏在地下的,构成了不可思议的严密火网。”陈毅到太原前线查看过防御工事后也惊呼:“好厉害哟!”阎锡山更是吹嘘“可抵150万军队”。
当时石如山所在部队就负责突破东山防线主阵地,作为爆破兵的石如山首当其冲,要在部队遭遇敌防御工事时带上炸药包摸上去先炸开障碍物,再炸毁敌人碉堡。石如山说:“当时我们连队只有3名爆破兵,每人背着20公斤重的炸药包,轮番上阵,去炸敌军的防御工事,如果头一个没有完成任务或牺牲了,后一个就得背上炸药包跟上去,直到将敌人的防御工事炸毁为止。”
石如山讲道:“炸敌人碉堡时,炸药包要尽量往碉堡缝隙处放。当炸药包一点燃,人就要迅速向我军阵地滚。”至今,他还记得引爆炸药包时的要领,那就是要准备纸烟和剪刀。纸烟是用来点燃导火索的。如因天气原因导火索点不燃,爆破兵必须沉住气,迅速拿出剪刀剪掉点不燃的那一截,再点炸药包。
太原战役中,石如山连滚带爬接近碉堡为突击队炸开血路。他炸毁的最大碉堡有3米多高、近百平方米大,能容纳100多人。他说:“接近敌人碉堡,必须匍匐着越过坑道、壕沟,炸开鹿砦、铁丝网。往往这个时候,会被敌人发现,机枪子弹、手榴弹就会朝你飞来。当然我们的枪炮也不是吃素的,会给敌人迎头痛击,掩护爆破兵。这个时候,我会连滚带爬地回到阵地,拿上炸药包再去炸敵人碉堡。炸掉敌人碉堡后,就轮到突击队上了。”
战斗中,几块弹片钻进了石如山的大腿,顿时血流如注,他立即被救护队抬到老乡家里救治。由于没有麻药,老乡用烧红的刀片划开他受伤的大腿,把弹片取出来。石如山对这次负伤刻骨铭心,他回忆道:“我记得当时疼出的汗啊,都流了大半碗!”说到这里时,石如山挽起裤腿,给笔者看留下的疤痕。
剿土匪,我军六百敌三千
解放苍溪时,石如山任排长,他说:“当我们的部队进入苍溪时,国民党的军队早就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一个县大队在那里,最后也被收编了,等到部队进入广元后,广元已解放了。”他所在的六十一军一八二师便在广元驻扎下来,直到1952年部队整编,赴朝参战。而石如山和一部分战士则被留下来巩固地方政权。
“虽然没参加抗美援朝,但是我们留下来也不轻松啊。我们面对的是土匪。”留下来的石如山担任警卫营一连指导员。
虽然苍溪是和平解放,但是当时那里的土匪十分猖獗。1950年1月18日苍溪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大力宣传党的政策,但一些土匪拒不投降,企图顽抗到底。
1950年,盘踞九龙山的土匪头子、国民党西南长官部“巴山中美技术合作所”李坤山,勾结土匪头子“杨氏五郎”,聚匪100多人袭击抢劫歧坪、岳东区公所,杀害歧坪区公所民政助理员吕洪元,打伤电话员苟家云,抢走机枪1挺、手枪7支、步枪55支及手榴弹、子弹若干,又在南阳王家沟杀死三川区区长王先政,绑架征粮工作人员2人。
接到上级的命令后,警卫营与县大队、县公安队合力出动清剿,在苍溪县三川的一座山上,警卫营和两股土匪3000多人遭遇了,而当时部队只派了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人数不过600多人。“没想到我们却把那3000多土匪全部镇压,而我们的战士只有一个负伤。”说到这里,石如山显得非常骄傲。
李坤山逃至老巢九龙山,以“杨氏五郎”及苏雄飞等匪徒为外翼,负隅顽抗。接着,杨、苏匪特被歼,李坤山顽匪7人被困于山中。
1951年1月16日黄昏,李坤山率匪徒7人窜入漓江玄坛庙贫农陶苟氏家中。面对土匪,陶苟氏沉着应对,佯装殷勤,使其放松警觉。陶苟氏借口叫孙子陶家福外出借盐,陶家福趁机向村里报了案。乡里获此讯,立即向区里和部队报告。
警卫营迅速赶来将李匪包围在屋内,几名土匪企图顽抗到底。见此情景,陶苟氏请求围剿部队放火烧掉房屋,她说:“房子烧了修得起来,土匪跑了就是放虎归山!”
草房燃起熊熊大火,李坤山等3名土匪窜出时被击毙,其余4名土匪被抓获。县人民政府表彰陶苟氏,赠“为民除害,剿匪有功”锦旗;川北行署授予她“治安剿匪模范”称号,并号召川北人民向她学习。
闹情绪,胡耀邦亲临做工作
1951年3月,石如山任昭化县武装部(兵役局)军事组长,后改为军事预备科长。当时,昭化县驻地已迁至宝轮,石如山在宝轮整整工作了6年。
石如山回忆说,从野战部队转到地方武装部后,当时不少人闹情绪,因为武装部刚组建时,待遇差,工作条件差,连点灯的油也没有,所以都想回部队,参加抗美援朝。
不久,川北军区通知各县武装部赴行署开会,石如山和武装部长兰志林及人武干部虞列即刻起身,从广元乘船,一路沿嘉陵江而下,走了二三天才到达南充。
石如山说:“川北行署所辖35个县来了100多个人武干部,住在行署附近的一个学校里,白天学习,晚上校方安排大家看京戏,业余生活很丰富。”
开学第三天上午,刚吃了早饭,时任中共川北区委书记兼川北军区政委的胡耀邦带了两名警卫员,在川北军区司令员韦杰的陪同下来到了学校。石如山回忆,那天胡耀邦穿着一身合体的军装,在学校大礼堂作报告,他首先讲了全国及全川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指出国民党已绝无“反攻”的可能。接着把话锋一转,四川刚解放,土匪也多,困难重重,我听说有的同志不愿留在地方工作,想回部队去,我胡耀邦也想回去,不行嘛,都走了,土匪谁来剿?建设谁来搞?胡耀邦语重心长地说,地方需要你们,要做的事很多,不能停步不前,又不能操之过急,必须脚踏实地稳步前进。我们共产党员最大的好处,就是自己吃苦,别人享福,所以才受到人民的尊敬。
两天后的一个上午,胡耀邦在韦杰的陪同下,再次来到了学校,召集全体学员讲话,他说,我今天来看望大家,就是希望大家安心地方,把人武部的工作搞好,现在朝鲜天天打仗,天天死人,美国经不起这场战争。我们要建立革命秩序,进一步巩固革命秩序,建立和加强各级人民民主政权,需要同志们把地方工作搞好,为建设新川北做出贡献!
会议结束后,胡耀邦还特地来到学员宿舍走了一圈,问大家:伙食好不好?住得习惯吗?并一一和大家握手告别。
石如山说,听了胡耀邦的教诲,大家的心里敞亮多了,纷纷表示“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决心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地方,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
挑重担,只身一人排炸弹
当笔者问及石如山,他在宝轮7年时间,最难忘的有哪些事,石老稍稍思索了一下,立即给笔者讲了两个故事……
1953年上半年的一天,当时石如山任县武装部军事预备科长,那天他走到办公室门口,一个助理员正坐在里面,迎面对着他擦一支七九式步枪,并将子弹上了膛。石如山刚和他说了几句话,助理员不知怎么扣动了扳机,“叭”的一声枪响,子弹从石如山耳朵旁飞了过去。那名助理员顿时面如土色,不知所措,愣在了那里。石如山摸了摸脑袋,幽默地说:“好家伙,我这一百多斤,差点就让你给报销了。”事后,他并没有责怪那名助理员,只是叮嘱他今后注意,做事再不能马马虎虎了。
“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哩。”石如山说,当时昭化县各区向武装部上交了100多颗六〇炮弹、八二炮弹和手榴弹,因为石如山懂爆破,武装部长兰志林命他想办法尽快集中销毁掉。
一天上午,石如山来到清江河滩上挖了一个坑,分几次用背篼把炮弹背到河滩,小心翼翼地把炮弹放进坑里,中间放上炸药雷管,又布上了100多米长的导火索,然后观察了一下,发现周围并无闲杂人等,于是小心点燃导火索,然后猛跑了100多米,就地卧倒,等候炮弹爆炸。
然而,3分钟过去了,炮弹没有爆炸,5分钟过去了,炮弹没有爆炸,10分钟过去了,炮弹还是没有爆炸。这是怎么回事呢,石如山又等了一会儿,仍然沒有动静。凭经验判断,炮弹是不会爆炸了。
于是,石如山壮着胆子来到了现场,仔细一检查,原来是雷管受了潮。于是,他重新装上了雷管,换上了导火索,重新引爆。就在他跑到安全地带卧倒后,“轰隆”一声巨响,现场腾起了一股浓烟,爆破成功啦!
石如山说,他在昭化县人武工作期间,一人成功销毁了15起炮弹。
(责任编辑:吴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