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

2019-03-06黄玲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乐感培养音乐教学初中

黄玲

摘要:乐感是人类七大智能中的一种,它具体包括音高感、节奏感、和声听觉、旋律感等,作为一门艺术,音乐就是要传达某种感觉而非简单的听觉,乐感就是人们了解这种感觉的感官能力。乐感的培养很重要,有了灵敏和丰富的乐感,会使你接触到美的音乐作品时产生更大的心灵反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对学生的乐感进行培养。

關键词:初中;音乐教学;乐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213-01

1.激发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

一位音乐家说过音乐是不能用语言解释的,而是需要感觉,这里的感觉其实是乐感。进行音乐教学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牢固掌握音乐基本知识的时,利用以学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作品风格等这种分析音乐作品的本领是理解能力。理解的过程中,慢慢地把音乐转化为自的东西,进而以用你的方式去表现这段音乐.何为音乐的表现能力,怎样把一首歌(曲)正确而完美地唱出来,需要积极培养学生歌唱的基本功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咬字吐字、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到处的力度、自然而美的声音、真切的感情等等,从而把歌(曲)表达的形象充分地再现。

我们学习《当兵的人》时,首先让学生完整的聆听一遍全曲,让他们对这首歌曲要表达的情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第二步以先让他们粗略的学习这首歌,等他们大致会了以后,教师歌曲的旋律走向,作品的风格,以及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理解以后再教学生唱这首歌曲时该有的正确的呼吸及力度等,让学生这些基础上带上自真实的情感,用自然美的声音把完整的表现出来,学习过程中,要想办法让学生对音乐的自然感情上升为优质乐感。

2.以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去探索音乐的世界,只有充分了解作品的内容,才能为培养学生乐感打下基础[1]。

如:在《瑶族舞曲》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复习学过的几种速度标记。让学生听辨三个音乐片段中的速度,并且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的三个音乐片段是我们准备学习和欣赏的民族乐曲中管弦乐合奏,同学们能否在乐曲中听出这三个主题分别听到的第几个音乐片段呢?”听完后学生便会告诉教师自己的答案,教师可以再次播放音乐,这首乐曲表达了瑶族人民什么样的心情?学生听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给出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教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乐感。

3.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是依靠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比、变化有规律地组织起来,形成音乐形象,并通过器官来感受的一种艺术。人与音乐的最初接触就是听觉,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多听音乐,在头脑中树立一个审美标准和分辨优劣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用心的体会,发展与建立内心听觉。并且大量的去聆听各类音乐,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反复聆听,音乐素质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产生良好的内心听觉。但在没有很好的分辨能力时,应尽量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在聆听的同时,通过老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另外,听记一些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比如现代流行的音乐,有助于对音乐作品的深层次理解与掌握,可以带来多方面的益处,起到培养乐感的作②。如青歌赛中的《父亲》让同学们感受作品的深情,父爱的伟大,又看刘和刚是怎样唱歌的状态即对作品的表达:因为作品和演唱者很有感情,很能感染人,同学们很喜欢,无形中乐感就会加快提高。再如欣赏日本歌唱家谷村新司演唱的《星》同学们深感作品的美丽,温塞及作品中流淌的前进的力量,追逐的脚步,也是一种意志的培养。

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个音乐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出来的效果也会必然不同。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我们应当因材施教,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在培养学生乐感的同时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杨明玉.声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对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教学个案的探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S2).

[2] 杨素娥.浅谈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2年第9期.

猜你喜欢

乐感培养音乐教学初中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