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快乐教学
2019-03-06林华强
林华强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当前体育教学实际情况看,仍存在学生兴趣缺失、教学质量不高等情况,究其原因在于教学方法不当,需行之有效的改善策略,如快乐教学方法的应用。本次研究将对快乐教学方法做简单介绍,分析快乐体育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具体应用路径。
关键词:小学体育;快乐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213-01
前言
體育作为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其对帮助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等有积极作用。由新课程改革相关理念要求也能发现,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不断更新完善,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如在教学方法上引入快乐教学策略,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有效性。因此,本文对快乐体育教学策略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快乐教学相关概述
关于快乐体育教学,可将其概念界定为课堂活动中能够使学生享受到快乐情绪体验,该体验下完成学习活动,以此实现体育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方式称之为快乐体育教学。从快乐体育教学的特点看,主要表现在:第一,学习性特点。快乐学习的目的在于服务于“学习”,教学互动中切忌完全停留在为“快乐”而“快乐”,避免出现快乐体育教学方向错误情况。第二,引导性特点,快乐体育教学活动中,强调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但并不意味教室外安全放纵不管,而需以自身的智慧有创造性的改变课堂氛围,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快乐体验,发挥自身组织者、引导者角色。第三,成功体验性。如何克服对体育活动的“恐惧”,要求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有较高的成功体验强度,这样更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1]。
2.快乐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途径
2.1赏识鼓励法的运用。
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并不成熟,不具备较强的抗挫能力,且不具备较高的自我认识程度,一旦遇到学习困难,便会出现畏惧心理。特别对于体育教学中,涉及较多基本动作要领,部分学生学习相对较为困难,要求教师及时给予帮助,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较差的体验。对此,教学中可引入赏识鼓励法,以练习爬杆教学内容为例,小学生可能出现爬至一半停滞不前的情况,此时教师应给予激励性的话语,并配合其他同学一起为爬杆学生打气助威,引导其掌握正确的技巧与力度。即使学生未能完成训练动作,也需给予一定的鼓励,告知勤加练习便能成功,给予鼓励性话语,防止学生因失败而丧失学习信心。特别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差,教师更应注意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多给予赏识与鼓励,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2情境导入法的应用。
快乐体育教学法应用中,主要需考虑是否与教学实际要求、学生身心特点吻合。具体引入该教学策略,首先可从情境引导法的应用上着手,其主要解决学生对于较多单调、枯燥学习内容兴趣缺失的问题。由小学生身心特点可发现,对于外在环境给予关注度较高,特别相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个人情感在这种环境或物体上所受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教学中考虑将情境引入,通过设置故事情节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体验。以“立定跳远”教学内容为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提供兔子头饰道具,告知学生需做“小兔子采蘑菇”动作,由学生模仿小兔子,练习立定跳远,活动开始前与结束后均需讲明与总结立定跳远的要点,保证学生动作的规范性,这样学生在该情境下快乐的完成学习过程[2]。
2.3游戏竞赛法的应用。
除上述教学方法外,体育教学活动中,应考虑如何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在掌握基本体育技能的同时,在其他如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强化。对此,教学中可引入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如竞赛游戏方式,以“快速启动”练习为例,教学中采取分组形式,指导学生通过听口令,一对一直线上相互抓捕,可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在团队合作意识上加强。再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融入较多趣味性活动,如部分要求较高的技术动作,教师通过配乐方式,使学生在音乐声中完成动作练习,既能保证学生肢体放松,且可陶冶情操,保证教学效果。另外,如体操分腿腾跃活动中,游戏选择“跳人马接力”方式,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动作的同时,学习积极性较高。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中,均应注意配合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一般以生成性评价为主,评价语言选择激励性话语,以此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3]。
结论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的应用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中,应正确认识快乐体育教学的基本内涵,采取有效的快乐教学方法,包括赏识鼓励法、情境导入法以及游戏竞赛法等,这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宁.开展快乐教学,打造高效体育课堂[J].学周刊,2018(26):152-153.
[2]李静.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引入快乐教学理念的价值探寻[J].中国高新区,2018(12):130.
[3]苏媛媛.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J].中国高新区,2018(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