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英语
2019-03-06方亚红
方亚红
摘要:我们英语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进入英语学习的语境,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英语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平时教学中我主要注意用以下几种方式契合我的教学主张。
关键词:英语;学习方法;展现自我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105-01
1.努力营造英语语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中国学生学外语,客观上缺乏学习外语的环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型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创造适合教学的语言环境,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平时教学中,我很注意Free talk的运用。例如围绕“最喜欢的野生动物是什么?并闡述理由”,学生有的回答“海豚,因为海豚会唱歌、表演;有的回答最喜欢熊,熊很强壮”等;在这样轻松的氛围里,学生才会真正积极的调动词汇、句型等表达自己,消除对英语的恐惧感,享受学习英语的快乐。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兴趣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学生对某件事情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就学生而言,对一门课程越感兴趣,会促使他们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生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如果学习者对英语学习持积极的态度,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就容易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注意做好教学的情景设计,用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通过编写顺口溜、绕口令等形式使英语学习化难为易,在授课中穿插一些有趣的话题,以增加课堂的吸引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内向的学生,他们意识到自己英语水平低于其他同学,往往会产生焦虑,然而低估自己的语言能力。因此,老师可以借鉴暗示教学法,营造轻松的环境,有助于学生的潜力开发。在上课前几分钟可以用轻柔的音乐来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也可以制作一些幽默的故事幻灯片或播放英语动画片,让他们欣赏;在回答问题时,如果学生感到棘手,老师用温柔的语言进行提示或充满信任的眼神和微笑对待他们,使他们感到真挚的关怀和学习的幸福,从而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
3.帮助学生分析自己,建立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
英语老师只有清楚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详情,才能取得教学价值最大化。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个人理想、业余爱好,以及其它学科的学习情况,全面掌握他们的情况,继而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老师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来了解学生:①观察学生课内外表现。②走访家长,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以及情感态度。③从日记或周记中了解,老师可以从中感受学生的情绪变化,全面真实地认识学生,了解他们各方面的需求。④与学生进行闲聊。
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例如:以听为主的学生喜欢通过听学习英语,尤其是通过互动式的听说去获取信息;以看为主的学生喜欢通过阅读学习英语;依赖老师的学生,喜欢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性格外向的学生,喜欢以说为主,通过参与交际性的活动来获取知识。
4.加强小组合作,创设机会“展现自我”
课堂上,学生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的有很大差异,小组合作能比较有效的弥补这种不均衡性。我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小组合作机会,小组合作的形式也多样化。有时是4-5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要求用英语讨论和表演,展示后别的小组用英语进行简单点评。完成写作任务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讨论,例如写一次游记,小组内每人分得一块任务,有人写交通工具,有人写活动形式,有人写感受,最后汇总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得到更多的英语方面的输入,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输出。
5.帮助和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学习资源
(1)充分利用课本的资源。现时的牛津译林版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应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对课本内的疑点进行分析,寻求答案,进而掌握课本知识的基本内涵和内在规律。
(2)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字典。要求学生学会查阅字典,可以从语言、词义以及一些经典的例句来进行归纳生词的用法,有利于加深对生词的理解和记忆。
(3)学会在课余时间使用学习教辅资料。
(4)帮助学生学会取舍资料,不要谈多。
(5)合理使用复读机、光盘和学习机等电器设备,每天坚持听,有利于加强语言学习,增加语感,同时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英语学习的有心人,从而使师生双方达到会教会学,以教促学,乐教乐学的理想境地。只要我们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就能使学生成为符合新时代标准的人才。